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教育之思考.doc
5页生本教育考察纪实一、行程安排10月30日早晨5点,我们一行9人从椿树中学门口出发,赴霍邱陈埠中学考察生本教育冒着黑黢黢的夜色,穿过一汪又一汪的浓雾,上312国道,经105,一路向北,缘城西湖,再行30余里的乡村水泥路,在不间歇驱车3个小时之后,大约9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个白杨林深处的学校深秋的白杨林早已经落光了叶子,笔直地挺立在秋风中,如果不是有老师在岔道口指引,我们真找不到这所隐于树林深处的学校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我临时抱佛脚地查阅陈郢中学、以及生本教育的一些相关情况知道这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其实并不好一到学校的所见,也证实了我的看法学校大门很普通,几幢教学楼也很老旧,没有所谓的一丝豪华与气派,因为在建工地,学校还显得有些泥泞在某些条件上与我们初中也是不能相比的这时,我就在想,是什么让这所乡村中学这么知名余同明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问我们要不要喝点水,休息一下,然后参加第三节的听课杨校长说,时间宝贵,我们直接听课于是我们就在第二节课上了将近有二十分钟的时候,分成数学、英语、语文三个听课组“冒昧”地走进了老师们的课堂二、听课议课语文组听的第一堂课是《春》,第二堂课听的是李敏老师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因为我们听李敏老师的课比较完整一点我就李老师的课来谈谈生本教育课堂的特点课堂实录:1、由学生全体站立背诵已经学过古诗词,欢迎老师上课2、接着老师由学生朗读,引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破阵子》,学生对照自己课下的查阅的资料理古诗词的意思3、教师析题,要求学生在“壮”字前面或后面添上一个词,概括这首词的主要风格,并说说你是从哪些此词句体会到的4、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并指出诵读与朗读是不同的分组诵读,分男生女生竞赛朗读5、分小组找出学生收集的豪放词,小组集体大声朗读,并谈谈这首词中哪些语句是你最喜欢的,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是课堂的主题,大约用了10多分钟,几乎每个小组都发言了,面向了全体学生6、教师适时总结出豪放词的特点语言、内容、风格7、请全体同学分小组仿写《破阵子——为初三学生赋壮词以寄之》当堂朗诵,并作简要的点评大约用时15分钟左右,面向全体同学,学生抢着发言8、在诵读中结束课文课堂印象:这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的程度令我们惊叹,学生回答问题很大胆,有的虽然普通话很蹩脚,但声音很洪亮有的虽然回答的不完全正确,却是饱含热情有时一个学生没坐下去,一个学生就抢着站了起来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甚至是全班大笑,有不服气的,还可以现场挑战。
他们基本视老师为不存在,课堂洋溢着欢声笑语,也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生本课堂特点:基本步骤:1、学生先学 2、课堂上小组交流 3、课堂上全班交流 4、总结、巩固课堂形式:座位以小组为单位,把一个班分成6、7组,这是生本课堂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小组合作、研讨,交流的条件基础,学生回答问题,全是以小组为单位,强调组员的配合与探究而不是个人学生角色:所谓“生本”主要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意思当然还包括以生命为本,以生长为本的意思课堂的话语权是学生,全是学生在说,老师在听李老师的这堂课,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全是让学生说,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到了初三你想叫他们说,他们都不说了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李敏老师做到,整堂课她讲的很少,她大多时间都是微笑着倾听,基本不教,或是在关键处抛出一两个问题,是一个“课堂牧者”的形象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见自我”教学特点:以探究为归旨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
三、质疑思考:问题一、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教师看起来很轻松,那么课前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学生从那里搜集来的资料,他们到底给了学生怎么样的课前指导?如果学生课前做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的工作,那么这样的学习与搜集知识的时间又是怎样保证的?生本解答:原来生本课堂都要布置适量的“前置性作业”这种作业不同于我们讲的课前预习作业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设计原则生本教育课堂之所生动鲜活,全在于课前功夫做得足所谓“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关于生本课堂的前置性作业的论文,就有20多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置作业就是大餐的原料呀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看看问题二、如此上课,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尽情探究,有时一堂课只能解决一个问题,那么能完成教学任务么?新课标规定的课程任务怎么能保证完成呢?生本解答:生本课堂不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课程精华知识点肯定要提炼怎么提炼才能实现少教多学?这可能是最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按照郭思乐教授的观点:学习过程不要过分的精细化,就像栽秧一样,以前是一穝穝栽,现在是“抛秧”,结果呢,抛秧的产量不会比栽的差问题三:生本教育的最终评价标准什么?生本教育怎么评价?生本解答:生本教育的评价不叫评价,而叫评研。
具体的措施是:评研试卷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互评试卷,评后进行讨论,接着,由学生自己再出一套题目进行测试,再评研一次削弱评价的比较功能,增强诊断功能陈郢中学一般来说不考试,尽量减少学生的挫败感只有期中和期末才考一次但是经过生本教育实践,今年凡是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考试成绩全面飘红陈郢中学在全县期末统测中,全乡前十名占了8个,前6名都在该校广州四中的周伟峰是生本教育的忠实践行者,一开始他的生本课堂也是乱哄哄的,可是经过了三年的坚持,平行班以不是他的对手,高考全市文科数学成绩1、3、5名都在他的班级所以,生本教育不惧怕最终的成绩评价也能经得住中、高考的检阅郭思乐教授有个著名的观点,叫“毛估估”农村买小猪的时候都是毛估估的,不要动秤,喂猪的时候谁也不会没事就去秤秤,结果卖猪的时候,还不一样长的肥肥的么虽然郭教授自己说这个例子有点怪怪的,但说明的道理却是很明白的: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体会到快乐四、几点建议1、课改勇气陈郢中学校长余同明在全县经验交流会上说,他们学校课改的最初动力来自于生存的压力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校现在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因此课改的动力强不强,是个很大的问号。
学校在杨校长的带领下,一直在往课改的方向摸索但迫于中考的压力和家长的期望,这需要学校决策层拿出课改的勇气来教师要突破多少年驾轻就熟的授课模式,教了几十年的书,还要重新探索,这也要勇气2、理论学习一切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导才有足够的底气,不至于盲目我们对生本教育理论研究的远远不够,建议从研究郭思乐开始,全面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3、方法把握听陈郢中学老师的课,像是吃了一道可口的大餐但这道大餐怎么烹制的,用了哪些原料,哪些调料,火候怎么掌握,我们还不知道人家毕竟有了四年的课改经验积累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学习、摸索、借鉴,一同引领学生走向生本教育的新天地金安区椿树初中 李军2012年11月6日金安区椿树中学赴霍邱县陈郢中学考察生本教育交流材料李 军2012年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