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必备古诗.doc
9页敕勒歌 北朝民歌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 yǎ见:同“现”, 这里不读 jiàn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咏 鹅 骆宾王é é é 鹅 , 鹅 , 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 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登鹳雀楼 王之涣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作者背景 见 《凉州词》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尽:落下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春 晓 孟浩然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作者背景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注词释义 眠:睡觉闻:听见啼鸟:鸟鸣夜来:昨夜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静夜思 李 白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疑:好像举:抬,仰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 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古朗月行 李 白xiǎo shí bù shí yuè 小 时 不 识 月 ,hū zuò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境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 作者背景 见 《静夜思》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呼:称呼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名句赏析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绝 句 杜 甫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 暖 睡 鸳 鸯 作者背景 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古诗今译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游子吟 孟 郊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行 密 密 缝 ,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近 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意恐:担心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
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 ,yì suì yì kū róng 一 岁 一 枯 荣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火 烧 不 尽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春 风 吹 又 生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远 芳 侵 古 道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晴 翠 接 荒 城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又 送 王 孙 去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萋 萋 满 别 情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枯:枯萎荣:茂盛远芳:草香远播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