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任安书-课件及第三段、第四段背诵提示.ppt
30页华东政法大学报任安书 司马迁华东政法大学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之辱,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后改称史记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华东政法大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本纪原写的是帝王,因司马迁本人认为项羽是悲剧英雄而收录本文十二本纪(写帝王)十表(写年表)八书(写政治、经济)三十世家(写诸侯)七十列传(写人臣)华东政法大学字音矫正:曩者 阙然 贪生恶死 缧绁 臧获没世 摩灭 胜记 倜傥 自见 放失旧闻愠色 传之其人 前辱之责 被戮重为乡党所笑 虽累百世 九迴 闺阁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剌谬 要之nng qumshngt tngli xichunlzngyoxiny wliynylmzhizhnghugu g华东政法大学写作背景:这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激愤,更要告诉老朋友自己受辱为什么还要活下去,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本文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有删节是一封书信,亦是一篇议论文华东政法大学第一段: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牛马:像牛马一样,n.状语再拜:拜了两次(再:两次)青春不再:再来辱:屈尊/使受辱接物:与人交往 = 待人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望:责备仆:我过:责备华东政法大学第一段: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译文: 像牛马一样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再一次下拜说,少卿足下:从前委屈您给我写信,教导我与人交往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情意诚挚恳切,好像责备我不听您的劝告,而是听信了世俗之人的话,其实我并不是这样的请允许我简略陈述固塞鄙陋(的意见)时间)隔了很久没有回信,望您不要责备!华东政法大学夫f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f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第二段: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激于义理者:被动句 义理:正义和真理 者:的人孤立:古义:独自生存不必:古义:不一定死:为而死,为动用法所以:的原因幽于粪土之中:被动句 幽:囚禁 粪土:像粪土一样,n.状语恨:遗憾华东政法大学夫f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f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第二段:译文: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顾念父母、眷顾妻儿的;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如今我不幸,早年失去父母,没有兄弟亲人,孤独一人在世,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还有什么眷念呢?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为坚守名节而死,怯懦的人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还懂得舍生就义的道理,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再说奴仆婢妾尚且能去自杀,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我克制忍耐、苟且偷生的原因,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在所不辞,是痛惜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如果平平庸庸死了,我的文章便不能留传后世华东政法大学议论的思路:受辱引决(士人)第二段:华东政法大学第三段: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摩:通“磨”,磨灭胜:尽、完、全,adv.胜任:承担百战百胜:胜利引人入胜:优美的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不寻常、不一般称:被称颂拘:被拘禁放逐:被放逐厥:于是思厥先祖父:pron.他的大放厥词:狂放的、放肆的膑脚:被砍去膝盖骨囚:被囚禁底:通“抵”,大都,大抵发愤:古义:抒发愤懑用:重用见:xin,通“现”,表现自见:表现自己的理想志趣华东政法大学第三段: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译文: 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异超群、洒脱不拘的人才被人称颂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在穷困的境遇中编写春秋;屈原被放逐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官迁徙到蜀地,吕氏春秋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抒发愤懑mn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此追述以往的史事,期望将来有了解他的人就像左丘失去双目,孙膑被砍了膝盖骨,最终也没有被任用,便隐退著书立说,来抒发内心的愤懑,想到要令自己的文章著作流传下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华东政法大学受辱隐忍完成伟业(高尚士人)第三段:华东政法大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 之所为作也。
第三段重点八句:可当作文话题:逆境成才;失与得华东政法大学第三段背诵提示: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 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xin受辱隐忍完成伟业(高尚士人)华东政法大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第四段:失:y,通“佚”,散失纪:通“记”,历史记录兹:现在凡:总共就:完成会:恰逢是以:因此诚:确实,adv.责:zhi,通“债”,欠下的东西(屈辱)虽:即使华东政法大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第四段:译文: 我私下里不谦虚,近来运用拙劣的文辞,收集天下散乱的文献,大略考订其事实,综合它们的前后始末,考查它们的成功、失败、振兴、衰落的规律,上自黄帝轩辕,下至现在,写成了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章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借此研究自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历史的变革,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恰巧遭遇这场灾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之色我确实是想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把它传给可传的人,让它在四通八达的大城市之间流传,那么,我就抵偿了从前所受的屈辱,即使碎身万段,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讲,难以对俗人说呀华东政法大学“我”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史记第四段:华东政法大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y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 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i,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第四段背诵提示:“我”受辱学习前贤 选择隐忍史记华东政法大学第五段: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 下流: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以:因为重:即使为所:表被动辱:使受辱虽:即使累:li,经历是以:因此宁得邪:怎能呢无乃乎:恐怕吧于俗不信:被动句俗:世俗的人要之:总之是:对的 非:错的无可厚非:反对(不可以过分地反对)固陋:adj.n.固塞鄙陋的意见再拜:拜了两次华东政法大学第五段: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 译文: 况且处在屈辱的地位不容易处世,处于卑贱的地位往往受到更多诽谤议论,我由于发表议论遭受了这场灾祸,更加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谒ye拜父母的坟墓呢?即使再经历一百代,耻辱只会越来越深啊!因此,愁肠每天都反复回转,在家里就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外出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每当想到这种耻辱,没有不汗流浃背沾湿衣裳的我只是个禁宫中的宦官,还怎能自行引退,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只得暂且随波逐流,与时势周旋敷衍,以此来疏散内心的烦闷悲愤如今您却教我推荐贤士,这恐怕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