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教案.docx
8页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教案素养目标 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 2.初步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及其辩证思维特征,思考其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老子﹥四章》的思辨性,并能学以致用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习传统文化之根这一单元如果说我们刚刚学过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门人,为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开出的一剂药方,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老子》四章,则是先哲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一种关照,是一种阐述如何在乱世保全自身的人生智慧 在走进今天的课文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公孙仪相鲁不受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部分表象所迷惑,不能做到全面的认识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老子学习。
学习任务一,初步学习辩证思维,学习老子全面认识事物的方式 一位同学为大家读导学案对辩证思维的描述全班齐读第十一章 在第十一章中,老子提到了一对相反的概念,即“有”和“无”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能注意到事物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却忽视了起到重要作用的“无”,是老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无”的概念,并将它放在与“有”相等的位置上,这种敏锐的洞察力着实让人钦佩 “有”和“无”作为一组彼此对立的概念,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与“有”和“无”相似的、相互对立但又可能彼此依存的概念还有很多,比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老子的眼中,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美丑、难易、长短、高下这些彼此对立的概念,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的,这就需要我们摆脱简单的线性思维,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活动1 分享、展示导学案,看看《老子》第二十四章是如何体现事物的两面性的思考第三十三章与第二十四章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第二十四章提到的六众人,正是因为没有全面的看问题而招致失败,第三十三章,则通过四组对比,阐述了全面分析问题的益处,可见,两章之间构成了对比关系。
通过对比让我们认识到全面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这也让我想到了最近很热的一则新闻学习活动2 以辩证思维的视角审视热点新闻,写一则新闻短评 新闻材料(一)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其出口技术产品和服务,除非获得特别许可这意味着华为无法从美国或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购买芯片或相关设备美国的制裁和断供对华为的芯片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华为的主要芯片供应商台积电在2020年5月停止接受华为的新订单,其他一些芯片供应商,如三星、英特尔、高通、联发科等,也纷纷暂停或减少了对华为的供货华为的智能业务也受到了重创,其市场份额从2020年第二季度的20%下降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10%,跌出全球前五华为的营收规模也从2019年的8588亿元人民币下降到2020年的8914亿元人民币,增速从19.1%降至3.8% 学习任务二,进一步学习辩证思维,学习老子动态、发展发展的眼光认识宇宙万物学会一分为二的、全面的看问题有了学习辩证思维的基础,但这还是以静态的眼观看待宇宙万物,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却在每时每秒的运动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用动态、发展发展的眼光认识宇宙万物。
大家观察一下这张太极图,你从其中看到了什么? 太极分为阴阳,老阳生少阴,老阴之中又有少阳,少阳逐渐扩大就会成为老阳,老阳之中又会生出少阴,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它生动的体现了老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动”就像老阳生少阴一样,任何事物都有向反方向变化运动的趋势,从一端走向另一端矛盾双方同时存在,并且会同时变化发展,当事物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向反方向运动的作用力也会逐渐加大,直到最终彻底改变方向 活动3 齐读《老子》第六十四章,小组讨论,将这一章的内容与导学案中给出的四则材料进行对比,说说四则材料分别对应了第六十四章的哪些句子,并说明理由 材料1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日:""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日:"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域焉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材料2 推舟于陆 孔子曾周游列国推行其“仁政”的治国理念这一次,孔子游历到了鲁国 孔子的弟子颜渊,请教太师金说:我老师这次的游历,您认为会怎么样呢? 太师金说:可惜了,你的老师会陷于困境啊。
颜渊问:为什么呢? 太师金说:刍狗是古代用于祭祀的一种物品,还没有用来祭祀时,被装在竹筐中,盖着锦绣绸缎,祭祀者还要先斋戒才能迎接它等到祭祀结束之后,刍狗就没什么用了,路上的行人踩踏它的头和背,捡柴的人把它拿去当柴烧掉了如果有人把这些用过的刍狗再收拾起来,放到竹筐,然后用锦缎绸缎盖起来,饮食起居都在它的旁边守候着,那么这些人不是疯了,也会做噩梦的 太师金接着说:现在你的老师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把先王祭祀用过的刍狗,聚集弟子来学习和拜读,还把这些思想传播到各国于是,他在宋国的树下讲学,树被砍了;到了卫国,事迹都被抹杀;他在商地和周地都陷于困境,就是这个原因啊 在水上前行,最好用船,在陆地上前行,最好用车如果你认为船在水上可以前行,于是把它推到陆地上,那这一辈子也走不了几步古代与现代相比,不就是水和陆地的区别吗?周朝和鲁国相比,不就是船和车的区别吗?现在你的老师孔子,希望将周朝的制度推行到鲁国,就好像把船推到陆地上行走一样,不但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他不懂得万物都是流转变迁,而且永无穷尽的道理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材料3 《谏太宗十思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材料4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老子以动态、发展发展的眼光认识宇宙万物的方式,那我们能否用它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呢?总结:辩证思维或许不能帮我们直接提升考试分数,但它却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过完一生因为人生是由无数道选择题组成,全面的看问题,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认识宇宙万物,也许会让我们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倘能如此,这就是今天这堂课的意义所在了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