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XXXX年荆家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38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11734494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15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桓台县荆家镇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章 项目概况1.1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桓台县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县,居山东省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下游南部,小清河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00″~118°10′40″,北纬36°51′00″~37°06′00″之间东接临淄区,南靠张店区,西与邹平县为邻,北部与高青县、博兴县接壤东西横距31km,南北纵距24.4km,全县总面积509.13km2,耕地面积39万亩辖8个镇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33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9.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4万人项目区位于桓台县荆家镇,居荆家镇中北部,北临小清河,南依引孝妇河,东起猪龙河,西至刘跃路项目区版图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共涉及崔家、大元、小元、双跃、后刘等5个行政村,1888余户,农业人口66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860人 1.2 气候、水文桓台县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风多雨少,易干旱;夏季高温,降雨集中;秋季凉爽,雨量少,晚秋易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22.7℃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832h,>0℃积温4777.5℃,>10℃积温4118.8℃,平均地面辐射总量128.6千卡/cm2平均无霜期在188-207天之间,初霜期一般在10月21日,终霜期一般在翌年的4月12日最大冻土深度44cm 多年平均降雨量541.7mm,且年际变化较大,1964年最大降水量1077.7mm,1989年最小降雨量为198.1mm年内各季降水量多寡悬殊,降水变率大,稳定性差自上年12月至当年2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3~5月占14%,6~8月占63%,9~11月占19%一年中只有7、8月份属于湿润时段,其它各月为干燥期境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17.53mm,是平均降雨量的3.5倍,年最大蒸发量2 159.3mm,年最小为1 507.6mm,其中6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为314.2mm,1月份最小平均为52.9mm灌溉季节多为南风,风力2~3级,风速3~4m/s 1.3 地形、地貌及土壤桓台县地处泰沂山脉的鲁山北麓,小清河南岸,鲁北平原边缘的东南部,属于山前洪积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叠交地带,县域均被厚达300余米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

      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境内最高高程29.5m,最低高程6.5m地面起伏不大,略呈微波状,平均坡降为1/800~1/2000由于地处山前洪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全县地表形态大部分为坦荡平原,岗、坡、洼相间的地貌其中缓岗占5.5%,洼坡占45.1%,微斜平地占49.4%县境内有天然河道9条,包括小清河、东猪龙河、涝淄河、乌河、杏花河、孝妇河、预备河、胜利河、西猪龙河以上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地表客水季节分布不均县境北部开挖了引清济湖总干渠、南干渠、北干渠南部开挖了大寨沟,东接乌河,西连猪龙河 项目区位于荆家中北部土壤类型为潮土和潮褐土为主,潮土潜水埋深3-5米左右,潜水矿化度1克/升左右,土壤表层质地为轻壤,土腐殖质含量较高,易耕作,质地多为中产壤土,潜在肥力较高,速效养分低,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和树种,易涝,宜种粮食、蔬菜等潮褐土土体深厚,表层质地适中,物理性状良好,养分含量中等,通体呈暗褐色,有石灰反应,呈中性到弱碱性反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树种的生长,但是土壤质地较粘重,物理性状较差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1表1-1 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含量 土类养分潮 土潮褐土有机质(%)1.131.39全氮(%)0.0650.076全磷(%)0.130.13碱解氮(PPM)5155速效磷(PPM)711速效钾(PPM)1391411.4 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水和少量降水。

      过境河流有小清河,从项目区北边界流经;孝妇河从项目区南部边缘经过小清河污染较重,达不到灌溉水质标准;从目前情况看,孝妇河基本常年处于干涸状态,所以两条河流难以作为有效灌溉水源项目区水源以地下水为主,补给方式以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其次为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灌溉入渗回归项目区平均年降水量为524.3mm项目区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浅层水:含水层埋深20-60m含水砂层一般2-3层,单层厚度3-4米,总厚度6-12m各层间无稳定隔水层,水位变化基本一致推算6m降深,单井涌水量50m³/h深层水:发育较好,为古河道发育方向含水砂层厚度50-85m推算10m降深,单井涌水量12m³/h根据《淄博市桓台县水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桓台县总面积509km2,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85万m3,保证率50%水平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19523万m3,保证率75%地下水可供水量为17042万m3,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47.6万m3/km2;荆家区地下水平水年可供水量为2212.4万m3,枯水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2005.3万m3,可开采模数为47.9万m3/km2荆家镇总面积46.11km2,项目区占地面积为1.37万亩,采用面积比例法,则项目区平水年(P=50%)地下水资源量为437.7万m3,可开采量为394.6万m3;枯水年(P=75%)时地下水资源量为356.4万m3,可开采量为315.7万m3。

