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瘀血学说【广州中医药大学】.pdf
59页瘀血学说瘀血学说 一、瘀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一、瘀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对瘀血概念和本质的认识;(一)对瘀血概念和本质的认识; (二)对瘀血病因的认识;(二)对瘀血病因的认识; (三)对瘀血诊断的认识;(三)对瘀血诊断的认识; (四)对瘀血论治的认识;(四)对瘀血论治的认识; 二、瘀血学说的临床应用二、瘀血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对瘀血概念和本质的认识(一)对瘀血概念和本质的认识 瘀: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瘀,积血也瘀,积血也 “瘀血”一词始见于“瘀血”一词始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瘀”、“血瘀”、“瘀血”、“瘀血证”“瘀”、“血瘀”、“瘀血”、“瘀血证” * * 瘀血瘀血 传统中医的认识:传统中医的认识: 是指“血行失度”,即血在脉中循行流动失去正常的度是指“血行失度”,即血在脉中循行流动失去正常的度 现代活血化瘀研究认为:现代活血化瘀研究认为: 是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体内存留离经之血,并由是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体内存留离经之血,并由 此而产生的机体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病理改变此而产生的机体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病理改变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瘀血的本质:与血液循环和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瘀血的本质:与血液循环和微 循环障碍、血栓形成、代谢失调、免疫功能障碍、血循环障碍、血栓形成、代谢失调、免疫功能障碍、血 液流变性异常、体液调节功能和内分泌紊乱等有关。
液流变性异常、体液调节功能和内分泌紊乱等有关 * * 瘀血证瘀血证 传统中医的认识:传统中医的认识: 是指“血行失度”所致的各种有关的临床综合病症是指“血行失度”所致的各种有关的临床综合病症 现代活血化瘀研究认为:现代活血化瘀研究认为: 是指因瘀血内阻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是指因瘀血内阻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 对于临床尚缺乏症状或体征,而表现有高凝滞血症或高凝血功能状态对于临床尚缺乏症状或体征,而表现有高凝滞血症或高凝血功能状态 者,目前倾向于其属于前凝血状态者,目前倾向于其属于前凝血状态 * * 瘀血的本质瘀血的本质 1、凝滞内结之血;、凝滞内结之血; 2、离经之血;、离经之血; 3、污秽之血;、污秽之血; 1 1、凝滞内结之血:、凝滞内结之血: 是指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是指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 内经内经:“血滞则不通”、“血凝而不流”:“血滞则不通”、“血凝而不流” 金匮金匮:“内结为瘀血”:“内结为瘀血”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流变性异常: 红细胞的流变性异常,白细胞的流变性异常; 有人认为白细胞流变性异常对血液的粘稠聚凝反 应较之红细胞流变性更敏感、准确。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输出量、每搏量、心指数、各器官血流量、甲 皱、球结膜、舌等微循环的改变 血栓形成及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及动脉管腔狭窄: 血小板形态功能的改变、凝血活性增强、抗凝血活性降 低;动脉壁脂质沉积、管璧平滑肌细胞过渡增生及血小 板聚集等造成动脉管腔狭窄 2 2、离经之血:、离经之血: 是指血离经脉,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丧失正常血液功能,停留体是指血离经脉,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丧失正常血液功能,停留体 内成为病理产物之血内成为病理产物之血 血证论血证论:“离经之血,与好血不相合,是谓瘀血离经之血,与好血不相合,是谓瘀血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各种出血各种出血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外源性凝血 系统被启动(组织严重破坏,大量组系统被启动(组织严重破坏,大量组 织因子进入血液)织因子进入血液)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某些脏器的血管畸形,各种新生物的血供,脏器移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某些脏器的血管畸形,各种新生物的血供,脏器移 植,血管搭桥再通等植,血管搭桥再通等 供血不足、缺氧导致“无出血性离经之血”供血不足、缺氧导致“无出血性离经之血” 子宫内膜异位、宫外孕、子宫肌瘤、功血、产后恶露不尽等。
子宫内膜异位、宫外孕、子宫肌瘤、功血、产后恶露不尽等 3 3、污秽之血:、污秽之血: 是指已丧失正常血液的功能,并停留体内致瘀之血是指已丧失正常血液的功能,并停留体内致瘀之血 内经内经:“恶血”、“衃血”:“恶血”、“衃血” 证治准绳证治准绳:“污秽之血为瘀血”:“污秽之血为瘀血” “百病由污血者多”“百病由污血者多”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外源性“污秽之血”:外源性“污秽之血”: 由生物、理化等因素所“污染”的血液,如各种由生物、理化等因素所“污染”的血液,如各种 致病微生物及其内毒素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纤溶系致病微生物及其内毒素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纤溶系 统、激肽和补体系统等;许多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统、激肽和补体系统等;许多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 如如CO与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创伤、大手术、大气压改变等物理因素,启动外源或创伤、大手术、大气压改变等物理因素,启动外源或 内源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 内源性“污秽之血”:内源性“污秽之血”: 由重要脏器衰竭引起自身代谢产物在血中堆积;由重要脏器衰竭引起自身代谢产物在血中堆积; 如尿毒症、肝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如尿毒症、肝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复合性“污秽之血”:复合性“污秽之血”: 以上两者并存,常见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以上两者并存,常见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 病:如肾炎、硬皮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疾病抗病:如肾炎、硬皮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疾病抗 