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ppt

77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74059718
  • 上传时间:2019-01-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5.31KB
  • / 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空间经济学概述,李 杰 Shinekelly@,空间经济学的概念,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维度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生产活动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 ——保罗·克鲁格曼,1991,新经济地理学(也称空间经济学),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困境,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正因为长期以来缺乏这种处理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技术工具,空间维度一直无法登上主流经济学的“大雅殿堂”如果遵循新古典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设,那么我们无法解释现实中大量存在大型企业的现象;如果不存在规模收益递增,那么任何经济活动都完全可分为极其微小的基本的生产单元,不可能出现经济活动在某一区位上的聚集现象,也不存在城市,整个世界或经济系统将处于绝对的均质状态,因为此时如果出现经济活动聚集,则肯定存在价格扭曲进而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空间维度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其关键因素是缺乏处理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技术工具,主流经济学家有意无意地回避规模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问题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经济活动在空间上体现在两个方面,所有经济活动聚集在一个狭小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某种类型的产业往往聚集在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内并与其他地理空间之间进行产品贸易,进而形成了地理空间之间的分工,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eg:城市,区际分工或专业化,从广义的角度来考虑,这些聚集都因某种形态的聚集经济性而产生并持续下去的。

      其中,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本身创造持续聚集或导致进一步聚集的经济环境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前向和后向联系,知识的溢出,劳动力市场,本地大市场相联系的前后向联系,马歇尔的三种外部性,,,,尽管现实世界中,马歇尔三种外部性都起作用,然而建立前两种外部性模型的技术问题至今没能彻底解决,故较少涉及到知识溢出和劳动力市场问题,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联系效应上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生产者选择接近大市场因而较为容易获得各种供给的地点作为生产地生产者大量集中的地方,往往成为大市场,同时又成为各种产品的供给地,既成为大市场又成为大的供给地,就相当于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正因为存在这种前后向联系,一旦形成产业的空间聚集,则这种聚集将持续存在下去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普雷德在1966年提出基础-乘数模型 哈里斯在1954年提出市场潜力概念 不过,传统的关联效应和传统的空间经济学理论都无法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和定价问题经济活动空间聚集,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单个企业层面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要求最低限度的工厂规模,总产出必须在某一区位集中,存在前后向联系效应,企业间竞争不是完全竞争,有关区位的关联效应而言,运输成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模型没有考虑运输成本如何进入模型中的问题。

      1.2 空间不可能定理,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的最精美的一般均衡模型,因而也就成了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参照系 在阿罗-德布鲁一般竞争均衡模型中,当生产技术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时,如果满足如下条件,即每一种商品供给等于需求、厂商和消费者各自在自己的预算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那么每一种商品、厂商和消费者都存在唯一的均衡价格、生产技术和消费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传统的空间经济学研究学者,常把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视为参照系,试图尽可能把空间维度纳入到阿罗-德布鲁框架中 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把空间(也就是区位)视为商品属性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也就是把不同区位上的同质产品视为两种不同的产品,如霍特林(1929)的线型市场模型 然而,斯塔雷特(1978)证明,在均质空间和有运输成本的阿罗-德布鲁框架中,不存在包含区际贸易的空间均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间不可能定理1.2 空间不可能定理,为什么传统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无法对上述诸多问题给出令人满意地解释,如果用规范的语言表述斯塔雷特的空间不可能定理,则:在存在有限个代理商和区位的经济系统中,如果空间为均质,存在运输成本,且所有需求在本地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就不存在有关运输成本的竞争均衡。

      1.2 空间不可能定理,空间不可能定理,显然,这种情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此时没有城市、区际贸易以及区际分工1.2 空间不可能定理,,经济活动是完全可分的(不存在规模经济),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或家庭作坊是帕累托有效的,无区际贸易和无运输活动的均质世界,,1.2 空间不可能定理,存在规模经济,则经济活动是不完全可分的,均质空间,,对阿罗-德布鲁一般竞争均衡框架而言就不存在均衡,传统空间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就是因距离而导致的运输成本的存在和生产或消费中的规模收益递增现象,然而在标准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这两个重要的特征被删掉了1.2 空间不可能定理,均质空间意味着,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存在资源禀赋、人们的偏好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正因为这样,空间问题不可能在标准的阿罗-德布鲁框架中进行讨论,标准的阿罗-德布鲁框架把运输成本和在生产或消费中的规模收益递增现象删去了,或者尽管空间为均质空间但经济活动不完全可分,则此时在阿罗-德布鲁框架内不存在均衡如果把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视为经济学研究的参照系,那么也可以把斯塔雷特的空间不可能定理作为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参照系 如果认为不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现象且把经济活动区位的不同状况归结为空间的非均质特性,则可以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进行讨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等; 如果认为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则此时的市场结构为不完全竞争,无法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进行讨论,如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以及后来的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诸多模型。

