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借景抒情品诗入画:语文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创新教学设计

收藏

编号:3442974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51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14
  
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古诗词三首 借景 抒情 入画 语文 四下 第一 古诗词 创新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借景抒情,品诗入画:语文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说明: 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 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 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指名朗读正音。 (2)自由练读,读出诗歌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师生配合,合作读出古诗韵味。 三、理解诗意,自主想象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说说每句诗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说说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小组成员相互启发、补充。 班级交流,疑处点拨。 (1)第一、二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①提问:这两句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预设: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追问:“麦花”是什么花?(荞麦花)“菜花”是什么花?(油菜花) ②提问:诗人是怎样将这些景物的美写出来的呢?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点拨:指导学生紧扣“金黄、雪白、肥、稀”等关键词,想象画面之美。“肥”写出了黄澄澄的杏子个大饱满、汁多鲜美的样子;“稀”写出了油菜花凋落,绿油油的油菜籽开始成熟的样 子,两个词语还预示着农作物的丰收。眼前的情景让诗人心情愉悦。 组织学生描述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如果学生描述得不够丰富,可以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启发想象。 ④小结提升:诗人在描述画面时,主要描写了什么? 要点:主要描写了乡村景物的色彩。 板书:色彩。 ⑤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想象画面。 (2)第三、四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①朗读,思考:这两句诗歌是什么意思?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点拨: 理解“日长”: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就是指夏天白天时间变长了。 理解“篱落无人过”:出示篱笆图片,理解、体会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投下影子,乡间小路没有行人经过,村里一片宁静的情境。 想象“蜻蜓蛱蝶飞”的画面:引导学生结合前两句诗句中的事物想象“蜻蜓”和“蛱蝶”在梅子、杏子、麦花、菜花中飞舞的画面。 ②教师小结:淳朴的乡村,蜻蜓和蛱蝶在那里悠闲地飞着,好一幅闲适、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想象着画面,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串联画面,整体描述,背诵古诗。 (1)让学生根据诗句,发挥想象,自由练说想到的画面。 (2)学生齐读,并背诵古诗。 四、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让学生轻声自读这首诗,思考: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人描述了乡村安宁幽静的生活,他的心情是悠闲、愉悦的。 点拨:这类寄情乡村田园的古诗,有一个名字——田园诗。 板书:田园诗。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出示“杂、篱、蜻、蜓、蝶”,让学生分类说说写字要点。 点拨:这几个字笔画都比较多,写得时候注意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首诗背熟,并预习《宿新市徐公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默写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闲适。 一、链接前诗,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相机教写“宿”和“徐”。 二、分层朗读,感知韵律 初读,读得正确。 (1)自由练读,相机出示难读的字词。 疏疏:声母翘舌音,联系生活组词“稀疏、疏远、疏淡”,相机朗读。适时教写“疏”字。 一径深:“径”,后鼻音,联系已有经验“石径斜”,理解“径”的意思。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再读,读出韵味。 (1)自主朗读,尝试划分诗歌的节奏。 (2)指名交流,并组织朗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整体感知,初步感知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思: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2)组织交流,教师相机在诗歌中标红关键词语: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3)联系对比:从整体上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要点:都是自然乡村中的典型事物;都是暮春时的典型事物,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学习前两句诗,体会春景之美。 (1)出示、朗读前两行诗句,想象画面。 点拨: 篱落疏疏:联系上一首诗中的“菜花稀”,想象篱笆稀疏的样子。 一径深:点出“深远”之意。 新绿:什么是新绿呢?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画面吗? (2)学生描述由前两句诗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画面。 学习后两句诗,想象画中人物活动,体会童趣。 (1)引入:刚刚听了大家的描述,我知道前两句诗描述了一个很美很幽静的画面,接下 来诗人让平静的画面动了起来,是哪些词语让这春天的画面动了起来呢?自由阅读诗句,并 圈画关键词。 学生交流。要点:急走、追、飞人、寻。 (2)由静化动,想象画面。 布置任务:请大家紧扣这些关键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看看能不能让想象中的画面动起来。同桌间相互交流。 (3)补充动作,还原画面。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想象到的画面? 点拨:引导学生具体描述“急走、追、飞入、寻”等动作,相机 点评学生的想象与表达。 (4)组织学生齐读这两句诗,通过朗读再现画面。 师生朗读全诗。 四、总结提升,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描述整首古诗展现的画面。 (1)学生想象、描述画面。 (2)提问: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要点:闲适、惬意、愉悦。 (3)带着想象,带着诗人的情感,朗读全诗。 总结学习方法,拓展阅读。 (1)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古诗的方法。 要点: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紧扣古诗中的事物想象画面,通 过朗读浮现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读古诗的方法,阅读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棹:船桨。 引导学生说说每句诗大致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说说这首诗最有趣的地方。 (3)课后作业。 课后背诵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背诵这首词。 3.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的画面和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释题 谈话引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宋代写词出名的人有很多,南宋的辛弃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和北宋的苏轼齐名,人称“苏辛”。 释题:“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比如说,凡是叫“清平乐”的词牌都是四十六个字。“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 让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的古诗,说说在自己的印象中,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预设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农村是忙碌的。 预设2:牧童骑黄牛,蓬头稚子学垂纶,偷采白莲回。农村是充满童趣的。 预设3:一水护田将绿绕,麦花雪白菜花稀,草长莺飞,鸟栖虫居。农村是优美的。 让学生自由读《清平乐·村居》,注意把生字读准,并想一想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朗读悟情 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再齐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四年级下册 (2)指导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檐”字,注意右边半包围结构中“八”两笔不能少。 预设1:前面两首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点拨: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预设2:前面两首诗不分段;词分为上下两段。 点拨:段在词当中叫“阕”或“片”。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叫下阕。课文排版时,上下阕中间空了两格,读的时候,两阕中间停顿要稍长一些。 预设3:古诗押韵只有一个韵脚;这首词是可以换韵脚的。 点拨:让学生读上阕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都押ao韵,而且都是第三声。读下阕,除了“赖”字,其余最后一个字发ong的平声韵。 指导读好停连节奏。 (1)出示停连节奏,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两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点拨:读词跟读诗差不多,但停顿不像古诗那么固定,词可以根据意思决定停顿的位置。 比如:词中的六字句“中儿/正织鸡笼”和“最喜/小儿亡赖”,朗读时不必一定按“222”的节奏读。 (2)提问:读了这首词,这里的村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预设1:这里的生活环境优美,清新自然。 预设2:这里的乡村生活很宁静、快乐。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学习上阕。 (1)理解“溪上青青草”。 理解“青青草”。 提问:“青草”是绿色的小草,多加一个“青”字,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草? 点拨:叠词让这个句子更有韵味。 想象“溪上青青草”的画面。 提问: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小溪两边长满“青青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生想象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青草的样子,远看仿佛草长在“溪上”。 (2)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让学生借助注释,想象老两口的活动。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 点拨:看注释理解“翁媪”。老两口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这老两口过得怎么样?“相媚好”就是说老两口很恩爱。联系整首词,想象这老两口喝酒时会聊些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学习下阕。 (1)理解“大儿……中儿……”句。 点拨: ①理解“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②理解“鸡笼”,出示鸡笼图片帮助理解。 ③启发思考:能赞一赞大儿子和二儿子吗? 预设1:大儿子勤劳能干。 预设2:二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借景抒情品诗入画:语文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创新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29744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