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十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ppt

23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75030057
  • 上传时间:2019-01-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69.31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热点提示,知识整合,知识要点,目 录,重点探究,技能提升,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1.大国崛起:英、法、德、日、美等国崛起的过程、原因及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大国关系:英法关系;英德关系;美日关系;法德关系;英美关系;美苏关系 3.重要的外交政策:大陆均势政策;大陆政策;绥靖政策知识要点,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中国崛起”成为国际话题总结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国崛起和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全国卷Ⅰ考了中美关系,天津卷考了英美的外交政策,广东卷考了一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美、日三强争霸;2006年全国卷Ⅰ和江苏卷都考了法德关系的演变;2007年高考试卷中,世界史部分对大国考查最多的是美国、德国和法国,考查大国关系的内容也不少,如全国文综Ⅰ考了中美关系等热点提示,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一、主要大国的崛起——英、法、德、日、美 1.英国的崛起 2.法国的两度极盛 3.德国的崛起 4.日本的崛起 5.美国的崛起 二、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1.英法关系——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时而对立时而联合 2.英德关系——长时期是相互争夺的对手,目前是同盟关系 3.美日关系——从19世纪末起,是争夺远东优势地位的两个主要国家,知识整合,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4.法德关系——在近代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长期争夺,并形成“世 仇” 5.英美关系——长期争夺世界霸权,18世纪曾一度形成敌对关系,一 战后、二战后期、二战后,两国一直都是同盟关系 6.美苏关系——二战前是敌对国家,二战中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国 家,二战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世界势力的两极 三、主要国家的重要外交政策 1.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2.日本的“大陆政策” 3.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知识整合,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探究一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1.形成:20世纪中期。

      2.过程:①一战期间: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③二战期间: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③“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位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和西欧共同体的发展壮大,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探究二 制约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 国际关系受各国对外政策的制约,各国制定和推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是由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①历史传统各国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色近代时期,俄国、日本、德国的积极扩张政策与他们的军国主义、封建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②国家实力各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必然引起各国国家利益的变化,为此,必然调整外交政策19世纪末德国的扩张政策、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都是他们国家势力膨胀的结果。

      ③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国家利益的有无、得失、大小,决定着外交政策的走向④意,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识形态一国的意识形态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影响到其外交政策的制定极端的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多是负面的;正常的意识形态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⑤国内斗争在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讦,使得对外政策的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更有甚者,有的国家统治者企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平息国内政治斗争 探究三 美国的中立政策 1.中立政策的背景:①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②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国有两洋天险,任何外来威胁都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不卷入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歧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投资,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③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当时美国既要遏止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遏止英法的扩展,中立政策正是使苏联、法西斯势力和英法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

      2.中立政策的演变:①1933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认为将武器运往某国会危及和平时实行武器禁运②1935年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向发生战争的交战国输出武器和军备③1939年,由于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开始调整中立法案④1941年以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案,开始公开反对法西斯 3.中立政策的实质:是绥靖政策的翻版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4.中立政策的影响:①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壮大了美国的势力②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探究四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1.原因:①必要性: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二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使西欧六国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b.二战后,欧洲国家力量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和苏联壮大的威胁,使他们认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与美苏相抗衡,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联合,才能维护他们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c.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迅猛发展使得要求联合的呼声更为强烈②可能性:a.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彼此之间的政治体制、价值,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经济高度发达,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密切。

      b.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基础二战后,各国为协调经济,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日趋完善,这就为国际间的协调准备了条件c.美国战后初期的对欧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的联合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西欧各国际联盟合起来向美国提出一个总的援助计划,并且要求承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政治上允许西德加入北约,在大西洋内部解决了重新武装德国的问题,这就缓解了法国对重新武装德国的恐惧感,使法德之间的关系缓和下来,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的联合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2.目的:加强西欧国家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 3.过程: ①1951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联营②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③1967年,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④1993年,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4.影响:①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②提高了西欧的国际政治地位,促进了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③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稳定的局面重点探究,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例1 (2007·天津)1970年的一个冬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

      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 ) A.曾经占领波兰 B.深刻反省历史 C.实行非军事化 D.奉行和平外交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的思维能力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是总理代表联邦德国政府和人民,向波兰人民赔罪之所以有这一举动,前提是德国对纳粹侵略这一历史的深刻反省C、D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A项只是现象技能提升,返回目录,B,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提升] 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德日法西斯都进行了审判,但惩处的程度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德国法西斯的根除较为彻底,法西斯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法西斯组织被铲除,所以德国政府和人民对历史的反思和认识较为深刻和彻底而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置不彻底,一些法西斯分子逃脱法网,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影响了日本对历史的反思不深刻、不彻底,这是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2 (2007·全国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从纯粹的物质的观点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这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技能提升,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进行最后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会自动地帮助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订不单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我认为,美国商船应该尽可能地被限制进入战争地带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战争地带可能经常发生急速的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技能提升,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法予以长期地确立;具体的立法可能妨碍根据经常和急速的变化作出 调节所以,更实际的作法似乎应由国务院和行政机构采取行动去划定战争地带的实际地理位置限制美国船只进入这些地带的目标可以通过国会予以禁止来实现;由行政部门宣布,一切此类航行概由美国船主承担其风险,实质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技能提升,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用的水龙管子。

      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谢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技能提升,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材料三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技能提升,返回目录,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技能提升,返回目录,专题十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点拨]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和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可从材料一中提炼有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比较罗斯福两次讲话的异同,关键是要看懂两个材料,认识罗斯福态度的变化回答第(3)问,要根据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重要时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