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8其他类型瓷器60》-精选课件(公开PPT).ppt

60页
  • 卖家[上传人]:zhuma****mei2
  • 文档编号:136388671
  • 上传时间:2020-06-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23M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添加幻灯片标题,单击插入公司署名或副标题,第八章 其他类型瓷器 第一节 釉里红 ——旭日初升 渐入佳境,创烧时间与工艺和青花差不多,创烧于元代,烧造断断续续 釉里红烧造难度大,废品率高,数量少釉里红的成因: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即是闷着火烧成的温度要求非常严格,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只有10度历史上充分烧造的时期:元代、永宣时期、康乾盛世元代釉里红:装饰手法上 不是按某一图案画出来, 没有形成纹饰洪武釉里红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洪武瓷器大约有100多件,其中80%是釉里红,多于洪武青花的数量原因: 改朝换代后表示正统的颜色,一般都用红色; 红色在五行学说中主南方,代表南方的颜色; 朱元璋本身姓“朱”,朱就是红色,年号“洪”武,跟“红”谐音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明宣德 上海博物馆,,,永宣釉里红 永乐时期受洪武尚红风气的影响,官窑中 有尺寸非常大的釉里红龙纹大瓶,气势恢弘; 宣德时期釉里红的烧造游刃有余康乾釉里红 康熙早期的釉里红颜色发黑; 雍正釉里红画的非常精细,主要 特征是:轻描淡写 乾隆时期对釉里红的烧造非常重视, 有样式要求,颜色要鲜明釉里红的衰落 釉里红的烧造都是伴随着盛世出现的。

      原因:1、清代其他彩瓷品种的出现; 2、康熙时期的红釉,不仅有釉里红,还有其他 很多品种; 3、尽管当时工艺比较成熟,但烧造难度和成本 依然很大,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与青花结合衍生出的独特产品,乾隆以后俗称 “青花加紫” 元代已经非常成熟,青花是主体; 明代瓷器釉里红与青花比例对半分,平分秋色; 清代青花釉里红中,青花更多的是作为釉里红的点缀,釉里红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 要画出较为具体的内容 (元代除外),,,第二节 颜色釉 ——雨后霁霞 春来江水,,,颜色釉包括单色釉和复色釉单色釉专业术语叫“一道釉”,“一色釉”祭祀制度 蓝色——天坛 黄色——地坛 红色——日坛 白色——月坛,八旗制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选择 黄、白、蓝、红作为八 旗之初后又红旗镶 白边,其他三旗镶红边 凑成四旗白釉,宋代定窑白釉——牙白色,白度不高,瓷化程度不高,元代白釉——枢府釉,早期呈鸭蛋青色,中期后变白, 是一种不透明的白,专业叫“失透釉”,明永乐“甜白釉“,细腻的白,白瓷的最高峰,清代康熙朝大量烧白瓷,有点闪青,带刻工;雍正时 为纯白色;乾隆时白瓷非常娴熟,漂亮,不作为艺术品了,,,,,,,红 釉,元代有红釉烧造,与釉里红同时,但存世量少; 永宣红釉较成熟,宣德红釉被形容为”如初凝之牛血“, 宣德后,红釉停产; 清代康熙时期红釉非常有名——郎窑红。

      特征是”脱口 垂足郎不流”; 康乾后,红釉品种变得丰富,如高温釉有祭红、豇豆红、 窑变红;低温釉里有珊瑚红、胭脂红、矾红强调红色内涵,浓重鲜红,清丽悦目,感官愉悦,,,,,,,蓝 釉,出现时间与红釉一致,在元代,带有反白纹饰; 宣德后复烧蓝釉,有两个重要品种:一类是深沉的蓝色,叫“宝石蓝”;另一类叫“雪花蓝”,学名叫“洒蓝”,又叫“吹青”; 蓝釉在明代一直烧造,没有间断,颜色是深沉的霁蓝色; 清代后蓝釉变化少,品种少,色泽上由深及浅,由霁蓝到天蓝,最浅的叫月白色黄 釉,黄釉出现稍晚,没有证据证明元代就有; 明初宣德有少量黄釉,最著名的是弘治的黄釉,叫“鸡油黄”,也叫“娇黄”——黄釉之最; 清代黄釉品种多,有鸡油黄、淡黄、米黄、柠檬黄等,艺术类黄釉主要集中在雍正以前,黄色是皇家专用之色; 黄器与五爪龙孔雀绿 (孔雀蓝)釉,宋代磁州窑大量使用,元代有带“内府”字样的孔 雀绿釉大罐,明代孔雀绿釉是珐华器, 也叫“琉璃器”,康雍乾三朝孔雀绿烧造很多, 色泽均匀,,属于低温蓝色釉,山西很多,有一道工艺叫“沥粉”,就是使瓷器线条凸起青 釉 绿釉也称为青釉,釉料里含铁在2%~6%之间, 呈现青色; 青釉典型代表是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耀州等; 宣德以后,龙泉停烧,因其品种单一;瓷胎较厚; 青釉在康雍乾三朝达到顶峰,有粉青、冬青、豆青; 清代青釉的特征是加进了很多装饰手法,如有的加 纹饰,有的堆粉,有的刻花。

