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再生资源》.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13727911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9.50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鄭素軒 ( 2 )陳嘉傑 ( 12 )簫志達 ( 28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可再生資源编辑课件编辑课件 指可以經天然過程,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再生的資源 在理論上這些資源可自然地再生,維持源源不絕的供應 例子:氧氣、土壤中的礦物質、野生動物、木材、魚產和淡水可再生資源的定義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為何要探討這一個課題?原因是在理論上這些資源可自然地再生,維持源源不絕的供應然而,如果這些資源的使用率高於再生的速度,資源便會被耗盡不可再生.编辑课件编辑课件木材编辑课件编辑课件木材對人類的重要性 當我們環顧四周,便會發現我們的生活非常依賴木材木材的使用可分為工業和燃料兩方面 在工業上,人們利用木材建築樓宇,製造傢俱,又製造紙張供教育界和傳播媒介使用 在燃料方面,世界上有不少地區的人仍然依賴木材作為供熱和煮食的主要能量來源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砍伐木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1.破壞自然生境A . 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毀滅性破壞B . 許多物種將面臨滅絕的危機生物的自然生境( 棲息地 )e.g.森林伐林闢地( 過程 )嚴重破壞( 毀滅&改變)生物失去棲息之處,也找不到食物( 死亡 )完全性砍伐(大面積毀整片壞森林區域)選擇性砍伐(挑選一些個別市場需要的珍稀樹木)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養分流失因為: 樹木能鎖住生境中的養分,供應當地生物使用所以: 砍伐樹木會導致這些養分永遠流失 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的養分供應量3.土壤侵蝕及其後果樹的根部 ( 重要 ) 固土儲水闢空森林會增加水分的流失,導致表土暴露的情況更為嚴重。

      由於沒有樹根抓住土壤,表土很容易因暴風雨沖刷而流走,導致土壤侵蝕和養分流失這樣上游地區的土地很快會變得貧瘠荒蕪水分的大量流失,很可能會導致下游地區出現洪水而養分和土壤流進水體(例如河流和海洋),便會引起富養化作用(藻類過量繁殖)等環境問題,以及多種水污染問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编辑课件编辑课件4.氣候改變A.葉片水分從葉片蒸發,有助維持空氣濕度,並具有降溫作用(使四周溫度下降達6度)B.樹木的蒸騰作用促進水循環的進行,這些對環境都起一定的緩衝動用C.光合作用植物利用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有助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平衡 闢空森林對地區性以至全球性的氣候都會構成影響,因為闢空森林使氣候失去了緩衝作用,導致地區的氣溫上升,天氣變得乾燥砍伐樹木亦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這是造成全球暖化的重要因素编辑课件编辑课件魚產编辑课件编辑课件魚產對人類的重要性 人類在早期利用海洋以獲取食物居住於沿海地區的人會捕捉魚類和其他海產(例如軟體動物和蝦)作為食物自古以來,魚類是人類其中一種重要的食物來源,約佔人類膳食所攝取的動物蛋白質總量的五分之一世界上大約有十億人以魚類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各國主要的經濟魚類包括鮪魚(俗稱吞拿魚)、鮭魚(俗稱三文魚)、鱒魚和海鱸。

      捕魚業對全球經濟十分重要,全球有超過二億人靠海洋捕魚的相關產業維生编辑课件编辑课件魚產開發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從前,人類利用原始的技術捕魚,對水生環境只產生輕微的影響但到了20世紀中,新式的捕魚技術不斷發展,捕魚的海域便愈來愈廣闊現今,世界各地紛紛出現魚產資源減少的報道,密集式的魚產開發引起了廣泛關注如果仍不加以監控捕魚活動,人類最終會耗費這寶貴的資源此外,密集式的魚產開發對環境和生態系構成影響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對環境的影響 現代捕魚方法動用大型船艦、魚網和先進電子儀器,使魚產大大增加可是這些設備往往會破壞捕魚區的水體生境,其中挖泥和水底拖網所造成的破壞最為嚴重這是由於使用拖網時,沉重的漁網在海底拖曳,會傷害海草,破壞了水生生物的基本食物,並導致棲身於水底的生物死亡,尤其是珊瑚礁和珊瑚礁中生活的魚類拖網法 trawling這是最主要的方法,於離岸深水地區進行一般以兩艘漁船,各拉著漁網一端,然後同時前進,捕撈水中漁類,但同時會撈起其他水產;亦可以用一只漁船拖網编辑课件编辑课件2.對生態系的影響 過度開發目標魚產資源會對生態系造成嚴重的影響箇中的原因,在於一旦位處關鍵的食性層次的生物數量大大減少,整個食物網也會受到牽連。

