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坛调研报告(历史沿革空间分析借鉴启示).ppt
65页北京天坛调研报告 ——中国建筑史调研作业,蔡悦倩 12311026 吕翌晨 12311041 孙瑞涓 12311042 王晓钰 12311043 张锦 12311047,,,,,,,2019/11/7,,天坛位置与面积,位于北京城的东南部 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的祭祀时间,每年“三孟”皇帝要来天坛亲祭,即: 孟春祈谷——祈谷坛 孟夏祈雨——圜丘坛 孟冬祀天——圜丘坛,,历史沿革 设计手法 借鉴与启示,历史沿革,,2019/11/7,,君子将营室,宗庙为先从黄帝建造的明堂开始,累代以建宫室而崇祭祀中国的坛庙建筑是一种介于宗教建筑和非宗教建筑之间的具有一定国家宣教职能的建筑,其祭祀对象主要为自然神祇,祖先,上古神人,历代帝王等以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而论,此类建筑亦被称为礼制建筑或国家祭祀建筑2019/11/7,天坛由来,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把“天”看作万物之主宰,皇帝则是“天”的儿子,自称“天子”,“受命于天”而统治人间天坛便是这种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的产物,是皇帝对天称臣、顶礼膜拜的地方,目的是维护其封建统治祭天建筑的历史演变,红山文化祭坛遗址 黄帝明堂 西周明堂 东汉明堂 唐万象神宫,皇帝明堂,,西周明堂,,东汉明堂,唐万象神宫,天坛的历史演变,1、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当时为天地坛; 2、明嘉靖年间,在北郊建地坛,并对原天地坛进行改建、扩建,更名为天坛; 3、清乾隆时,对天坛进行调整、充实,使其成为最大的皇家祭坛。
4、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成了列强的兵营与司令部 5、1915年 袁世凯在天坛演出了最后一场祭天丑剧 6、1918年天坛正式对外开放 7、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9/11/7,,《墨子·明鬼》:“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位故宫,天坛,,,选址位于北京外城东南,故宫正南偏东满足功能要求2019/11/7,,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子便为历代帝王为先贤圣人直至明代以后,孔子还享有某些与帝王同等的待遇 天坛是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也是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的最好体现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为长方形大殿 嘉靖皇帝时改建大享殿,为三种琉璃瓦的圆形大殿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更名为祈年殿 年,谷物成熟的意思2019/11/7,,2019/11/7,,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是明清两朝冬至祭天的场所,自清乾隆开始,也是孟夏祈雨之所2019/11/7,,据史书记载圜丘:“一层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层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层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
各面砖用一`九、七、五阳数,周围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与今制大不相同内遗围墙加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南门外燎炉、毛血池,南门外左为具服台,东门外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拿,北门外正为泰神殿(今皇穹宇的前身),正勇建以上帝太祖之主,配殿藏以从祀诸神之主外建四天门,北门外西北为斋宫,迤西为坛门,坛北有神路直通大祀殿,溪丘外塘燔柴炉,座坎,望灯台2019/11/7,,从上述史料记载可看出,嘉嫡九年(1530年)五月所建国丘形状及设施同今天大体相同,只是建筑略小,栏板,台面都为蓝色琉璃,典雅庄重,十月圜丘完成后,十年(1531年)四月丙子南郊神版殿建成,嘉靖帝亲定殿名为泰神殿,后更名为皇穹宇创建时为重槽,圆形,其“门楼、顶、殿顶全用绿琉璃瓦覆盖,墙及宫门左右垛墙均抹饰青灰”同其规制《清会典事例》记载:原定一皇穹宇在美丘后,制品,八柱旋转,重撞,上安金顶,基周十有三丈七寸,高九尺,栏板高三尺六寸,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各五间,―出隆,皆七级,殿庑栏发均青色疏清,围垣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门三、南向由此,天坛形成南北两坛的格局 。
