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教师用书:模块2 第6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猪子****y
  • 文档编号:126740060
  • 上传时间:2020-03-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3.6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方面特点特点 生产模式生产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 实行精耕细作实行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多种形式并存多种形式并存 经济重心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 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中国社会经济的经历了从西向东 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中国社会经济的 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商业状况商业状况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孕育出资本主义萌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孕育出资本主义萌 芽芽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在明清时期还采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在明清时期还采 取取 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政策 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政策 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展 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客观客观 环境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政治政治 条件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 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 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 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 赋税政策等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 赋税政策等 科技科技 条件条件 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的兴修 历法的进步 科技著作的颁布 外国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的兴修 历法的进步 科技著作的颁布 外国 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内外内外 交流交流 国内各民族 各地区间的交流 相互学习 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国内各民族 各地区间的交流 相互学习 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 展的重要条件展的重要条件 群众群众 条件条件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三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1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 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 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其规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 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其规 律为 农业发展律为 农业发展 立民之欲立民之欲 安定民生安定民生 稳固统治 或者 农业发展稳固统治 或者 农业发展 治民治民 治治 国 国 2 农业是国家富强 实力雄厚的源泉 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农业是国家富强 实力雄厚的源泉 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 农业的发展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农业的发展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 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 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 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 如东汉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如东汉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 大司农大司农 或改称司农寺或改称司农寺 少府少府 等 在隋唐等 在隋唐 的三省六部制中 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 以后历经宋 元 明 的三省六部制中 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 以后历经宋 元 明 清 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 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清 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 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 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 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 3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 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 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 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 代田法代田法 东汉时推行 东汉时推行 区田法区田法 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 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 种的矛盾 我国很早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种的矛盾 我国很早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 业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 人们又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业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 人们又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 途径 途径 四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自耕农经济的异同四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自耕农经济的异同 1 三者都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着三者都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着 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共同存在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共同存在 但也但也 有一定的区别有一定的区别 区别区别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从产从产 生上生上 看看 产生最早 产生于原始产生最早 产生于原始 社会 原始农业产生后 社会 原始农业产生后 自然经济就存在了自然经济就存在了 产生于春秋时期 随着产生于春秋时期 随着 井田制的瓦解 一家一井田制的瓦解 一家一 户的个体农业产生了 户的个体农业产生了 小农经济也就出现了小农经济也就出现了 产生于春秋时期 产生于春秋时期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随着铁器的使用和 牛耕的推广 自耕牛耕的推广 自耕 农经济产生农经济产生 从消从消 亡上亡上 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后来逐渐被商品经济吞后来逐渐被商品经济吞 也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也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 解体 到解体 到 1956 年 随年 随 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在封建时代是随着 封建朝代的更替不封建朝代的更替不 看看噬 但是在今天 有些噬 但是在今天 有些 地方的农业经济仍然带地方的农业经济仍然带 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性质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性质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 在着三大改造的完成 在 中国大地上完全消失 中国大地上完全消失 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推广 小农经责任制的推广 小农经 济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所济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所 恢复 但今天的农民经恢复 但今天的农民经 济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济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 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断发展和衰退 到断发展和衰退 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年三大改造完 成时完全消失成时完全消失 从内从内 涵上涵上 看看 指与外界几乎没有太多指与外界几乎没有太多 产品的交换 生产的产产品的交换 生产的产 品主要供生产者使用品主要供生产者使用 强调的是规模比较小 强调的是规模比较小 土地数量少 工具落后土地数量少 工具落后 并且很难改进 没有扩并且很难改进 没有扩 大再生产的能力大再生产的能力 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拥有耕种土地的所 有权有权 从对从对 立面立面 看看 与自然经济对立的是商与自然经济对立的是商 品经济 并且两者长期品经济 并且两者长期 共存 互为消长共存 互为消长 与小农经济对立的是大与小农经济对立的是大 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与自耕农经济对立与自耕农经济对立 的是租佃经济的是租佃经济 2 在长期的封建时代在长期的封建时代 三者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三者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1 封闭性 三种经济都很少与外界进行产品以及技术的交流 封闭性 三种经济都很少与外界进行产品以及技术的交流 2 保守性 三者都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 长期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保守性 三者都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 长期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3 狭隘性 三种经济形态下的劳动者大多目光短浅 没有远大理想 只追狭隘性 三种经济形态下的劳动者大多目光短浅 没有远大理想 只追 求眼前利益 求眼前利益 4 自给自足性 三者都是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对外依赖性很小 自给自足性 三者都是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对外依赖性很小 五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五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 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 延续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它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延续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它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 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 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 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 富的积累 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富的积累 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 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 1 重农抑商政策 产生于战国时期 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 以重农抑商政策 产生于战国时期 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 以 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 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成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 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成 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阻碍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阻碍 了社会进步 了社会进步 2 海禁海禁 与与 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政策 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政策 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发展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 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 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 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 经济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 闭性 分散性等 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闭性 分散性等 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 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 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 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 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 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 品化 品化 4 思想观念因素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 古代中国以自战国以来 古代中国以 农本农本 作为立国的经济思想 历代统治者始终对作为立国的经济思想 历代统治者始终对 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 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 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 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 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宋元明清时期的宋元明清时期的 商业革命商业革命 和和 16 世纪西方世纪西方 商业革命商业革命 的比较的比较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16 世纪西方世纪西方 表现表现 宋元 商业的时间 空间均不再宋元 商业的时间 空间均不再 受限制 受限制 草市草市 具有比较完备具有比较完备 的饮食服务设施 纸币的出现与的饮食服务设施 纸币的出现与 大量使用 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大量使用 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 市出现 海外贸易发达 明清 市出现 海外贸易发达 明清 资本主义萌芽与地域性商人群体资本主义萌芽与地域性商人群体 出现 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出现 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商品种类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商品种类日 益增多 贸易范围不断扩展 商益增多 贸易范围不断扩展 商 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 股份公司 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 股份公司 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由原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由原 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岸 特点发展特点发展 水平水平 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 没有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 没有 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 力量的产生力量的产生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 促进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 促进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市场范围市场范围 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 工商业的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 工商业的 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 使世界已形成区域性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磁场.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docx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期中测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英语试卷.docx 山西省临汾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数学试卷.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docx 2023-2025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力的相互作用与受力分析.docx 2026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等比数列.docx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