      绿釉中还有一些低温产品,如康熙时的瓜皮绿、雍正 时的湖水绿、乾隆时的葱心绿2005年苏富比拍卖,成交价 4492万元港币,,,茶叶末釉又叫“厂官釉”, 记载有鳝鱼黄、蛇皮绿、 蟹甲青,黑釉,也叫乌金釉,明代 没有烧造,清代只康熙 一朝追求,炉钧釉,复色釉,呈 流淌状,蓝红相间 红多蓝少是雍正时的, 蓝多红少是乾隆时的颜色釉小结 颜色作为表现形式,是陶瓷的一种美学追求, 不像带有画意的陶瓷表达那么直接,颜色釉 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早期瓷器的颜色是不 经意的,不是特意追求的,唐宋元明清 以来,颜色釉的追求逐渐强烈而明朗, 到了康乾盛世,颜色釉的烧造得心应手, 炉火纯青第三节 五 彩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彩瓷,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唐代长沙窑开彩瓷之先河,元代 青花瓷也可列为彩瓷,明清开始, 彩瓷对瓷器产生巨大影响元代五彩:元代后期创烧,深受西域文化影响最初五彩分两类:第一类与后来的没有本质区别,如五彩玉壶春瓶;第二类叫沥粉堆花、加彩贴金明代五彩:早期的宣德五彩;中期的成化斗彩被称为五彩;中期以后,五彩少见;嘉靖、万历以后五彩瓷增加明朝的五彩叫“青花五彩”晚明的五彩以红绿两色为主。

      五彩热烈,斗彩柔和;五彩平涂,斗彩勾勒,,,以红绿两色为主, 日本称作“大明赤绘”,青花五彩,,,,,康熙五彩:生产迅速达到顶峰与明五彩相比,康 熙五彩的变化:,色彩变得非常丰富,不再局限与红绿两色,还有黄、紫、黑,用釉上蓝代替青花,是一个技术革新,画工生动细致,一改晚明只重色彩不重形貌的特征,它的典型特征是色泽强烈,不犹豫,不暧昧,康熙五彩的风格是“硬”五彩到雍正以后迅速衰落,只有少量存在第四节 斗彩 ——淡雅宜人 争雄斗艳,,,斗彩的本意是指青花跟彩瓷争雄斗艳其工艺是先用 青花勾出轮廓线,再在这个轮廓内填上彩斗彩创 烧于成化,成化斗彩名扬四海成化斗彩中最著名的品种是天字罐罐底写一个“天” 作为底款,是御用瓷器天字罐是成化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名气很大,全世界仅存10余件成化斗彩最有名的是鸡缸杯鸡缸杯不是杯形, 是一个比较浅的缸形尺寸都比较小鸡缸杯的图 案与吉祥有关,但大量画在瓷器上,仅成化一朝 成化斗彩杯在市场上没出现过,仅在博物馆有成化斗彩鉴定的绝招:成化斗彩的颜色有个 特征“姹紫”典型的成化姹紫有斗彩葡萄纹杯 那个紫是酱色,非常暗淡无光。

