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
9页12007-2011 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1·1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1. (2011 年高考福建文综 16 题)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 (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 13 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3. (2007 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 12 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 (2008 年高考重庆文综 15 题)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 (2008 年海南高考 2 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6. (2010 年海南高考历史 1 题)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7. (2010 年上海高考历史 4 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8. (2008 年高考四川文综 12 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2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9. (2011 年高考安徽文综 12 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 3 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 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 (2009 年上海高考 3 题)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 (2008 年上海高考 A2 题)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12. (2010 年上海高考历史 14 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 ②7 世纪初期 ③20 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13. (2009 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43 题)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14. (2008 年上海高考 B6 题)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15. (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 13 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6. (2011 年高考上海单科 13 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7. (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 12 题)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8. (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 9 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19. (2009 年海南高考 1 题)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20. (2007 年高考广东单科 2 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1. (2011 年高考上海单科 8 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 (2009 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42 题(3)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 (2011 年高考浙江文综 12 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4. (2007 年高考山东文综 29 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6 分)材料一 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 1876 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表 3 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表 3宗教类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天道溯源、救世之妙、罗马书等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 、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材料二 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光、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
(3 分)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 分)25. (2009 年上海高考 31 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5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 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 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 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 分)1·1 百家争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 ,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 A。
“刑罚为政教之用” ,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 B “相须而成者” ,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 C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3.A 解析:道家主张“无为” “,虚无” 、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 、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4.A 解析:“举而上之,富而贵之” ,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6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5.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繁为攻伐” “实天下之巨害”主张“非攻”为墨家学说,因此选 C7.B 解析:此题考察第 2 分册第 5 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
故选 B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分析:“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8.C 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 ,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 C9.B 解析:①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 3 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 , “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