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名著导读.ppt
110页一、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 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论语》,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其父叔梁纥,其母颜氏 名徵在3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 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 理牲畜)直到50岁时才做了主管司法的司寇 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 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他一 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思想核心为“仁”,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 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 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循循善 诱,因材施教,他的弟子相传有3 000人,著名的有70余人 同时,他还整理《诗》《书》《礼》《乐》《周易》等古代文 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历史著作。
二、相关知识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哲学思想及 教育原则等《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封建时代人人必 读的书东汉将其列入“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 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 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现存《论语》共20篇,各篇的题目并无特定的含义,一 般都是以每篇第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的 内容相当丰富,涉及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艺术、宗教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见解、社会理想和 教育主张,它是一本儒家思想的“教科书”,也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依据各篇的内容如下:,《学而》篇共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 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 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的内容 《为政》篇共24章,内容主要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 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名句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八佾》篇共26章,内容主要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 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 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的政治道德主张名句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成事不 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等 《里仁》篇共26章,内容主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个人的 道德修养、孝敬父母等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句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公冶长》篇共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名句有“朽木 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雍也》篇共30章,内容涉及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庸 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和如何培养“仁德”的 一些主张名句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述而》篇共38章,内容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 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等名句有“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泰伯》篇共21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 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教育思想、道德思想的具 体内容等名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 善”“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子罕》篇共30章,内容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 弟子对其师的议论等名句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等 《乡党》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 行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 的正人君子名句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 言”等。
《先进》篇共26章,内容涉及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及“过 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和孔子 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等名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颜渊》篇共24章内容涉及为仁、为政以及处事的道理 办法等名句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子路》篇共30章,内容包括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等名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 达”“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 《宪问》篇共44章,内容包括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 “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名句有“见利思义,见危授 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 惧”等《卫灵公》篇共42章,内容涉及孔子的“君子小人”观、 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等名句有“无为而治”“人无远虑,必 有近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小不忍则乱大 谋”“当仁,不让于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不 同,不相为谋”等 《季氏》篇共14章,内容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名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等《阳货》篇共26章,内容包括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仁 的进一步解释,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 名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等 《微子》篇共11章,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 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名句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等《子张》篇共25章,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 的精神、对殷纣王的批评、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 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等名句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 仕”“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等 《尧曰》篇共3章,主要谈到尧、舜、禹、汤的善政和孔 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名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 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 民任焉”等《论语》虽然只有12 700多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在 政治、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 见解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1.孔子很重视“周礼”,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经典链接】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译文】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 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 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 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 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愿意照您的这些话去做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译文】樊迟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时要恭恭敬敬,在外办事的时候要认真谨慎,待人接物时要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 “忠”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认真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2.在孔子看来,“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 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经典链接】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 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去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的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在诸侯做官、为诸侯做事时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时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算是仁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简直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行仁的方法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3.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 的思想,并将 “仁”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 度他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的最主要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关注民众需求,宽刑法而重教化经典链接】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为政》)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 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