      弘治以后,官窑停烧了一段时间,斗彩基本不见了; 康熙时期,斗彩开始复烧,康熙斗彩比成化斗彩更热 烈一些; 雍正时期的斗彩变得细致入微,比喻成刺绣; 乾隆斗彩变得程式化,不思进取,形式大于内容 嘉庆以后,国力衰竭,斗彩不再生产了斗彩的烧造成本高于五彩,首先填彩的 过程需要非常细致,颜色不能超出青花 的轮廓线,填的非常慢康雍乾三 朝有大量民窑斗彩存世斗彩小结 斗彩在所有彩瓷品种中,以柔和淡雅著称存世数 量仅比珐琅彩多,主要原因是其工艺复杂,生产量 小斗彩的魅力,在当朝显现程度不如后面晚清 以后,通过文人的总结,逐渐成为单独的一支,从 五彩中剥离出来除成化斗彩声名显赫外,康雍乾 三朝的斗彩,是彩瓷灿烂文化中的一支第五节 珐琅彩 ——瑰丽奇珍 皇家风范,,,珐琅彩简介 明清彩瓷中最富传奇色彩,名字由法语中来; 康熙三十五年,珐琅彩在中国诞生,自它入宫开始,没有 走出宫廷一步,是惟一的宫廷御用陶瓷艺术品; 珐琅器的品种很多,如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瓷胎 画珐琅,其中瓷胎画珐琅质量最好; 珐琅彩用油来调颜料; 珐琅跟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就是搪瓷盆; 珐琅彩大部分在北京烧造:紫禁城内的如意馆、颐和园、 怡亲王府。

      珐琅彩有一别号“古月轩”,民间流传非常广1914年珐琅彩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展出,,,,康熙珐琅 彩特征,仿铜胎画珐琅,涂 满彩,不留白地,不 体现瓷器特质,款识都写“康熙御制”,图案一般都追求左 右对称,比较呆板,,,,雍正、乾隆珐琅彩的特征 及与康熙珐琅彩的区别 雍正以后,珐琅彩有一次本质的革命,即脱离铜胎画 珐琅对瓷胎画珐琅的影响,留有大量白地,画也不对称, 完全是一个带有主题图案的画; 雍正珐琅彩的素胎非常白; 雍正珐琅彩开创了诗书画的先河,一直影响到乾隆, 康熙珐琅彩上不写字,也不画小印章,都是图案型; 雍正珐琅彩底款改为“雍正年制”,有少量写“雍正 御制”,表明皇上对珐琅彩的监控力在减弱; 乾隆时期,几乎抛弃了色地珐琅彩,以白地为主; 乾隆在诗书画的风格下又加入西洋色彩; 乾隆珐琅彩变得趋于繁缛富丽2007年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1.5亿多元港币珐琅彩的特点,数量稀少; 少有完全相同图案的两件珐琅彩; 珐琅彩的图案都是经典图案; 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在所有传世的珐琅彩中,没有看到署“古月轩”款的第六节 粉彩 ——疏影暗香 繁花似锦,,,粉彩简介 粉彩是模仿珐琅彩的一个品种,创烧于康熙晚期; “粉”是指在原来五彩的颜料中加入一种叫玻璃 白的物质,使彩能呈现过渡的颜色; 粉彩是中国陶瓷最后诞生的一个主要品种; 粉彩所有的变化都在仿自然界颜色的过渡上。

      油调彩料为珐琅彩,水调彩料为粉彩,珐琅彩、粉彩接近于油画,五彩、斗彩更接近于国画,,,写实,写意,,,雍 正 粉 彩 雍正时期,粉彩迅速成熟起来有个著名的图案 叫“长治久安”雍正的审美取向舒朗、淡雅,不 希望表现过于强烈200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4150万元港币乾 隆 粉 彩 乾隆皇帝的审美取向是富丽、繁缛,希望热闹 乾隆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粉彩瓷器,叫“百花不 露地”,在瓷器上画满花卉,不留白地成本很高, 仅乾隆一朝盛行 乾隆时期流行一种特殊图案的瓷器,叫“包袱皮”粉彩小结,粉彩于康熙晚期创烧,于雍正、乾隆两朝发扬光大,成为瓷器中最主要的力量 粉彩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粉彩一扫五彩的热烈和强势的色彩风格,色彩变得柔和,符合大众的心理色彩的层次上抓住了自然界色彩变幻的本质,强调色彩过渡这一基本特征 粉彩改写意为写实,是中国彩瓷表现力的一个飞跃,主要受西方艺术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