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学类文本(一)小说阅读“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doc
6页小说情节题”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失语的秋天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哟,每公斤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元呀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着哈哈说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菌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帮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B.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
C.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村民们自私狭隘的一面D.“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也表现了村民们观念亟待转变的现实解析:选B B项,“铺垫”分析有误,不能算是为后面村民违约做的铺垫因为当时村民们顾虑的是“养不活”“老黄不收”2.(情节概括题)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答: 解析: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要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抓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从中分析人物的心理如此题的心理分析:积极热心——悲哀——迷茫、屈辱和压抑——感动。
参考答案:①引进种植西洋香菇,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时的积极热心;②村民违约后,面对西洋香菇报废,贷款无法收回时的悲哀;③事后被人埋怨,被调整到其他村庄时的迷茫、屈辱和压抑;④离开村庄时,为村民的憨厚朴实而感动3.“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从对主要人物的作用角度分析,对“老黄”起到了衬托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参考答案:①村长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村长的狭隘、愚昧导致了老黄脱贫致富项目的失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③村长这一形象,对“老黄”起到了衬托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请判断下面对文中相关情节赏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1)小说以种植西洋香菇为线索,通过讲述扶贫四英岭下小村种植西洋香菇的故事,表现扶贫者的失落与悲哀,揭示农村和农民中的那种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2)小说写香菇收获后村长跟老黄算账及其出尔反尔的情节,意在表现村长的精明和对全体村民的责任心×)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意在表现村长那狭隘又自私的本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手 艺孙如静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花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了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
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在补好的盘子里倒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儿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
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老罗头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地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补锅的小摊又开张了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的话又被老罗头听到了于是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翔实、细腻,这既表现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B.听了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老罗头心有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的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的闲聊,老罗头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解析:选D 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5.(情节作用题)文章写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5分)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这一情节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