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深度阅读(语文版必修4).doc
1页《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深度阅读《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已的举动可以看出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出第三种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在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特点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设定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有了质的飞跃《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在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
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是第四次冲突,写出了焦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以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诗中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墨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首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