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doc
9页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9、《寓言两则》 ☆熟读课文,背诵字义、寓意一、多音字: 圆圈(quān) 羊圈(juàn) 钻(zuān)研 钻(zuàn)石 提(dī)防 提(tí)前 二、近义词: 发现—发觉 后悔—懊悔三、词语听写: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接受、劝告、赶快、结结实实、 南辕北辙、楚国、提醒、把式、关系、盘缠、硬要四、课文归纳: 《亡羊补牢》通过讲述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才修理羊圈的故事,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弥补,还是可以避免再遭受损失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是:(丢)羊→(再丢)羊→(不丢)羊1、理解成语的意思: 亡:丢失 补:修补 牢:羊圈 街坊:邻居 亡羊补牢:丢失了羊修补羊圈☆比喻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改正错误,还不算晚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3、理解: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养羊人认为羊丢了,修补羊圈于事无补。
4、理解: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他很后悔”是因为他没听街坊的劝告,又丢了一只羊后来接受劝告后,他堵上了窟窿,羊再也没丢过这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还不算晚《南辕北辙》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这样钱带得越多,驾车的技术越好,偏离目的地就会越远,比喻有些人的行动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越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去上朝向(北)方的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不听劝告)1、理解成语的意思: 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把式:精于某种技术的人 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到不了目的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 (楚国在南边,那个人硬要往北边走3、这个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马跑的快、车夫驾驶技术高超、带的盘缠多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朋友,楚国在南边,你却硬要往北边走。
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就离楚国越远啊,还是听听劝,快往南走吧!”五、《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和《南辕北辙》中的去楚国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虽然在第一次丢羊后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修补羊圈,但在第二次丢羊后人士到自己不应该不听邻居的劝告并及时改正了,而《南辕北辙》中去楚国的那个人却不听朋友的劝告,执意往北方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10、《惊弓之鸟》☆熟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成语意思及启示一、多音字: 裂(liě)着怀 裂(liè)痕 处(chǔ)理 处(chù)长二、近义词: 悲惨—悲苦三、反义词: 悲惨—幸福四、词语听写:魏国、射箭、大雁、打猎、能手、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使劲 五、课文归纳: 本文通过写更赢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他只拉弓不射箭,就让大雁从天空掉下来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习更赢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正确判断、推理的思维方法学习更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六、理解成语的意思: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七、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和词语1、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第一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上飞,飞得急;第二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下掉,掉得快两个“直”准确地描写出大雁听到弦响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2、☆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回答:更羸一共说了(4)句话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是更羸分析大雁(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从这两句话看出更羸知道(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第三、四句话写大雁(落下来的原因)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拉弓)不需(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更羸看到大雁后断定这只雁受过箭伤他首先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而且孤单失群从而判断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它为什么他能判断出大雁受过箭伤?(因为更羸善于观察、关于思考分析,并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八、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倒叙的写法 11、《画杨桃》☆熟读课文,背诵第2、18自然段及课文道理。
一、多音字: 教(jiāo)书 教(jiào)师 要(yāo)挟 要(yào)点二、近义词: 叮嘱—叮咛(嘱咐)三、反义词: 和颜悦色—正颜厉色(言辞郑重,态度严肃)四、词语听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哈哈大笑、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座位、角度、相似、教诲五、课文归纳:本文写父亲教育“我”画画要看准,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在图画课上“我”照父亲的话画出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的讥笑,可老师看过后,也说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育我们画画如同做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懂得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六、理解: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句话是(父亲)说的,第二句话是(老师)说的他们说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或做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1、从我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就像五角星2、我按照爸爸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八、理解下面句子:1、“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现了几个同学(嘲笑)的神态2、“不……像。
像……五……五角星这里的三个“……”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不好意思)的神态九、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因为老师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却说“不像”,意识到同学们还不懂得画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的思想对待事物十、阅读课文第18自然段,思考:1、老师说的画可以分为几层?如何分? (可以分为三层2、每层的意思是什么?(1、看到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2、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3、要实事求是十一、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老师和父亲虽然都是在教我怎样画画,但它们的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只要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十二、读了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去看,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2、《想别人没想到的》☆熟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一、多音字: 禁(jīn)不住 禁(jìn)止 称(chèn)职 称(chēng)号二、形近字:骆驼—洛阳 棉花—连绵 截止—栽树 恰好—给予三、近义词: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茅塞顿开(比喻思想突然开窍)四、反义词: 得意—失意五、词语听写:连绵起伏、连绵不断、恍然大悟、若隐若现、弯弯曲曲、称赞、密密麻麻、许许多多、满意六、课文归纳:本文写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可画师都不满意,小徒弟只画了两只,一只从山中走来,另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肚子,却得到了画师称赞,说明创造性思维很重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七、回答问题:1、事情的起因是 ?(画师考徒弟:同样的纸画最多的骆驼)2、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画的?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3、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因为小徒弟虽然画上只有两只骆驼,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他的画构思巧妙,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4、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做事情需要有创造性,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语文园地三一、“我的发现”: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肯定二、“读读记记”: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背诵)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3、二月春风似剪刀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5、我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三、“读读背背”: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背诵默写):1、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2、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3、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4、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第三单元练习 yù yán bàn shǎnɡ wánɡ yánɡ bǔ láo shěn shì lā xián kū lonɡ bǎ shì ( ) ( ) ( ) ( ) ( ) ( ) ( ) ɡū dān shī qún yánɡ juàn dǎ liè diāo zǒu dà yàn jiē fanɡ jiǎo dù( ) ( ) ( ) ( )( ) ( ) ( )hòu huǐ quànɡào pán chan jiǎnɡ tái liè kāi jiào huì yìnɡ yào bēi cǎn( )( ) ( ) ( )( )( ) ( ) ( )jīnɡ ɡōnɡ zhīniǎo wèi ɡuó shè jiàn hé yán yuè sè běn shi dà chī yī jīnɡ yù hé( )( )( )( )( )( ) ( )dīnɡ zhǔ qián pái kào biān zhǔn què shén qínɡ yán sù lún liú shú xī xiānɡ sì(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