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人教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384972911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人教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比如:理解词义时将一些难懂的词语用彩色标出;诵读时则将停顿、重音等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斜线、着重号等标出;背诵时则可背一句出现一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突出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引起同学强烈的阅读兴趣前三句引用了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中的原话二.解题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逐渐骄奢,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年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里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标题中“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帝王的就某事进行劝说的奏章,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十思”是本次劝谏的内容三.研习课文方案为 “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以诵读为中心,通过诵读带动其他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

      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意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较,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第二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三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第五次,品味,涵咏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普通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本方案主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讲解多、诵读少,理解多、积累少”的现状而设计。

      四. 课内训练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行解释和翻译;(此题因人而异,不求统一)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中的字词练习书上有,此略)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六.课外作业 1.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用百余字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

      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剀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2. 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前三段),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土,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大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ètí(这两字都是“马”字旁,右边分别是“决”的右一半、“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从标题看,两文都属于什么文体?(都是谏文,都是就某一事情对君王进行劝谏的)(2)两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何异同?请写一段一两百的文字作简要分析    (语言形式上,两文都运用了大量的整句,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整句之外,又都辅以散句,表达自由,笔意酣畅雄健两文又都运用了排比铺张,注重文采但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排比铺张更浓重一些  内容上,两文都就某一事情明确表态,并都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但李斯的《谏逐客书》开门见山,不绕弯子,首句就犀利明快,一语中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则通过比喻、对比等反复引导,最后才讲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出其重大意义,写得语重心长,恳切深厚。

      两文的劝谏风格颇为不同另外,李斯善于用大量举例的方式来说理,而魏征则善于用一系列比喻进行劝说设计意图:各种资料书和刊物上的“标准化”客观选择题已多如牛毛,而主观表达题却不是很多,所以这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设计了两道主观表达题,以检测学生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鉴赏水平另外这是课外作业前面的课内作业已有文言字词方面的小练习,所以课外作业就以主观表达的大题目出现附:课堂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板书以简洁为好,少而精,写点指导性、方向性的话即可•方案二一、导语设计(同方案一)二.解题(同方案一)三.研习课文  方案为“翻译—诵读—背诵”该设计以翻译为中心,通过翻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课文的熟悉速度,最后达到当堂成诵  先根据课文的注释,把全文连起来翻译一遍连译”时要顺畅,因此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词语间组合的协调,并且有时要另加一些字词上去比如原句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可译为:“我听说(想要)期求树木长(得高),(就)一定(要先)稳固它的树根。

      再比如原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可翻译为:“(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载船,(也能)翻船,(这是)应当特别谨慎的  然后进行对照阅读先读一句原文,再说一句译文;一遍结束后又倒过来,先说一句译文,再读一句原文以此加深对原文的印象,也借以训练文言文与现代文两者的语感  然后略去译文,只读原文要读得连贯流畅,有韵味  最后试着背诵,直至当堂背熟四.课内训练    (同方案一)五 课堂小结(同方案一)六、课外作业(同方案一)附:课堂板书设计(先同方案一)翻译—诵读—背诵•方案三   一、导语设计(同方案一)二.解题(同方案一)三.研习课文  方案为“范读—理脉—背诵”该设计以理清脉络线索为中心,在范读中理清脉络,再根据清晰的脉络背诵全文具体如下  首先范读范读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或老师范读时必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在范读过程中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然后根据脉络线索试背,直至能当堂成诵四、课内训练(同方案一)五 课堂小结(同方案一)六.课外作业(同方案一)  附:课堂板书设计(先同方案一)范读—理脉—背诵附:备教资料•卡片  1.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中华书局版)评《谏太宗十思疏》:“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

      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  2.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校勘《谏太宗十思疏》:  《贞观政要》、《旧唐书•魏征传》于“居域中之大”下有“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十二字于“戒奢以俭”下有“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十字于“承天景命”下有“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十二字于“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下有“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十四字于“所宜深慎”下有“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十一字自“文武并用”至“代百司之职役哉”作“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3.清代沈德潜选注的《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刊魏征的五言古诗《述怀》:“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磁场.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期中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英语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数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力的相互作用与受力分析.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等比数列.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