设计手法,,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天坛的布局特点,1、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2、天坛的建筑概括为“ 一三五七九” “一”: 一条中轴线 “三”: 三道坛墙 “五”: 五组建筑 “七”: 七星石 “九”: 九座坛门,,2019/11/7,,,,,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祈年殿与圜丘坛用同一南北轴线连接,轴线明确,,2019/11/7,,外坛树木叶修繁茂,植物众多,坛庙建筑置于中央2019/11/7,设计手法,统一——轴线明确 对比——体量对比 均衡——对称均衡 韵律——连续韵律,2019/11/7,,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巍峨,其他附属建筑远离主体,,,,,2019/11/7,,对称与韵律,2019/11/7,,大量绿化与少量建筑对比,充分体现”天“的概念通过轴线控制建筑,扩大台基表现建筑,以境界取胜,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胜多“的思想2019/11/7,,祈年门欲扬先抑,三层台基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觉感,使祈年殿达到视觉恢弘的尺度感。
祈年殿的色彩,祈年殿溢彩流金,色彩绚丽,美仑美奂 顶端为金色的宝顶,熠熠生辉 宝顶下三层檐琉璃瓦均施蓝釉,色泽鲜亮,象征天的至高无上 建筑彩画采用最高等级的龙凤和玺彩画,龙飞凤翔,构图严谨,蓝绿相见,纹饰严谨,凸显了祭天建筑的神圣庄严2019/11/7,,,,,,祈年殿的梁架结构,,,,祈年殿为三层檐圆形攒尖木结构建筑,28根大柱支托三层檐,平面布局为三层柱网,外圈12檐柱支托下层檐,中圈12金柱支托中层檐,内圈4龙井柱支托上层檐梁架结构为柱上架梁,横以檩,上置托斗枋,斗拱,用扒梁、圆形托斗枋、井口枋、十字梁等组成圆形屋架,采用弯圆枋檩与直梁搭架的方式,弯圆枋檩做形,直梁承重,结合斗拱支架巧妙地完成了圆形造型,檩子上铺放椽子、望板、铺瓦,形成由龙凤藻井为圆心向外放射型结构,三层檐层层收缩,叠落起来形成弯窿,斗拱凭榫卯支于弯穹内壁,实现了收缩向上的美学效果2019/11/7,,祈年殿的寓意,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
七星石,明嘉靖年间,于大享殿东南放置巨型镇石七块,上刻山形纹,讹传系陨石,实寓意泰山七峰满族入主中原后为表明满族为华夏一员,乾隆皇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石,有华夏一家、江山一统之意圜丘——九的运用,圜丘坛周围砌有内圆外方的两道墙,表示“天圆地方”之意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 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 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
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 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2019/11/7,,,,,,,,,,,,2019/11/7,斋宫,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顺时斋宿的地方,因其规制齐全,戒备森严,不失“小皇宫”之调斋宫是又一处较为重要的建筑,属于祭天的辅助性建筑供皇帝祭祀之前斋戒沐浴之用斋宫初建于永乐十八年,位于新谷坛西南隅,平面正方形面积四万平方米,西周建有双重环护围墙,两道御河沿墙环绕,是一4回字形宫城式建筑,外围墙外侧还附建步廊163间,供兵丁巡更使用双重高墙的东、北、南三方向设有拱券式宫门,门外跨越御河架有汉白五拱桥,戒备森严,层层设防斋宫内的主要建筑有正殿寝宫、钟楼等 大殿面阔五间,是拱券式砖石结构,因没有一根梁枋木柱,故而被称作“无梁殿”2019/11/7,,借鉴与启示,,世界遗产中心的评估报告认为:“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许多世纪以来,天坛所独具的象征性布局和设计,对远东地区的建筑和规划产生了深刻影响。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而天坛的设计和布局正是这些封建王朝合法性之象征一个建筑给人的感受,与它的材质,色彩,形体,环境等都密切相关 从一定程度上说,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建筑的尺度、空间感,影响了建筑的色彩天坛特有的功能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呈现给世人以不同寻常的风貌Thank you for w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