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ppt

122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796039
  • 上传时间:2019-10-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28MB
  • / 1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 信号传递,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一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第二节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 ●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 ●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由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与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信息,,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性质; 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 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 类型: 电压门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配体门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 压力激活通道(stress-activated channel) 物质运输的船与桥,,水通道 水扩散通过人工膜的速率很低,人们推测膜上有水通道。

      1991年Agre发现第一个水通道蛋白CHIP28 (28 KD ), 他将CHIP28的mRNA注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在低渗溶 液中,卵母细胞迅速膨胀,5 分钟内破裂细胞的这种吸水膨 胀现象会被Hg2+抑制 2003年Agre与离子通道的研究者MacKinnon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的此类蛋白至少有11种,被命名为水 通道蛋白(Aquaporin,AQP)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因对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Peter Agre,Roderick MacKinnon,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类型: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 (结构与机制) 钙泵(Ca2+-ATP酶) 质子泵:P-型、V-型、F-型 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胞吞作用(endocytosis) 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 运输,又称膜泡运输或批量运输 (bulk transport)。

      属于主动运输 ●胞吞作用 ●胞吐作用,,胞吞作用,●胞饮作用(pinocytosis)与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及包被的组装,,细胞代表,中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原生动物,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肝巨噬细胞和植物细胞,胞吐作用,● 组成型的外排途径(constitutive exocytosis pathway) 所有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 default pathway:除某些有特殊标志的駐留蛋白和调节型分泌泡外, 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表面 ●调节型外排途径(regulated exocytosis pathway) 特化的分泌细胞,储存——刺激——释放,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 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 TGN上的受体类蛋白来决定 ● 膜流:动态过程对质膜更新和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是必要的 ● 囊泡与靶膜的识别与融合,,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细胞通讯方式: 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end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概念: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 细胞识别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实现的 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之为细胞信号通路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亲脂性信号分子 甾醇类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蜕皮激素等) 亲水性信号分子 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和大部分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 ●受体(receptor)多为糖蛋白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和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es) ),,荣获1971年诺贝尔奖!,,●受体的类型 细胞内受体: 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受体的功能: 介导物质跨膜运输(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信号转导: 受体的激活(activation) (级联反应); 受体失敏(desensitization) 关闭反应 ; 减量调节(down-regulation) 降低反应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两步反应阶段:  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 因转录,发生迅速;  次级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再活化其它基因 产生延迟的放大作用,,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 NO作用于邻近细胞。

      NO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生成,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 以L精氨酸为底物,NADPH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L瓜氨酸  NO的作用机理: -乙酰胆碱→血管内皮→Ca2+浓度升高→一氧化氮合酶→NO→平滑肌细胞→鸟苷酸环化酶 →cGMP→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离子浓度下降→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硝酸甘油转化为NO,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和心肌需氧量荣获1998年诺贝尔奖!,1998年R.Furchgott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NO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Robert F. Furchgott,Louis J. Ignarro,Ferid Murad,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膜受体)介导的 信号跨膜传递,,,●膜受体的结构,●膜受体的类型,●膜受体的生物学特征,●信号跨膜传递,膜受体的结构,识别部 (discriminator)受体向着细胞外部分,多为糖蛋白的糖链,可识别不同的配体,狭义受体指此部位识别部,转换部,,效应部,,转换部(transducer):识别部与效应部之间的偶联部分,将识别部所接受的信号经过转换传给效应部效应部(effector):受体向着细胞质的部分,一般具有酶的活性,配体与受体结合前,它是无活性的,只有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才被激活,引起一系列变化,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膜受体的生物学特征,1. 特异性,2. 高亲和性,3. 饱和性 4. 可逆性 5. 特定的细胞定位,,膜受体的类型,●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G-蛋白偶联的受体 ●酶偶联的受体(催化性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s,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酶偶联的受体(催化性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本身既有信号 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  特点: 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四次/六次跨膜蛋白 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或其他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递 有选择性:配体的特异性选择和运输离子的选择性,,离子通道受体(ion channel receptor)本身是离子通道,或者与离子通道相偶联,离子通道的开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例如:N-乙酰胆碱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 信号跨膜传递,● cAMP信号通路 ●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

      根据产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分为:,偶联G蛋白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是指受体和酶或离子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种结合GTP的调节蛋白(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介导来完成例如M-乙酰胆碱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偶联G蛋白受体结构,2019/10/16,G蛋白偶联受体,①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 ②味觉、视觉和嗅觉感受器Richard Axel,Linda B. Buck,G蛋白的结构 G蛋白是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由аβγ三个亚基组成βγ二聚体通过共价结合锚于膜上起稳定а作用, а亚基具有GTP酶活性,,cAMP信号通路,反应链: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组分及其分析 G-蛋白偶联的受体 G-蛋白活化与调节 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cAMP信号体系的组成,cAMP信号体系,,5种成分: Rs: 激活型激素受体 Gs:与GDP结合的活化型调节受体 Ri: 抑制型激素受体 Gi: 与GDP结合的抑制型调节受体 AC:腺苷酸环化酶,,5种成分:Rs:激活型激素受体 Gs:与GDP结合的活化型调节受体 Ri:抑制型激素受体 Gi: 与GDP结合的抑制型调节受体 AC:腺苷酸环化酶,刺激型cAMP信号体系,刺激型cAMP信号体系,刺激型cAMP信号体系,抑制型cAMP信号体系,R,αs,β,γ,cyclase,R,β,γ,αi,cyclase,,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L,,亚基---被异戊酰化(isoprenylated)修饰连在膜上; 亚基---被豆蔻酸化(myristoylated)修饰连在膜上。

      cAMP的形成与降解,,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cAMP的生物学效应:特异性活化蛋白激酶A,139,调节亚基,无活性催化亚基,cAMP-调节亚基 复合物,活化的催化亚基,无活性 蛋白激酶A,cAMP信号体系产生生物学效应(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