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下作业

3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4932300
  • 上传时间:2019-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课下作业1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B赞同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批第三世界国家支持的结果,非洲国家大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所以温总理称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答案:D2下面的漫画“乒乓外交”反映了()A中美关系的缓和B中美关系的对抗C中美关系的破裂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正与美国比较默契地打乒乓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缓和,A项正确;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周恩来总理已经去世,故D项不正确。答案:A 3下列能反映中美建交之初两国高层交往的是()A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B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C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会晤D江泽民会见美国总统克林顿解析: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A、B所示事件发生在中美建交前,D所示事件发生时,中美早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了。答案:C4(2011合肥模拟)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因此B项不属于尼克松访华的影响。答案: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如果给予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说材料2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对外政策报告请回答:(1)材料1中,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2)材料2同材料1比较,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围绕中美关系选取材料。第(1)问据材料1分析美国孤立中国。第(2)问关键要指出

      3、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答案:(1)材料1中,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中国,不承认中国的政策。(2)材料2表明美国积极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解析:“无知”、“好战”、“狡诈”、“危险”是敌对意识用语,“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是友好关系用语。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转变是中美关系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化的结果。答案:B2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破冰”是指()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B开始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D相互认可意识形态解析:“冰”指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4、破冰”指美国改变对华敌视政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应该选B。答案:B3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B C D解析: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和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加强了亚非人民的团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性质国家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缓和。故都符合题意。答案:D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解析:联系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重大事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等,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答案:D5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条件有()联合国组织机构

      5、的变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极格局的终结A B C D答案:B6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26个非洲国家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提案。毛泽东主席曾诙谐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说明()中非休戚与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国受到非洲国家的尊重中国和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非洲的发展要依赖中国A B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非洲的发展要依赖中国”说法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非洲人民的支持,这说明了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也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受到了非洲国家的尊重。答案:A7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解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指中美两国政府结束对抗局面,其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A项和B项为C项作了铺垫,D项是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后的事。答案:C8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6、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通过大会表决的方式实现的,第三世界国家起了重要作用。答案:B9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解析: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教材中对这一事件发生过程及主要原因作了叙述。教材中并没有具体说明美国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这就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自己提炼出这种认识来。答案:D10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解析:中美关系的缓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此后,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答案:C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下作业》由会员xiao****1972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下作业》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