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礼记二则》 笔记+知识巩固(含答案).docx
7页《礼记二则》笔记一、关于礼记l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l 其内容除了关于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l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l 《礼记》全书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三礼《礼记》《仪礼》《周礼》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虽有佳肴》原文: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④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⑦也《兑命⑧》曰“学⑨学半”, 其此之谓乎!注解:①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篇出版社 2008 年版)《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②〔旨〕味美③〔至道〕最好的道理④〔善〕好⑤〔困〕困惑⑥〔自反〕自我反思⑦〔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⑧〔《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⑨〔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大道①之行也》文本精讲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注解: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③〔选贤与(jǚ)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同" 举"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①,不独子其子②,使老有所终③,壮有所用④,幼有所长,矜⑤、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⑥,女有归⑦注解:①〔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②〔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③〔有所终〕能够善终④〔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者,……的人⑥〔分(fèn)〕职分,职守⑦〔归〕归宿参考译文】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原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②是故谋闭而不兴③,盗窃乱贼④而 不作⑤,故外户而不闭⑥是谓大同注解: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③〔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④〔乱贼〕指造反害人的事⑤〔作〕兴起⑥〔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参考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四、真题练习·答案1、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2、C 分 fèn 【小学】随堂练习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xiào)学半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兑命》曰“学学半”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男有分,女有归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B.虽有嘉.肴C.男有分,女有归. D.讲信修.睦4. 文学常识填空1) 《礼记》, 至秦汉间 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共 篇2) 《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 ”,《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 ”和“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也6. 《大道之行也》中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小学】巩固答案1.【答案】D【解析】D.“矜”在这里是通假字,同“鳏”,应读“guān” 2.【答案】C【解析】A.前一个“学”同“敩”,教导B.“与”,同“举”D.“矜”,同“鳏”,老而无妻3.【答案】B【解析】A.学,古义:同“敩”,教导今义:学习B.嘉:美好的古今意义相同嘉肴”,美味的食品C.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D.修,古义: 培养今义:修改,修理4.【答案】(1)战国;儒;戴圣 (2)教学相长;鳏寡孤独;夜不闭户5.【答案】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6.【答案】(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 【中学】随堂练习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xiào)学半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B. 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学.半C. 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 天下为.公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文学常识填空1) 文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道理的句 2) 《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 ”,《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 ”和“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也5. 《大道之行也》中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中学】课后巩固1.【答案】D【解析】D.“矜”在这里是通假字,同“鳏”,应读“guān” 2.【答案】B【解析】A.其:代词,指嘉肴/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B.学:学习C.独:副词,只/形容 词,老而无子D.为:动词,是/介词,为了3.【答案】(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教学相长;鳏寡孤 独;夜不闭户4.【答案】(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 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5.【答案】(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