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最新版).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黯然****空
  • 文档编号:144820924
  • 上传时间:2020-09-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2.9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 的缺陷:GDP 的缺陷: 1)GDP 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DP 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DP 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 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网上另一种:1)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 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 的计算: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X-M) 按收入法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Y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 Y Y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 YY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Y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名义名义 GDP 和实际和实际 GDP *名义名义 GDP 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实际 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实际 GDP=名义名义 GDP GDP 折算指数折算指数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 由于 E=y,E=c + i,y=c + s, 则 i=s】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 CC(Y),C=+yC=+y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 MPC 表示MPCC/Y 【凯恩斯认为 MPC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 的部分越来越小MPC 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 APC 表示APC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 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 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CCC b bY Y 其中,C C 为消费支出,b,b 为 MPCMPC,Y Y 为可支配收入,C C 为自主消费, b bY Y 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 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 c=+y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MPC,直线斜率;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与 MPC:: APC=c / y=(+y) / y=/y+=/y +MPC (1)APCMPC (2) /y0,所以 APC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

      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1 ; 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MPC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C+S,SY- CYC+S,S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 函数也就确立了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 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或称为储蓄倾向 可表示为 SF(Y),SF(Y),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APSS/Y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 MPSMPS 表示MPSS/YMPSS/Y 从消费函数 CCCC b bY Y 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S sY s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MPC+MPS1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两部门:两部门: 三部门:三部门: 四部门:四部门: 乘数的定义:乘数的定义:是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投资函数:投资函数:i=e-dr IS 曲线的图解法:四方图法 1)IS 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2)IS 曲线线外任何一点均表示市场的失衡: *IS 右上方的点:SI;IS 左下方的点:S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 *2. 凯恩斯的观点: *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利率 *货币供给(货币的数量)利率 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 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 目的:为了日常的交易活动 原因:收入和支出时间上的不同步 注:货币交易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 2)货币的谨慎动机 目的:预防意外支出 原因: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注:货币谨慎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化 *以上两种需求之和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并以 L1表示;L1=kY 3)货币的投机动机 目的:获得收益 原因: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L2=L2(r)=-hr 分析: *假设财富以两种形式保存:货币和债券 *债券:有收益,有风险 *货币:无收益,风险低 *债券价格=利息/市场利率 (无限期债券) *利率高债券价格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 *利率低债券价格抛售债券货币持有量 *利率极高债券价格极低 全部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0 *利率极低债券价格极高 债券全部抛售货币持有量 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都会认为这时的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 价值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公式:L=L1(y)+L2(r)=ky-hr 注:1)这里的货币总需求,是实际的货币需求; 2)用 M 表示名义货币供给,m 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即:m=M/P 或或 M=pm 名义货币需求函数:名义货币需求函数:L=((ky-hr))p 1. 货币供给 1)层次: M1=M0+活期存款 M0=硬币+纸币 M2=M1+定期存款 M3=M2+货币近似物 注:下面讲的主要是指注:下面讲的主要是指 M1 2)货币供给曲线 m=m0 外生变量 2. 均衡 模型:假设收入不变 L=m L=L1(Y)+L2((r))=ky-hr 均衡利率: 3. 均衡变动 4. 均衡利率的变动 LM 曲线【公式:曲线【公式: 】】 LM 曲线的推导:四图法 注意:1)LM 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2)LM 曲线线外任何一点均表示市场的失衡: LM 右下方的点:Lm ;LM 左上方的点:Lm LM 曲线的斜率曲线的斜率 K 为定值时,h 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则 k/h 就越小,于是 LM 曲线越平缓 H 为定值时,k 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越高,则 k/h 就越大,LM 曲线越陡峭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曲线的三个区域: LM 曲线的移动曲线的移动 1. 因素分析 如果:L1=kY L2=-hr m=kY-hr LM 曲线:影响截距的主要因素是货币的供给 m。

      * mm=L1+L2右移YLM 右移 结论:1) L1移动LM 反向移动; L2 移动LM 反向移动; m 变动LM 同向变动 *2)货币需求LM 左移; 货币供给LM 右移 注 : 由于 m=M/P,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变动均可以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 LM 曲线 2. 几何推导几何推导 3. LM 曲线右移的距离: IS-LM 分析: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分析:两个市场同时均衡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1. 模型 *I=S S=-a+(1-b)Y I=e-dr L=m L=L1(Y)+L2(r)=kY-hr 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为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为 *IS 曲线: *LM 曲线: *: L

      表现:IS 曲线的移动;LM 曲线的移动 1. 图示: IS 曲线的移动 2. 图示: LM 曲线的移动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