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3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马来西亚 三宝庙,新加坡 三宝山,泰国 三宝公寺,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明朝的经济非常繁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华的国家一,.,郑和下西洋,2.,目的:,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一,.,郑和下西洋,3.,时期:,明成祖,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婆罗洲(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4.,概况:(,),,郑和率船队(,),次下西洋1405,年,-1433,年,七,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一,.,郑和下西洋,4.,概况:,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30,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宝 船,粮船(运粮船),坐船(运兵船),水船,马船(运输船),战船,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才、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携归,的土特产品应有尽有,其中不少,是,奇货重宝和珍禽异兽,等,,如珍珠、珊瑚、宝石、香料;麒麟(长颈鹿)、狮子、鸵鸟之类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互通有无,合作探究,1.,明前期国力雄厚(经济),2.,明成祖的支持(政治),3.,郑和出众的能力(个人),4.,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先进(科技),一,.,郑和下西洋,5.,地位:,类别,郑和,(,1405,1433,年),哥伦布,(,1492,1503,年),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船数,200,多艘(大型宝船,62,艘),3,艘,航船大小,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长,24.5,米,宽,6,米,随航人数,约,27000,人,约,90,人,一个标准足球场,半个篮球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一,.,郑和下西洋,6.,意义:,(,1,),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江苏南京的渤泥王墓,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据明成祖实录记载,当时“,愿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比比皆是各国或,跟随郑和船队回朝,或派使者朝拜,,渤泥国王麻那惹加纳乃就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一,.,郑和下西洋,6.,意义:(,2,),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加马,到达地点,下“西洋”,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船数,共百余艘,17,艘,4,艘,船只大小,大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时间长,航程远,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郑和下西洋的特点,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
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郑和劝谏明仁宗朱高炽,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你能说出中国古代史上对外交往的使者还有谁?,张骞、鉴真、玄奘,郑和,知新温故,戚继光抗倭,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倭寇,”,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严重倭 患”,1.,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2.,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3.,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二,.,戚继光抗倭,2.,概况,:(,1,)戚继光组织一支纪律严明的,(,)戚家军,“,戚继光画像,嘉靖二十三年,,17,岁的戚继光袭父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军旅生涯,他发现明军跟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组成,“,鸳鸯阵,”,战陈二,.,戚继光抗倭,2.,概况,:(,2,),1561,年,戚继光率军取得了,(,),随,后率军南下,平定了东南沿海倭患。
台州大捷,明朝嘉靖四十年春,倭寇万余、,战船,数百艘,先后在台州登陆,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敌数千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寇二,.,戚继光抗倭,3.,性质:,戚继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反侵略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和掠夺而进行的战争一切反侵略战争都是正义战争二,.,戚继光抗倭,4.,地位:,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抗金,雄,英,抗元英雄,民族英雄,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横扫倭寇,几近全歼,最多一次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比例,30:1,,他成为倭寇永远的梦魇凯歌,戚继光,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戚家军军纪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军民配合作战,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这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三,.,援朝战争,1.,背景:,明朝时,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明朝时,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向中国纳贡称臣,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
中国是他们的,宗主国,,他们是中国的,藩属国,三,.,援朝战争,2.,经过:(,)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取得了胜利明朝,日本派兵入侵朝鲜,朝鲜国土几乎全部沦陷明神宗派大将李如松带兵赴朝,进过七年的援朝抗日战争,加上丰臣秀吉的病逝,日本军队于,1598,年全部从朝鲜撤退三,.,援朝战争,3.,影响:,明朝中期的版图(,1550,年前后),宁夏战争,援朝战争,播州战争,建州女真崛起,明朝有力地维护了其东亚大陆的宗主国地位,这场战争连同播州之役、宁夏之役,为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压力,努尔哈赤势力乘此时机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得以崛起明朝国力受到削弱,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四,.,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背景:,16,世纪开始,()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欧洲,16-17,世纪,欧洲飞速发展,开启近代化进程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进行了侵略活动,寻求贸易机会和落脚点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2.,过程:(,),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租住权1553,嘉靖二十三年,葡萄牙人向海道副使汪柏行贿,,谎称遇到风浪,,借地晾晒货物,,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
后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3.,结果,:,明政府设立(,)加强对澳门的管辖守澳官,1557,年,明朝政府在香山县设立提调备倭巡辑,即守澳官,负责管理澳门的行政、司法及对外事务,向葡萄牙商船抽取舶税是明朝对澳门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一种标志本课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和平交往,从海上来,威,危,战争侵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入侵澳门,援朝战争,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