      1.2 空间不可能定理,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最初的区位理论就是为了解释如何组织农产品生产而发展起来的,最典型且具有互补性的理论,分别是由杜能(1826)和李嘉图(1821)提出的,杜能建立了根据运输成本的农业地租及农业区位理论,但假设土地是均质的;李嘉图建立了一种根据相对肥力的农业地租理论,但忽略了运输成本 李嘉图的理论可以进一步扩展到空间的非均质性方面,比如资源禀赋,因而就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区位理论,这也就是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正因为李嘉图理论的空间非均质性以及区际无运输成本的特征,李嘉图的理论完全可以纳入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之中且存在均衡,然而他却不能告诉有关生产区位和生产规模的任何信息,因而作为区位理论来讲这种均衡没有任何意义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在杜能的理论中,存在一个城市(是外生给出的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在该城市里; 不同的农场主(全部为价格接受者)生产不同的农产品,且在同一个中心城市上出售各自的农产品; 离城市中心的距离的不同,土地的租金也不同(租金就等于总收益减去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土地由开价最高的农场主使用 因此,实现区位均衡时,将出现一组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集约化程度随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的同心圆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杜能环”。

      杜能的理论,第一圈:自由农业区(集约农业),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 园艺作物,饲养奶牛等;,第二圈:林业圈(森林)产品重量大,供城市建筑和薪柴用.,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三年轮作)六区轮作制;马铃薯-大麦-苜蓿-黑麦-碗豆-黑麦耕地的50%种植谷物第四圈:种植牧草及粮食谷物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第六圈:畜牧业圈,杜能的理论,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首先,农产品和运输价格可以作为内生变量,由此可以延伸出关于农业土地租金和土地利用一般均衡理论; 其次,可以用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最早从事此种研究的就是阿隆索(1964),认为城市中商业活动的土地利用模式可以由杜能模式来决定,只不过中心商务区取代了城市中心,不同的企业取代了不同的农产品在杜能的模型中,人口相对集中在外生给出的城市,这意味着市场需求是非均匀的,因此当存在农产品运输成本的情况下,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必然表现出从城市中心到外围的差异性杜能理论进一步扩展,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杜能模型的核心是存在一个外生给出的城市,因此杜能的理论无法解释经济活动区位的形成机制,只能用一种已经存在的经济活动区位(中心城市与外围区)来解释另一种经济活动区位(不同经济活动类型的具体区位)。

      尽管杜能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然而杜能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的先驱,他的研究可以视为在完全竞争框架下对经济活动区位进行的局部均衡分析现我们转向当空间导致非竞争性行为时人们采取战略性行为的问题,我们称这种理论为战略性区位理论 我们到处可以发现空间导致非竞争性行为的例子: 街道拐角处的超市 冰淇淋销售的故事 霍特林模型,最小差别化定理,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战略性区位理论,后来,霍特林模型向许多方向扩展,如分析定价策略、同时选择价格-区位策略、序贯的价格-区位策略、相继的价格-区位策略等,也讨论了富有弹性的需求、运输和生产函数多样化、不确定性、区位调整成本等情况下的区位问题然而遗憾的是,霍特林模型的这些扩展分析往往不存在均衡,或者尽管存在均衡,但其特征对进行分析时的假设条件非常敏感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前面所指出的那样,有关空间经济研究仍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主要是因为空间不可能定理的缘故,也就是空间这一极其重要的经济学变量无法进入阿罗-德布鲁的一般竞争均衡模型中的缘故 竞争性均衡,如果存在,必然与规模经济不相容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区位均衡并非是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或家庭作坊的均匀分布,而是存在经济活动聚集或城市且存在区际贸易和区际分工的均衡,而这种均衡必然伴随着规模经济,如果存在规模经济现象,那么这种区位均衡不可能是阿罗-德布鲁的竞争性均衡。

      尽管不能满足阿罗-德布鲁的竞争性一般均衡,但现实中却大量存在着经济活动的聚集现象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对这种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经济活动的聚集现象,传统上主要用如下三种方式来进行解释的 第一种解释认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聚集现象,可以用类似于李嘉图土地差异的差别化来解释 德布鲁(1959)在其《价值理论》中,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生产区位,对不同产品进行了指数化处理,这样使得每一种产品都有其均衡价格,但他的这种处理空间因素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它与经验观察相矛盾,因为不存在任何差异的均质空间上也存在经济活动在某一区位上的聚集现象; 其次,运输技术一般不具有凸性,通常是随运输规模(或距离)的增加运输成本递减; 第三,不管消费者提供多少单位劳动,他在通勤中所支付的交通成本总是一样的; 第四,因不同区位之间出行成本的存在,代表性消费者只在一个区位上购买土地或住房,其结果代表性消费者对不同区位土地和住房的消费组合,实际上是非凸性的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第二种解释认为规模经济具有聚集特征,也就是说规模经济是存在的,但这种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部而不是内部规模经济,此时对作为价格接收者的厂商来讲,存在一种均衡,但这种均衡不是阿罗-德布鲁意义上的竞争均衡,也不具有帕累托效率,因为这种区位均衡与厂商扩大产出的正的外部性无关。

      这种解释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说服力,因为这种观点承认在空间经济研究中的非战略性均衡的特征,即在空间经济中规模经济的存在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将导致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 然而,在现实中有可能存在某个厂商收买所有厂商并控制所有本地市场,因而通过把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获得高额利润的现象如果每个厂商都这样想,那么必然存在企业之间争夺某一市场区或区位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导致在这些市场区或区位上以最低的总成本进行生产,此时只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