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封建社会各阶段重难点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8525608
  • 上传时间:2023-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1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封建社会各阶段重难点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本阶段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乱世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这是东汉以来分散的封建豪强地主经济的产物至魏晋时期,豪强地主上层又进展为士族东晋南朝时期,士族制度获得充分进展,士族掌握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并垄断了仕途,其腐朽统治是阻碍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国家统一的政治根底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南北经济的明显差异,也使南北政治统一缺乏必要的经济条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内部明显的民族差异,也阻碍着国家统一 ★经济:本阶段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江南经济的开发,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头南移南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正是由于该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因此简单发生大规模的战乱,这就使黄河流域原本高度兴旺的封建文明不断遭到破坏特殊是东汉末年,北方大规模的战乱连绵不断,经济文化患病消灭性打击,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经洗劫,黄河中下游的高度文明一再受到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消失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长江流域此时却获得了进展经济的一些便利条件南方此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进展;从西晋末年开头,大批北方农夫生活迁居南方,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江南经济进展的重要因素;南方的某些统治者如宋朝的刘裕也比拟留意实行措施进展生产因此南朝时江南的经济进展水平开头赶上北方,为国家实现政治统一供应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民族关系:本阶段消失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明显差异由于东汉和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卑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锋利的民族冲突,故而形成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民族大分裂的局面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消失了民族大融合局面,成为国家统一不行或缺的条件 民族融合指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亲密联系的结果这是中国历的进步现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进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古代历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进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融合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完成:一、民族迁徙,指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这既是民族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民族融合的前提二、友好交往,指北方各族渐渐转变以前的游牧生活,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各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济三、联合斗争,即在抵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情四、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展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五、民族之间的战斗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为稳固统治,进展经济,增加国力而进展的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均田制,它使北方经济渐渐恢复和进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余措施如迁都洛阳、承受汉族先进文化等,都加速了民族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