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环境保护法复习思考题.pdf
9页1 / 9 环境保护法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判断题答案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对固体废物实行“ 三化 ” 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对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留用察看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单位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国内首次生产和首次进口的农药,按照田间实验、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事后实验四个阶段进行过失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环境监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按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分类,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英国提出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 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 年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需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
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2 / 9 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等构成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没收财产、赔偿损失、排除危害等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 年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限期治理的内容和期限两个方面是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行政制裁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答案( )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E 刑事制裁ABC ()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A 配套性 B 稳定性 C 层次性 D 协调性 E 发展性ACDE ()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A 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 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 重点防治制度ABCD ()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A 设计 B 施工 C 投产使用 D 规划 E 评价ABC ()是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A 有限性 B 不可再生性 C 分布不均匀性 D 可与环境隔离性 E 可再生性ABC ()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A 土地权属调查 B 土地利用形状调查 C 土地条件调查D 土地统计调查 E 土地面积调查ABC ( )是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特点A 多变性 B 稳定性 C 预测性 D 客观性 E 综合性CDE ()等是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划分的。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ABC ()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A警告 B 记过 C 记大过 D 撤职 E降级ABCDE ()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A 机械噪声 B 气体动力噪声 C 电磁性噪声 D 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ABC ()是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A全面管理与重点控制原则 B全过程管制原则 C风险控制原则D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E污染防治与质量管理相结合ABCDE ()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ABCD ( )是环境标准划分的三级ABC 3 / 9 A国家环境标准 B行业环境标准 C地方环境标准D地域环境标准 E整体环境标准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A 村级 B 市级 C 省级 D 国家级 E 镇级BCD 草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具有()特征A 整体性 B 分布的区域性 C 潜力的更新性 D 数量的有限性 E 种类繁ABCD 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
A 速度快 B 范围大 C 持续时间长 D 可隔离 E 可流动ABC 对固体废物实行“ 三化 ” 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A 安全化 B 减量化 C资源化 D 无害化 E 高效化BCD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A 国家 B 国际组织 C个人 D 单位 E 公民AB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特点A 污染源多 B 分布广泛 C 危害后果严重 D 扩散范围大 E可与环境隔离ABCDE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等A 国家 B 国家机关 C 社会团体 D 企事业单位 E 公民个人ABC 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等几种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E刑事制裁ABC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特点A配套性 B发展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 E稳定性ABCD 环境监测报告分为()两种A表格型 B数字型 C数据型 D文字型 E图表型CD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蔓延性等特点A危害性极大 B突发性 C可测性 D可控性 E预见性AB 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A 自然环境 B 人工环境 C 生活环境 D 生态环境 E 原生环境CD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等特点A客观性 B综合性 C预测性 D多变性 E稳定性ABC 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等。
A 机械噪声 B 气体动力噪声 C 电磁性噪声D 工业噪声 E 社会生活噪声ABC 农业环境具有()的特征A 整体性 B 地域性 C 变动性 D 不变性 E 永久利用性ABC 排污收费具有()特点A设立专项基金 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C强制性D随意性 E不固定性ABC 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 D县级网 E村级网ABC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主要包括()A 污染防治与保护相结合 B 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C 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相结合 D 污染防治与企业改造相结合E 全过程管理与监督ABCD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 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 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 重点防治制度ABCD 土地的基本特点表现在()A 不可替代性 B 有限性 C 不可移动性 D 永续利用性 E 无限性ABCD 土地资源具有()特点ABC4 / 9 A 面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 C 功能的不可替代性D 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E 利用的可再生性D 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可以将其按照功能分区,分为()。
A 核心区 B 缓冲区 C 实验区 D 参观区 E 游览区ABC 我国草原法所称草原包括()A 草皮 B 草坡 C 滩涂 D 草山 E 草地DE 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的农药A高效 B经济 C安全 D无毒 E实用ABC 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A 没收财产 B 赔偿损失 C 排除危害 D 责令停产 E 责令恢复BC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A 创建 B 恢复 C 快速发展 D 挫折 E 缓慢发展ABC 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和两个方面A对象 B内容 C目标 D期限 E功能CD 行为者的过错分为()A 故意 B 过失 C 直接 D 间接 E 疏忽AB 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A地域管辖 B指定管辖 C级别管辖 D交办管辖 E移送管辖ABCDE 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阶段A 调查 B 申辩 C 报批 D 决定 E 备案ABCDE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A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行为者有过错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ABCD 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措施A 防范性 B 禁止性 C控制性 D 预防性 E 可用性ABC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内容主要包括()的管理和使用。
A征收标准 B征收对象 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 E征收渠道ABCD 自然保护区分为()A 国家级 B 地方级 C市级 D 县级 E 村级AB 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类型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C 荒漠生态系统D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E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ABCDE 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可分为()A 地质遗迹类 B 古生物遗迹类 C 古动物遗迹类D 古植物遗迹类 E 文化遗迹类AB 三、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答案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或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环境标准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环境放射性水平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辐射水平环境影响评价制也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5 / 9 度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混合责任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安装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连带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排污单位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每个单位都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这是一种更加严格的民事责任民事制裁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依法追究并强制因污染危害环境而承担民事责任者履行其民事义务即指人民法院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