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doc
8页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1) 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2) 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3)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4)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5)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6)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7)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8)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9) 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0)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生态幅或生态价11) 生物学零度:又叫发育阈温度,温度直接影响外温动物植物的发育和生长速率,它显示了发育生长是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12) 有效积温: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13) 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14) 集合种群:描述的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15) 适应辐射:像这种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象,叫做适应辐射16) 生物种:种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间有生殖隔离17) 生殖价:x龄个体的生殖价(Vex)是该个体马上要生产的后代数量(当前繁殖输出),加上预期的以后的生命过程中要生产的后代数量。
18)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19)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质量上或数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回事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20) 发育阈温度:生物的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的,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21) 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实体大小、出生率、繁殖、寿命22) 哈代—温伯格定律(哈温定律)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随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不变23) 、Donalel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种植条件相同时,植物种群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其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24) 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作用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5) 阿利氏规律:对有些动物种类,种群密度在一定水平以下时,随密度增加,种群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增长率优于过低密度下的种群也即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增长率长生抑制性影响,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密度。
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26) 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是等价的,其中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变化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27) 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另外,种群也可指实验室内饲养或者培养的一群生物,这时称为实验种群28) 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是在调查地上,随即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根据重补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算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此假定往往不真实)29) 最小面积: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30)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物种以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31) 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32) 生活型谱:生活型谱是指统计某个地区或者某个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33) 自然反应时间:瞬时增长率的倒数,表示种群在收到干扰后返回平衡所需的时间。
34) 生物的光周期现象:生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的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方式,成为光周期现象35)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36)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单体生物是一个合子经胚胎发育成熟后的生物体,其器官、组织各个部分的数目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各个阶段均保持不变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一个合子发育成幼体以后,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通过其基本的结构单位的反复形成得到进一步发育,其组织、器官等各个部分是可以改变的37) 互利共生:是指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储存、双方获利38) 觅食对策:是动物为获得最大的觅食效率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39)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周围环境相关关系的科学40)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41) 相对湿度:表示大气湿度的一个物理量,指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之比42) 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43)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差异越来越大;44) 趋同效应: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45) 腐殖质:是指土壤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体化合物,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它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各种矿物原料46) 非密度制约因子:如果这些因子对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等参数产生的影响在各水平种群密度下都是均一的,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则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47) 多态现象:由于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个以上的表型,这种现象叫做多态现象48) 地理变异: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有显著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