      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版图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万亩,主要进行粮食作物生产,以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耕地类型为中低产田,其中,旱涝交替型0.9万亩,瘠薄型的0.10万亩,项目区中低产田的开发潜力蕴藏在节水灌溉配套、输变电设施改造、土壤改良、防洪除涝、良种良法推广等多个环节,需辅之以路林等综合治理措施 项目区灌溉基本采用井灌,灌溉动力依靠柴油机器,基本无农电配套设施现状灌溉渠系依赖土渠和塑料软管;项目区地势较低,排水沟基本被填满,雨季极其容易形成内涝项目区的排灌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上处于废弃、半废弃状态,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不规范,基本起不到灌排作用同时,受到小麦和其他作物种植品种差、耕作习惯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粮食单产仅有1007kg,其中小麦单产497kg,玉米单产510kg,低于桓台县平均单产水平的12%以上,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万kg以上,其中小麦可增加单产50kg以上,玉米可增加单产70kg以上 1.2社会经济桓台县总面积509.13km2,耕地面积39万亩辖8个镇和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33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9.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4万人。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21.57亿元,同比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11478元,同比增长14.8% 荆家镇面积55.7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5%,辖29个行政村,人口4.5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5万亩,2011年荆家镇实现地方财政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66元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1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整个项目区复种指数198%,粮食单产100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82公斤,玉米单产约525公斤,农产品综合商品率为53%,农村用电总量890万千瓦时,农用柴油使用量12万公斤,农药使用量3万公斤,农用化肥使用量349万公斤荆家镇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拥有完善的农业机械服务设施和良好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设有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农业技术推广站、良种供应站等站所,人员齐全,运行正常,服务到位,专门从事技术试验、科技培训、良种供应、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并配备固定数量的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水利部门实现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服务林、牧、菜、农机等也都有一定的物资技术和信息服务一体化设施。

      1.3基础设施小清河从项目区北部流经,南部边缘是孝妇河,区内骨干水利工程4.2公里,支级渠道3公里,大型渠系建筑物配套基本健全田间工程不配套,主要表现在缺乏节水灌溉设施,渠系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排涝体系不健全,原有沟渠基本淤塞,田间渠系建筑物工程破坏严重,易受内涝威胁 2011年项目区农机总动力1.32万千瓦,拥有大型机械140余台,小型机械840余台,所有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农机管理等服务体系基本健全项目区东邻崔华公路,定向路穿区而过,柏油路实现村村通项目区高压骨干线基本覆盖,电路通畅,电力充足,但是田间输变电设施配套落后,有待配套升级 第二章 开发的必要性及条件2.1建设的背景桓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产能大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机制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荆家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是对我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中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完成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荆家镇干部群众要求开发愿望迫切,争取开发热情高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和桓台县“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规划中将该片区域纳入近期和中期规划2.2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项目区滞后农业生产条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步伐,围绕中低产田改造,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迫在眉睫 1、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荆家镇由于财政、粮食价格等原因,导致政府和农民对该区域农业、尤其是粮食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项目区1万亩中低产田,基本无节水灌溉设施、无排涝防洪设施、无输变电设施和路林网设施,已经严重制约了粮食高产稳产和农民收入步伐,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随着中央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项目区现有落后的生产条件与粮食高产开发形成强烈反差,项目区干部群众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愿望迫切 2、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围绕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任务,全面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市场竞争的需要。

      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可以推动农业生产节水、节电、节能、省工,实现节本增效,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业生产事关农村奔小小康,农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对农业投资的主要渠道,是全面改善农业条件,促进农业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建设农村小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