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一-第3讲873801000教案资料.ppt
64页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一)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一)常杪清华大学环境系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本讲要点本讲要点什么是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的特征是什么?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理论基础?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事权及投资主体?1、环境基础设施的范畴与特征、环境基础设施的范畴与特征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公共工程(大坝、灌渠和道路)以及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水运和机场)社会基础设施:文教、医疗保健等我国:1980年代初期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首次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需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概念综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基本服务的部门和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具体化和系统化。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服务的系统对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的固定性和服务的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暖气等; 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环境基础设施的范畴环境基础设施的范畴供水:供水设施包括供水专用水库、引水道、取水口、水厂、取水井、泵站、管道、闸门、消防栓、公用水站等设施作为城市自来水公司其主要负责制水厂、水源厂、供水所、供水管网、营销公司和水质检测中心等生产、经营、服务、维修等业务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排水的专用管道、沟、渠、塘、检查井、泄水井、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场等设施。
中水回用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之一,指垃圾废弃物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堆肥厂、垃圾中转站、生活废物回收再利用设施上述三个领域中,供水领域的可经营性最强,从行业属性上可以不纳入环境基础设施的范畴,但是由于水源水质的恶化以及有机污染物污染问题的出现,使得自来水公司也要关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工作的开展并应对逐步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需求,而使供水也具有相关的环境要素在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也往往由于供水设施还不完善,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把这一领域列入到环境基础设施的范畴 2、环境基础设施的行业特征、环境基础设施的行业特征统计范围与分类统计范围与分类按照公共性程度进行分类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物品依共享程度可分为三类: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因性质不同提供这三类物品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私人物品属私人产权由市场提供,纯公共物品属公共产权只能由政府提供,而混合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性质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市场提供供水领域是个别主体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该物品具有可分割、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基本特征是单独消费,不会带来外部不经济性。
如果居民不付费,可以停止供水服务而污水处理服务并不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会出现拥挤而降低产品的非竞争性,同时就有外部不经济性,如有任污水横流,损害的是公共利益按照经济性程度进行分类按照经济特性,主要基于是否有收费机制,且资金流入是否可以做到全成本回收,是否能够以盈利为目的如果可以做到全成本回收,此行业可以被归类于私人物品或服务自来水属于这一类,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收费机制和资金流入,即具有潜在的利润,但是因为收费价格暂时无法到位或因政治因素而设置为具有福利性的物品提供服务,无法收回成本的项目,则为准经营性项目除了少数欧洲国家污水处理收费水平高于供水行业,基本做到了全成本回收以外,大部分国家的污水处理领域仍是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我国2005年12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到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和生活垃圾分理费的征收力度,即各地要限期开征污水处理费、生活垃圾处理费已开征的城市,要优先考虑将收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所以我国把污水处理领域已定位为更接近私人物品,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公众的支付能力有限和各级政府的认识的不同,离全成本回收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一分类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环境需求、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分类。
从建设领域分类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可以分作两大类:一是来自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增加所带来的新增需求主要是指供排水设施的普及扩大服务二是来自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于环境质量需求的提高而引起的关于基础设施产品以及服务质量和品质的提升需求主要是指出水水质标准提高所带来的技术更新改造、智能自动化服务等环境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融资特征环境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融资特征建设层面,建设投资巨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艺复杂、占地大、土建工程规模大、所需设备繁多,往往需要巨额投资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污水处理厂的新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术改造、污水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和回用水设施等,投资规模大国外对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投资都相当庞大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等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29%-0.55%和0.53%-0.88%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没有像供水、污水处理一样的管网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要小于水业设施建设从各国经验来看,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环境保护领域所需投资最大的一部分。
建设持续时间长:从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历程来看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努力,才能使城市污水的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以污水处理为例,美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在上个世纪有两次高潮,第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年,由于战争结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环境污染的压力显现,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求提了出来第二次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各国都对环境保护进行进一步的重视这一次,除了新建许多新的污水处理厂外,还加强了污水管网建设和旧厂改造比如位于特拉华州特拉华河边的维明顿(Wilmington)污水处理厂,建于1954年,然后在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大规模改造又比如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污水处理厂(Indianapolis),建于1952年,1976年进行大规模改造日本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上个世纪末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100%;1982-2004年是韩国的主要建设时期,二十年间,污水处理率由10%增加到80%资本沉淀性强: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都是依附于管网输送的、无法在空间任意转移的基础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也往往从垃圾的输送中转的交通便利性以及地区周边情况来确定地址,焚烧设施轻易无法换址,填埋也得用很长一段时间。
一旦投资建设形成固定资产,将其挪为它用则很难,只能长时间的使用适当超前建设的必要性:需要在科学预测城市发展前景的前提下,根据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超前建设特别是在某些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很容易出现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滞后的问题 地区差异大: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政府的财力、居民的消费水平互不相同,不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相差较大,往往需要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才能减少这一差距投资的低回报,投资回收的长期性:由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性特征以及公共物品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影响,市民对这一领域的收费政策与收费标准最为敏感,这一产业的资产回报率并不是施政的主要目标,环境社会目标更为重要政府往往对投资收益进行管制尤其是通过基于成本的价格监管,限定投资收益即使是私人部门参与的项目,其自身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政府规制的影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行业的回报往往要低于纯经营性行业一般情况下的投资回收期都在10几年乃至更长收益的高稳定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提供的是必需品,一旦形成服务,其最终收益无论是靠用户支付,还是靠政府的财政支付,如果是企业运作都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现金流好。
经营层面,经营形式的自然垄断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营需要熟悉当地情况和系统状态的长期的运营者,并且只有规模效益下才能获取更多的收益,经营层面存在一定的自然垄断性价格管制:由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一般都受到政府的价格管制价格弹性系数小:由于环境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可替代性极小,需求恒定,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小收费难度大: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接受这一服务并不是必须的,从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另外,垃圾处理费难以与垃圾产生量挂钩,一般收费标准很低影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因素城市人口规模:对生活用水的需求增加、经济规模扩张、新区基础设施服务城市性质: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水平和内部结构城市经济的规模和结构:随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变化而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存量:阶段性和跳跃性,决定新增基础设施的数量和结构科技进步水平: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间接影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的联系低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高收入阶段供水、供电、运输交通、污水、垃圾电信年收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比例关系政府投资国家总投资GDP:一般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10%-15%经济发达城市和经济落后城市的差别大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GDP的比例表1 北京、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GDP的比例(%)年份年份北京北京上海上海基基础设础设施施市政公用市政公用基基础设础设施施市政公用市政公用“八五八五”时时期期10.64 10.38199611.692.1713.15.31199712.061.8412.295.55199815.933.1014.417.10199913.924.2712.436.23200014.306.309.925.23“九五九五”时时期期13.723.7612.285.89200112.525.6910.325.46200213.1610.796.47(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北京、上海统计公报计算。
3、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1)投融资的基本概念资本:能带来收益;构成未来收入流的资产投资: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法人或自然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利用现期收入经营某项事业的行为,是一种资本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有形和无形资本融资:筹措资金;政府或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政府、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行为;社会资源重新配置过程投融资:投资活动引起融资,通过融资弥补投资资金的不足;项目的投资与项目的融资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二者合称为投融资投融资体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称;包括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的规范、项目投融资的决策程序、资金筹措方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从项目角度考察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为满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一定的方式,筹措资金的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