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doc
18页文学批评复习概要、1、基本概念:1、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 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 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做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2、社会历 史批评 :一种从社会历史 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 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式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3、印象批评:一种依据 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4、升 华: 精神分析学 术语,指 被压 抑的原始性的本能冲动上升,转化到社会所容许,所赞扬的领域或活动中,如文学艺术 活动,体育 竞技活 动,宗教慈善活动等 这是一种在 无意识中进行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稳定的心理活动5、陌生化: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 觉领 域移出,通 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 给读者以新 鲜感6、视 角: 指叙述者或任 务与叙事文中的事件 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7、反 讽: 该术语源于古希腊,其定义不断发展新批评把反讽与语境联系起来,将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即一定的语境使词语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8、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与“ 性别”(sex,指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相对应的它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 社会文化 中形成的属于女性,男性的群体特征 和行为方式9、原型: 原型一词 的希腊文原意为 “原始的,最初的理念和图式”,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指人 类或人类中的某一种族在其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原型是在人 类及其种族的集体的生存斗争中生成的,是 集体无意 识的主要内容10、身体: 身体作 为一个词汇本身是 中性的,可是它在 传统文化中往往被解 释为人的“动物性”,它代表了一种原罪,一直处于受到轻视和 被压抑的地位但后 现代文化批评 把原先的头脑管制身体的观点, 转为头脑 不过属于身体的一部分, 身体才是人作为自身的出 发点,也是人存在的基础就是 这样 一个对身体的看法,使得整个文化的意义发生转换 心理批评:指运用心理学的概念、理 论、方法 对文学艺术现象进行研究、评述的一种批评流派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 阐述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 (文本指一个自主的意义客体和语言结构系统 )俄国形式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指 1915 年至 1930 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各布森为首的“莫斯科 语言学会” 和以什克 罗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 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指具有都市化色彩(区别于乡村色彩的民间文化)、商业性的(不是自发的、也基本不是官方性质的)、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不同于 经典文化那种神圣性质)具有感性冲击力的(不是说教的)一种在当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在大众生活中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图像的定义: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图像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文化趋势在文字时代中, 图像在传统社会处于边缘辅助性位置 20 世纪由于电影、 电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图像开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图 像化的深度实质上信息表达和接收上的感 觉话 图像的世界性 传播趋势使之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它便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2、重要文论家及其代表观点(填空选择)①中国文论家及著作、 观点(时代) 【中国批评的历史】古代:0、孔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开道德批评之先河“不学诗,无以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1、孟子 “以意逆志”、 “知人论 世” 、“知言” 2、庄子“得意忘言” 3、曹丕“文以气为主” 4、萧统《文选》开选本批评的先例 5、钟嵘 《诗品》“滋味说”、 “直寻说” 、“溯流别” 6、刘勰《文心雕龙》“六观说”“文笔之分” 7、欧阳修《六一诗话 》开“诗话”之批 评先例 8、金圣叹《水浒传》《西厢记》评点现代1、矛盾、鲁迅——社会历史批评 2、李健吾 《咀华集》、沈从文、唐湜《意度集》——印象批评3、李 长之 ——传记 批评 4、朱光潜、 张竞争、郭沫若 ——心理批评5、闻 一多、郑振铎 、叶舒宪——原型批评②西方文论家及著作、 观点1、斯达尔 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2、丹 纳: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3、别 林斯基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 评家 4、法朗士《文学生活》 ——印象批评5、王 尔德、佩特、赫兹利特等的观点 6、尼采“酒神”“ 日神说” 7、詹姆士: “意识流”8、弗洛伊德《诗人与白日梦 》 冰山理 论、 婴儿性欲说、 “升华” 、“梦”等9、荣格:集体无意识(海岛理论) 原型:“心理模式”和“ 幻觉模式”10、拉康: “镜像理论” 11、斯皮泽“语文圈循环”12、韩 礼德: 语言的无功能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13、俄国形式主义 的组织形式—— 以雅…为代表的“莫斯科…学会”和以什洛…为代表的“彼得…”14、兰 色姆 《新批 评》 15、卫 姆萨特、比尔兹利合写:《意图谬误》《感受谬误》16、结 构主 义代表人物:列 维——斯特 劳斯、巴特、托多洛夫、格雷 马 斯、热奈尔17、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18、肖沃 尔特《走向女性主 义诗学》 ; “女性主义批评”和“ 女作家批评”19、西 苏 “女性写作” 20、葛亡西:文化霸权 21、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中国古代1、孟子“ 以意逆志 ”:不要拘泥于个 别文词而曲解了句意,不要拘泥于个别句意而曲解了全诗的主旨,是评论者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推测使人的创作旨趣。
