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ppt
25页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 实施体会宿州二中宿州二中 赵亮赵亮20072007年年8 8月月发言提纲发言提纲• •一、我们如何实施教材的一、我们如何实施教材的•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三、一课时教学案例三、一课时教学案例一、我们如何实施教材的:• •1.1.搞好集体备课,把握教材的难度和深度搞好集体备课,把握教材的难度和深度•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保护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有效使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不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备课程序备课程序: :集体讨论集体讨论, ,分工分工 一人主备一人主备 集体讨论集体讨论 , ,修改修改 分发教学设计分发教学设计, ,个人实施个人实施• •参考参考: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安徽省普通高中新 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意见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意见》》和教科书,同时和教科书,同时 参考教材编写者主编的参考教材编写者主编的《《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和和《《 必修课教与学必修课教与学——化学化学》》等资料 “鲁科版鲁科版” ” 教材与以往教材区别:教材与以往教材区别:• •(1)(1)教学要求降低。
教学要求降低教材对这部分知识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基本上都教材对这部分知识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基本上都 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 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掌握、灵活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掌握、灵活 运用、形成、养成、具有、树立等第三、第四层次运用、形成、养成、具有、树立等第三、第四层次 的要求很少的要求很少• •(2)(2)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 •(3)(3)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这部分知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这部分知 识的呈现很多都是以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背景,识的呈现很多都是以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背景, 体现了化学来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化学来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4)不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教材的不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教材的 基础性,在基础性,在“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上得到和谐统一上得到和谐统一• •我们对必修教材处理的原则是:我们对必修教材处理的原则是:• •““到位不越位到位不越位””,确保学生,确保学生““吃得饱、吃吃得饱、吃 得好得好””• •特别是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理论如特别是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理论如: :氧化氧化 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化合物(无机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化合物(无机 、有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限度理论、有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限度理论 等的学习。
等的学习教材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的整合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栏目,是丰富的教学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栏目,是丰富的教学 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也 可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教师在备可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教师在备 课时如何进行整合和取舍这也是是否坚课时如何进行整合和取舍这也是是否坚 持课改的最直接体现因为课堂教学要大持课改的最直接体现因为课堂教学要大 部分服从我们的预设计的部分服从我们的预设计的2.2.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1)(1)抓好知识体系的衔接抓好知识体系的衔接• •(2)(2)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3)(3)抓好学习策略的衔接抓好学习策略的衔接2.2.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1)(1)知识体系的衔接:知识体系的衔接:( (省指导意见省指导意见) )• •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 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 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 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 能力。
建议高一化学教师要尽快熟悉初中能力建议高一化学教师要尽快熟悉初中 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处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处 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理好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 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2.2.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书写,处理不好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书写,处理不好 会成为新课程的硬伤会成为新课程的硬伤 原因:• •((1 1)新课程中化学方程式太多新课程中化学方程式太多• •((2 2)一些方程式缺少认知基础,难以理解一些方程式缺少认知基础,难以理解• •((3 3)学生常将短时记忆误作长时记忆学生常将短时记忆误作长时记忆• •((4 4)学生记忆方法不正确学生记忆方法不正确• •((5 5)教材缺少对方程式记忆的支持)教材缺少对方程式记忆的支持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做法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做法• •①①化整为零,突破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化整为零,突破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 •②②及时总结,尝试回忆及时总结,尝试回忆 • •③③集中对比,加强记忆集中对比,加强记忆 2.2.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意初高中的衔接(2)(2)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①①加强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衔接教学的群发挥衔接教学的群 体效应。
体效应 ②②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衔接教学的实提高衔接教学的实 效性案例案例: : 研究氯气的性质研究氯气的性质( (局部局部) )• •((1 1)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初中知识的应用)(初中知识的应用)• •((2 2)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说出预测的依据)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说出预测的依据• •(因为刚学习过预测的程序,左边工具栏也有提示,氯气(因为刚学习过预测的程序,左边工具栏也有提示,氯气 类似于氧气,氧气性质为初中知识应用)类似于氧气,氧气性质为初中知识应用)• •((3 3)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4 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氯气和铁丝,氢气,铜丝等反应)(氯气和铁丝,氢气,铜丝等反应)• •((5 5)借助)借助“ “工具栏工具栏” ”推断生成物,并完成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初中技能)(初中技能)• •((6 6)获得结论)获得结论• •上述探究活动中,只有第(上述探究活动中,只有第(4 4)步演示实验是教师活动,)步演示实验是教师活动, 其余活动均由学生主动参与,效果如何其余活动均由学生主动参与,效果如何,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组 织引导。
织引导2.2.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3)(3)学习策略的衔接:学习策略的衔接:• •首先,立足课堂教学首先,立足课堂教学, ,抓好学法渗透抓好学法渗透 • •其次,引导自我测评其次,引导自我测评, ,优化学习品质优化学习品质 • •实践告诉我们实践告诉我们: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 是单纯的知识衔接是单纯的知识衔接, ,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 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在学生身体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在学生身体 心理发育阶段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样一心理发育阶段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样一 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 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 索 3.3.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 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更重要的是通 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启迪学生的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启迪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以往的教学比较重视前两个方面,甚至将化学以往的教学比较重视前两个方面,甚至将化学 实验教学片面理解为实验操作训练,过分强调实验教学片面理解为实验操作训练,过分强调 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达到了机械僵化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达到了机械僵化 的地步,这影响了实验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的地步,这影响了实验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 用好用好“ “观察思考观察思考” ”、、“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 “ “观察思考观察思考” ”的功能定位的功能定位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准确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准确 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 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如何操作:教学中如何操作:第一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第一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第二步:学生回答现象,教师引导补充;第二步:学生回答现象,教师引导补充;第三步: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找出现象产生的第三步: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找出现象产生的 原因,即由现象推出结论。
原因,即由现象推出结论 用好用好“ “观察思考观察思考” ”、、“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2) “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的功能定位的功能定位是开展是开展“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提高、提高“ “自学能自学能 力力” ”的主阵地的主阵地 是落实课标三维目标体系是落实课标三维目标体系 中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最佳学习方式中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最佳学习方式 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 时,形成方法思路,为学生分析问题、解时,形成方法思路,为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奠定基础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教学中如何操作:教学中如何操作:• •①①全面分析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全面分析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 定活动探究的开放程度,若探究活动难度大而学定活动探究的开放程度,若探究活动难度大而学 生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开放程度相对较小为宜,生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开放程度相对较小为宜, 若探究活动难度适中,开放程度可适当拉大若探究活动难度适中,开放程度可适当拉大。
• •②②提示参考材料在学生进行活动探究之前提示参考材料在学生进行活动探究之前 ,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所要参考的资料,包括教科,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所要参考的资料,包括教科 书中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以及方法导引书中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以及方法导引 等 实施实施“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的过程的过程• •①①学生领任务,从任务的角度审视所给的条件学生领任务,从任务的角度审视所给的条件• •②②建立已知条件和需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必然联系建立已知条件和需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必然联系• •③③经过逻辑性推理,整理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写出具经过逻辑性推理,整理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写出具 体的操作过程,此操作过程必须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体的操作过程,此操作过程必须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 •④④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实验前的交流,统一思路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实验前的交流,统一思路• •⑤⑤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操作,记录现象,推出结论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操作,记录现象,推出结论 使用实验探究报告册,先填后补再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