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人教版数学二下8.9.10单元教案.pdf
21页1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克和千克、 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 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 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 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 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 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单元教学要求:知识技能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 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 千克 1000克。
数学思考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 在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 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21 页 - - - - - - - - - - 2 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 101、102 页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千克=1000克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袋装1 千克洗衣粉、 1 台盘秤、两包 500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1 千克的洗衣粉; 1 千克的鸡精、 1 千克的水果、一筒1 千克的面、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 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 克的药包、1 克的茶包、 10 克的板兰根冲剂、 100克的肥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 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2认识感知 1 千克(1)1 千克有多重呢? 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 千克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21 页 - - - - - - - - - - 3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3)找一找:大家把 1 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 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 千克呢?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 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 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 掂一掂 ;2 找出大约重 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 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 千克?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 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 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 1 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
老师想请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 1 就表示物品重?(重1 千克)那指针指向 2 就表示?(重 2 千克)(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 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 1 千克呢?看,像这样的 4 个苹果大约重 1 千克这样的 3 个梨大约重 1 千克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 千克3认识感知 1 克(1)刚才我们知道了1 千克有多重,那 1 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 2分的硬币约重 1 克2)掂一掂: 1 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 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 1 千克比呢?( 1 克非常轻, 1 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4)找一找:虽然 1 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 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 1 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5)感受 10 克、100克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 克重的板蓝根冲剂, 100 克重的肥皂。
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21 页 - - - - - - - - - - 4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 克)一袋盐 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 克)板书 1000 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 千克)板书 1 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 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 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千克和 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 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 1 千克请大家跟我读: 1 千克 = 1000 克5.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通过掂 2 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 克和 1 千克到底有多重;知道 1 千克=1000克6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 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拓展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 105 页练习二十第 1 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圈单位:书 105 页练习二十第 2 题(3)你知道他们有多重吗?书105 页练习二十第 3 题2你知道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 克重 2 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 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 千克 100千克相当什么呢?( 100袋 1 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 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 500 克的盐)可真重呀3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105 页练习二十第 4 题教学反思: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21 页 - - - - - - - - - - 5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 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排列组合的数学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 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在设计本单元时, 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使学生在描述、 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单元教学要求:知识技能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 :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在方位的数字是几单元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21 页 - - - - - - - - - - 6 数学广角推理(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109页例 1 及相关内容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一)学生游戏,猜物体验1“随意”猜老师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2“犹豫”猜。
教师提示: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