知人 论世 ”:发掘 创作背景和作家 传记材料,玩味作者命意, 扩大联想空间, 进而理解作品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起到导 向作用知言 ”:善于从片面的言辞, 过头的言辞,不合正道的言辞, 躲躲闪闪 的言辞中发现真正的意图2、庄子: “得意忘言”:言辞对于“ 不期精粗”者是无能为力的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内在气韵,也具有“不期精粗” 的特点意义在于:不要止于言辞的表 层意义,而要尽力把捉“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不可单纯以言辞强作解会3、曹丕: “文以气为主”:其中的“ 气”是指作家的天赋气质,个性4、萧统 《文选》开 选本批评先例:选录标 准是措辞的技巧,文辞的精妙作为“文”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共性选本对文章的去取,体 现了“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批评标准5、钟嵘 《诗品》“滋味 说”:通过对诗 歌艺术形象神游其中的 审视, 获得幽微的心理体 验,并从这种心理体验中爆发出对作品整体风貌的鞭辟入里的领会直寻说 ”:提倡自然英旨, 强调诗歌 应以抒情为主,对一切妨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他都表示反对溯流 别”:在文学史的 纵向继承中点明某一作家 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6、刘勰《 文心雕龙 》“六观说”:一观 位体(体制规范),二 观置辞(文辞是否恰当),三观通变(看继承和变通),四观奇正(看是否做到“酌华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五观事义(指考察作品的引事引言),六观宫商(音节和谐,声律美好与否)。
文笔 ”: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 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7、欧阳修《六一诗话 》开诗话批评体例: 以谈诗论艺为主, 带有漫谈,随笔性质的笔记体批评既有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使人诗 作的具体评论,又有对诗坛轶事和轶诗的记述及本事的考 证,辨订8、金圣叹《水浒传》《西厢记》评点:对叙事者,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 节奏等都有很深刻独到的分析, 还常常会点出作者采取这一叙事技法的用意,使小 说评点真正做到“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中国现代1、茅盾:是最早一位尝到和评论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的批评家,对作品具有准确的艺术感觉, 对作家有独到感悟和发现,不止于用自己的感受,印象去追索作品的审美意蕴2、鲁 迅: 现代文学批 评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文学批 评家,很多批 评 是用通信和序跋的形式写的,给初登文坛的青年作者以实际的指点和有效的帮助其序跋体 评论体现了批评,帮助作品走向社会的推介功能对不太容易被读者接受的革命文艺作品给予特别的推荐――社会历史批评3、李健吾《咀华集 》:文学也是一种 艺术,其批 评操作特别注重对作品的个人体味,看重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强调批评家在批评过程中要“使自己的印象由朦胧而明显,由纷零而坚固” ,批评不能根据印象作判断,需要理性的分析,善于比较作家的不同特征和 风格。
从批 评理论和批评实 践两个方面丰富了印象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4、沈从文:其文学批 评也具有印象主 义批评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作品有独到的个人体验和深刻的艺术感受,其艺术感悟是全方位的5、唐湜《 意度集》 :具有鲜明的印象主 义批评特色,将自己的感情和人生思索投入到批评对象之中,力求用诗歌的“ 抒情方式 ”来引 导读者体味使人独到的精神 风貌6、李 长之 ――传记 批评:曾是中国 传统的批评样式,李 长之的传记批 评 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对象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从主客 观 的互相推动上,探 讨创作发展和变 化的轨迹深入到传主的内心世界 7、朱光潜: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文艺 心理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虽文艺现 象的核心“美感经验”进行了具体入微的剖析8、张竞 生: 实际上是包含着 现代性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而且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是推动 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9、郭沫若:在运用精神分析心理学评论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0、闻 一多 ,郑振 铎:开创对于远古神 话,诗经,楚辞研究论述11、叶舒 宪:提倡 “文学人类学”,将原型批评进一步在文化领域展开,并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西方1、斯达尔 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认为评价作品不应有固定的绝对的客观标准,必须考虑作品写作期间的社会,整治,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环境;特别强调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社会制度和文学 艺术的影响2、丹 纳: 影响文学生 产和发展的三要素: “种族,环境和时代”丹纳认为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受到种族,环境, 时代三大因素的支配,都应该到这些因素中去寻找最终的根源为 社会历史批 评提供了一定的理 论基础和研究范例,但其分析存在机械之嫌,文学与社会的发展并非完全平行而且对经济 生活也重视 不够3、别 林斯基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 评家:把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 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从历史的高度 评价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其中别林斯基坚持文学应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回答时代提出的 问题,4、法朗士:《文学生活 》在文学批评 中采用“瞬间感受”的印象主义理 论,认为文艺创作和艺术欣赏都取决于个人的特殊的感受,典型事物是通过简单的外部摹仿来表现的不涉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去研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大大缩小艺术的表 现范围,走 进了“ 为艺术而艺术”的圈子。
5、王 尔德: 文学批 评要关注作品的 审美特性并进行美的创造6、佩特: 强调批评 要重视刹那间的美感,并认为正是这种不断涌现的刹那 间的美感构成了人生的意义7、赫 兹利特 :面对 要评论的作品,批评家不是根据理性原则去分析,研究其构成原因,而是用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