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

收藏

编号:34054687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8.8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1-08
  
3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03709 主观题 汇总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2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9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1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 14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知识点名称 内容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 承与创新。【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对 (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人类文明成果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继承与创新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 ★★★ 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 马克思主义在 成新的理论成果。 实践中不断发 (2)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能够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吸取人 展★ 类最新的文明成果,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评意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和科学的进步, 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 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 特 征 ★ 【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 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学习马克思主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③全面提 义的目的和根 高人的素质; 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本方法★【简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答题】 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知识点名称 内容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简答题】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世界是统一的 (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 物质世界★★ 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 ★★★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 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 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答题】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限。(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 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实践是主体能 简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简答题】 动地改造和探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索客体的客观 实践的特点: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②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 物质活动★ 识、有目的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简答题】【论述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 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 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 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简答题】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质量互变规律 ★★ (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 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 是错误的。 (3)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 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否则会 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论述题】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 批判继承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待外国文化要采 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 应一概排斥。 1、简述意识的本质。【简答题】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及其能动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作用★★★★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2、简述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简答题】 (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3)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知识点名称 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简答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含义及二者间的关系。【简答题】 (1) 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 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 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1、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简答题】 (1)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 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需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 而不是零散不全,必须合乎实际而不是错觉。二是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 错误。【论述题】 (1)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 一的关系。它们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 (3)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 (4)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者教条主义的错 误。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论述题】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客体和主体诸多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不是一次完成的。 (2)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1)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完全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认 识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054687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