      位於較低食性層次的生物,可能由於再不受捕食者的限制而數量大增;而位於較高食性層次的生物卻因為缺乏食物,可能瀕臨滅絕 再者,魚獲中往往有相當部分是非目標魚類,即並不包括在漁獵範圍內,人們不需要的品種,而或體型太小、質數欠佳的魚類非目標魚產在市場上沒有銷路,漁民通常會把牠們的屍體扔回海裏,導致生物的數量減少,繼而威脅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圍網法 purse-seining這個方法一般在晚上由兩只船隻進行;一艘船上放置燈光以吸引游魚,另一小艇則拉著漁網繞一個圈圍捕同樣地,會撈起其他水產编辑课件编辑课件淡水資源编辑课件编辑课件水對人類的重要性 在全球角度出發,耗水量最大的人類活動是農業生產,其中以發展中國家用於農業生產的耗水量尤多工業用水約佔人類總耗水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發電廠用於冷卻的耗水量最大金屬的初級熔煉加工、石油提煉、食品加工、紙漿和造紙工業的耗水量共佔工業用水的三分之二用於煮食、沐浴和清潔家居只佔總耗水量的一小部分编辑课件编辑课件淡水資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人口不斷增長,加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由於可用淡水資源不平均的分佈,以及水源污染日益嚴重,令世界淡水資源短缺的壓力愈來愈沉重。

      由於過度放牧和過分耕作,導致表土暴露,土壤中水分流失得更快,一旦發生暴雨,土壤連帶養分便會一起被沖走,流入水體,污染淡水資源另一方面,苛家庭和農業產生的污水處理不當,也會污染淡水資源,威脅人類生命编辑课件编辑课件 海洋、湖泊、河流、冰河等水源大約佔地球面積的70%雖然地球的存水量那麼多,但其實大部分的水因鹽度過高,或水質欠佳,而不能為人類飲用地球的總存水量中只有不足3%是淡水,而當中四分之三的淡水資源固存於遍遠的冰河、冰帽和雪源裏,難以利用地下水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可用淡水來源,貯存在地下的砂岩、礫岩和岩石層的孔隙中 淡水是可再生資源,水在生物圈中沿着水循環的途徑不斷循環;水從水體、地面和生物體蒸發,進入大氣,水汽遇冷而凝結,降回地面植物對水循環起重要作用,能吸收地下水,並通過蒸騰作用把水分釋出,重新進入大氣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發展,亦引起嚴重的淡水資源污染問題,列舉如下:放射物質由核電廠排放的污水,往往含有放射性物質,另外,應用含放射性物料的工業、醫療及科技部門,都會排放含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好像開採和提煉鈾礦、釷礦,造成嚴重的放射污染熱污染高溫的污水排進水源,不但令水溫增升,更令水中溶解氧減少,同樣是一種污染,導致水生生物死亡,通常源頭來自工廠或發電廠,在進行冷卻後排放出高溫污水。

      鹽類污染污水中含有各種酸鹹鹽無機化合物,導致淡水含鹽量增加,影響水質此外,據統計,貧困國家出現的疾病有80%是由受污染的供水引起的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地下水是農業和家居重要的淡水來源,對農村居民的生活尤其重要過度開發地下水源會引起以下問題:1.水資源枯竭 在很多地區,人們抽取地下水的速度比其自然補充的速度快,導致地下水面不斷下降若這情況持續下去,地下水資源最終會枯竭,變成了不可再生資源2.地面沉降 過度抽取地下水,使地面下形成岩洞,地面因而下降,加上隨著地下水壓減小,地面的負重增加,便加劇了地層下陷的情況不少大城市都因為過度抽取地下水而出現地面沉降的現象: 曼谷、上海,而墨西哥城可謂情況最嚴重,總下陷量已高達9公尺台灣的地面沉降亦頗嚴重經調查發現,島上有1540平方公里地層下陷,尤以屏東地區的累積下陷深度最嚴重,超過3公尺,約一層樓高编辑课件编辑课件3.海水下滲過度開發地下水 海水下滲進入陸地,這種情況在沿海地區尤其常見4.摧毀生態過度抽取地下水的破壞,可以蔓延到更遠的地區過度抽水,令地下含水層水量大幅下降,足以摧毀下游脆弱的生態體系,譬如濕地 阿茲拉克濕地 位於約旦首府安曼東南面約80公里,面積大概有12,710平方公里,屬於乾旱地區上一片難得的濕地。

