
第1章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概要.ppt
56页第一章,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空间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统计学用于民意调查 政治算数家 概率论引人统计学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哲学家 法学家 政治学家 历史学家,创立时期代表人物:,(1)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科学的分类-----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秩序和进步是核心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
如历史某一时期特征——中国人 社会动力学则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如整个历史的特征——西方人 ③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2)赫伯特·斯宾塞: 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 职业:英国社会学家 简介: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社会有机体论 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存在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化,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影响 2、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到进化定律的支配,这是一条公理社会进化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人们不能有意识地加以延缓或加速因此,他主张渐进式改良,反对任何破坏“自然定律”的革命或改造的举动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简介: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简答),1、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 2、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3、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马克思注重社会调查,把实际材料作为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 4、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不仅对其本人产生重大影响,也对许多西方的社会学者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爱米尔·涂尔干(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凯姆等,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社会学年鉴》创刊人,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 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涂尔干的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 《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 《社会血液方法论》(1895) 《自杀论》(1897)涂尔干社会学观点,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即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加于每个个人 2、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团结是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核心和基础是集体意识,社会团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3、失范理论 失范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4、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第一,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第二,社会学应放弃那种以抽象的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而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 第三,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第四,注意正常现象和病理现象的区分; 第五,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 5、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 功能分析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历史分析揭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学说内容,1、理解社会学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他认为,社会学应该对人们的行动做出解释,并获得对这一行动原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从而达到研究社会的目的 2、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 第一,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第二,价值合理性行动; 第三,情感性行动; 第四,传统性行动 3、理想类型:有强调典型行动过程的意思——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4、科层制理论(官僚制),第二节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1)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主要学术成就: 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2)现代结构功能学派,(2)现代结构功能学派,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一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社会体系的关系关注焦点是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强调这样的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象身体的各个部分一样,社会的构成部分(家庭学校政府等)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孔德、斯宾塞和迪尔凯姆) 早期功能主义思想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努力得到发展 —前者认为“社会制度之起源乃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
每一种风俗、概念、物质、思想和信仰都有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后者则强调“整合是每一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社会的组织与结构都是为此而存在的、运动的” 结构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塔尔科特•帕森斯(T • Parsons,1902-1979) 另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罗伯特•默顿(R • Merton,1910-),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观点,他把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理论的中心议题,确立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取向 社会系统论 -任何社会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过程中都分化出四个子系统,并分别满足四种功能(AGIL模式) 经济子系统——适应环境(adaptation) 政治子系统——实现目标(goal attainment) 法律子系统——社会整合(integration) 亲属子系统——模式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 -不仅每个社会都有这四个问题要解决,而且社会里的每个子系统也有四个问题 -缺少均衡——调整——新的均衡,默顿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对过去的功能理论的批判与修正(功能统一性观点、功能普遍性观点和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观点) 正功能和反功能 显功能和潜功能 -显功能:显而易见的,可以预料的,容易被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功能 -潜功能:不明显的,不可预料的,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功能,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冲突论的理论假设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稳运行的,实际上他们是互相冲突的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 齐美尔(G • Simmel) 拉尔夫•达伦多夫(R • Dahrendorf) 刘易斯• 科塞(L • A•Coser),卡尔•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一切社会制度在分配稀缺资源方面都是不平均的 这种不平等和不公正在造成这一制度中不同阶级和阶层间的利益冲突 这些利益冲突终将引起控制这部分稀缺资源的人与不控制它的人之间产生公开的斗争 以上冲突造成社会体系的重新组织刘易斯• 科塞(L • A•Coser),致力于把功能论与冲突论结合起来的可能性 集中探讨冲突在社会体系中的功能 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必然存在紧张、失调和冲突现象 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及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怀疑与否认 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灵活复杂的社会结构比单纯而牢固结合的社会更能承受冲突 冲突具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功能例如在庞大的民主社会中,多重交叉的冲突有助于阻止根本的不可挽回的分裂,并把社会缝合在一起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查尔斯•库利(C.H.Cooley) 乔治• 米德(G.H.Mead)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查尔斯•库利(C.H.Cooley),“镜中我”概念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心灵• 自我• 社会 -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 -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预备阶段:模仿他人的行为 -嬉戏阶段: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游戏阶段:不仅了解自己的角色,也开始了解他人的 角色,使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人类社会应该被看成是由行动着的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应该被看作是由人们的行动构成的 人类互动的两个特征: -人类互动是以符号为基础的 -符号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它还牵涉到对行动的解释。
批评主流方法论,倡导质性研究的方法(生活史,个案研究,参与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当代社会学理论,1、艾尔弗雷德·舒茨: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和《生活世界的结构》 2、米歇尔·福柯: 《疯癫与文明》《词与物》 《规训与惩罚》《性史》 3、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的后果》《第三条道路》,被称为结构化理论,,4、尤尔根·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 《合法性危机》 《交往行动理论》,被称为沟通行为理论 5、皮埃尔·布迪厄: 《实践理论大纲》 《区隔》《国家精英》 《实践与反思》,被称为“生成结构主义”或“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的建构主义”,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发展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 (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百年,一、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习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谭嗣同在《仁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介绍了斯宾塞的社会学;1897年用古雅的文字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并在1903年以《群学肄言》之名出版, 章太炎(章炳麟)翻译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二、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