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

1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244549
  • 上传时间:2017-10-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75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1、10 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

      2、,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 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 模式传统型 儿童比重过大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 模式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 人口的迁移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 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19 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

      3、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市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6、 人口迁移效应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

      4、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 人才外流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2、美国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1516 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 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20 世纪 20 年代到 60 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

      5、和西部70 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 环境承载力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对整个世界

      6、来说(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 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 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 易造成城市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距离 成都、合肥、华盛顿 重庆、上海浦东新区 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市

      7、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 CBD曼哈顿)特征: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5、 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 高级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 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举例同心圆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

      8、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冲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成都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沈阳多核心模式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淄博3、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 城市的不同等级1、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市100 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 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 万人口 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

      9、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4、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第三节 城市化一、 什么是城市化1、 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 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 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 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4、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 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

      《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由会员平***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