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 组织中 血瘀的病理生理本质是氧供障碍血瘀的病理生理本质是氧供障碍 组织细胞氧供能否得到保证,首先取决于血液循环的好坏:组织细胞氧供能否得到保证,首先取决于血液循环的好坏: 带有血管切断性质的疾病(如伤口)是最严重的血瘀;带有血管切断性质的疾病(如伤口)是最严重的血瘀; 血运障碍引起的器官功能失调属瘀;血运障碍引起的器官功能失调属瘀; 心肌梗死、血栓性脉管炎直接影响血供属瘀;心肌梗死、血栓性脉管炎直接影响血供属瘀; 坏死组织无血供,水肿组织限制了弥漫出毛细血管的坏死组织无血供,水肿组织限制了弥漫出毛细血管的 氧向组织细胞的运送,属瘀;氧向组织细胞的运送,属瘀; 纤维组织增生及良性肿瘤中基质多、血管少,属瘀;纤维组织增生及良性肿瘤中基质多、血管少,属瘀; 恶性肿瘤血运极为丰富,但仍不能满足生长过度旺盛恶性肿瘤血运极为丰富,但仍不能满足生长过度旺盛 的肿瘤细胞的需要,故属瘀;的肿瘤细胞的需要,故属瘀; 紫绀的出现必须有皮肤总的静脉血量(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加或血氧饱紫绀的出现必须有皮肤总的静脉血量(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加或血氧饱 和度的下降。
在紫绀形成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值要较相对值来得重和度的下降在紫绀形成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值要较相对值来得重 要(在毛细血管中平均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超过要(在毛细血管中平均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超过50g/L时紫绀才变得明显)时紫绀才变得明显) 贫血,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但紫绀可不出现;贫血,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但紫绀可不出现; 红细胞增多症,存在高的血氧饱和度时,紫绀仍可表红细胞增多症,存在高的血氧饱和度时,紫绀仍可表 现出来;现出来; 周围性紫绀,是由于血流速度慢和组织用氧过度所致;周围性紫绀,是由于血流速度慢和组织用氧过度所致; 中心性紫绀,是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存在异常中心性紫绀,是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存在异常 血红蛋白所致;血红蛋白所致; (二)对瘀血病因病理的认识(二)对瘀血病因病理的认识 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 寒寒 热热 气(气滞、气虚)气(气滞、气虚) 外伤或出血外伤或出血 其他(七情过激、劳逸失度、饮食不节、其他(七情过激、劳逸失度、饮食不节、 久病、怪病、失治等)久病、怪病、失治等) (三)对瘀血诊断的认识(三)对瘀血诊断的认识 1、病史(病程、病因)、病史(病程、病因) 2、症状(疼痛、少腹胀满、神经精神症状等)、症状(疼痛、少腹胀满、神经精神症状等) 3、体征(舌质、瘀斑、出血、肿块、脉象)、体征(舌质、瘀斑、出血、肿块、脉象) 4、现代瘀血诊断的研究:、现代瘀血诊断的研究: *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 诊断常用的一些指征诊断常用的一些指征 目征、耳征、腹征、腭粘膜征等目征、耳征、腹征、腭粘膜征等 中国标准(中国标准(19861986年)年) 一、主要依据:一、主要依据: 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
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幻灯片幻灯片 2、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 3、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 性包块,组织增生性包块,组织增生 4、血管异常,人体各部位的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异常,人体各部位的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 5、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 瘀斑等,或血性腹水瘀斑等,或血性腹水 6、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等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等 7、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幻灯片幻灯片 67 8、脉涩,或结、代,或无脉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二、其它依据:二、其它依据: 1、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 2、肢体麻木或偏瘫肢体麻木或偏瘫 3、精神狂躁精神狂躁 4、腭粘膜征阳性(血管曲张、色调紫暗)腭粘膜征阳性(血管曲张、色调紫暗)。
三、实验室依据:三、实验室依据: 1、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 2、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流变性异常 3、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 4、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 5、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流动力学障碍 6、病理切片示有瘀血表现等病理切片示有瘀血表现等 7、特异性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特异性新技术显示血管阻塞 四、判断标准四、判断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血瘀证: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血瘀证: 1、具有主要依据二项以上具有主要依据二项以上 2、具有主要依据一项,加实验室依据二项或其他依据、具有主要依据一项,加实验室依据二项或其他依据 二项 3、具有其它依据二项以上,加实验室依据一项具有其它依据二项以上,加实验室依据一项 说明说明 临床血瘀证常有兼证,如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临床血瘀证常有兼证,如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痰阻血瘀或寒凝血瘀等,临床可根据中医理论及其他痰阻血瘀或寒凝血瘀等,临床可根据中医理论及其他 有关标准进行辨证,作出兼证诊断有关标准进行辨证,作出兼证诊断 19881988年:年: 1、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2、典型涩脉或无脉典型涩脉或无脉 3、痛有定处(或久痛、锥刺性痛或不喜按)痛有定处(或久痛、锥刺性痛或不喜按) 4、瘀血腹证瘀血腹证 5、癥积 6、离经之血(出血或外伤瘀血)离经之血(出血或外伤瘀血) 7、皮肤粘膜瘀血斑、脉络异常皮肤粘膜瘀血斑、脉络异常 8、痛经伴色黑有血块或闭经痛经伴色黑有血块或闭经 9、肌肤甲错肌肤甲错 10、偏瘫麻木偏瘫麻木 11、瘀血狂躁瘀血狂躁 12、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 说明说明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