      該濕地的水源來自兩處泉水Shishan和Drouz,濕地以棕櫚樹知名,孕育不少候鳥,及哺乳類動物,如羚羊 自1960年代以來,安曼人口激増,抽取地下水的量不斷增加,一直到1990年,大規模的從含水層抽水從沒止息,供應城市市政用水、工業和農業的虛耗,導致滋潤濕地的泉水接近乾涸,現在,濕地已淪為乾地,一如其他中東地區,原有的濕地生態狀況消失编辑课件编辑课件不可再生資源编辑课件编辑课件不可再生資源的定義不可再生資源是指供應有限的資源,這類資源在地殼中含量固定,短期內不可通過自然的過程更新補充典型例子有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和核能及鋁、金、鐵等金屬礦物若我們繼續以現時速度開採這些資源,被消耗的速率比形成的速率快,便會加快它們枯竭所以人類必須善用不可再生資源,同時應盡量採用這類資源的替代品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化石燃料 目前我們所消耗的能源,90%以上是來自石油、天然氣和煤這些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死亡後,其遺骸經泥沙掩埋沉積,長期受到細菌與地底高溫高壓作用,逐漸分解,並衍化成為今日的化石燃料(fossil fuels)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煤煤(coal)是古代的植物死亡後埋在地下,長時間受到細菌的生物作用及地質的高溫、高壓影響,使這些物質經煤化作用(coalification)轉變成煤,為化石燃料之一。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其中也含氫、氧及少量的氮、硫或其他元素植物死亡後,被氧化及被細菌或微生物分解,使其腐爛成為泥煤(peat),泥煤中含有大量之水分,燃燒熱值不高泥煤被埋在沈積物底下,受地質作用之溫度與壓力的增加,使煤原有之水分、氧、氮之含量減少,碳之含量及密度逐漸增加,經褐煤(lignite)、煙煤(bituminous coal),最後轉變成為無煙煤(anthracite)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石油石油是古代生物遺骸,堆積在湖裡、海裡,或是陸地上,經高溫、高壓的作用,由複雜的生物及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的石油在地層中一點一滴地生成,並浮游於地層中由於浮力的關係,油點在每年緩慢地沿著地層或斷層向上移動,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閉地層阻擋而停留下來當此封閉內的油點越聚越多,便形成了油田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天然氣一般認為天然氣是古代的水生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沉澱在海底,由於重量、熱量及其他天然力促使動物、植物上的化學物質轉變成天然氣(natural gas)天然氣存在多孔岩石的孔隙中,多層的實心岩石在其上面形成,把油氣封閉在底下,又因地殼的變動,使陸地上也能發現天然氣的蹤跡天然氣與石油共生,產於地球深部,天然氣分子沿著岩石之隙縫或小孔上升,直到不透水之蓋岩處聚集。

      天然氣是最潔淨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份為甲烷甲烷完全燃燒時,最終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相比之下,石油和煤在燃燒時會產生塵埃及一些污染物換言之,以天然氣取代石油和煤,有助改善空氣污染問題由於形成的過程歷時氀百萬年,故此化石燃料被界定為不可再生資源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化石燃料是人類的主要能源,絕大部分用於發電電能是一種方便的能源,廣泛用於機器運作、發熱、煮食、照明、交通等多種用途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化石燃料的開發及其後對環境的影響展望未來,代石燃料仍然是世界的主要來源,但是化石燃料的供應量有限,而且一旦使用完,便無法更新補充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化石燃料的需求也日益上升,下圖顯示了20世紀末90年代地球的化石燃料的蘊藏量雖然煤的存量仍然很豐富,但燃燒煤所產生的污染物最多,對環境的危害最大非常嚴重编辑课件编辑课件1. 產生空氣污染物提煉和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灰塵這些污染物會污染河流湖泊,減低農作物產量,並破壞建築物結構而他石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氣體之一2. 意外造成的環境污染石油一般經石油管道或運油輪運送到其他地方,而漫長的運送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意外,造成環境污染。

      若運油輪發無漏油意外,便會引起嚴重的海洋污染,嚴重危害海洋生物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