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农村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25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农村初中教育情况分析比较项目本一本二本三专科同安区高考294407801970同安按中考划线2712611527翔安区高考584166511473翔安按中考划线221153313351、、2010年高考与年高考与2007年中考情况比较(人数)年中考情况比较(人数)2、、2007-2010年每年因录取人数不足,厦门市每年有一所农村高中停止高中年每年因录取人数不足,厦门市每年有一所农村高中停止高中办学;办学;3、两所农村职业高中的办学、两所农村职业高中的办学“违规办学违规办学”效率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成功案例分析•案例案例1:厦:厦门市彭厝学校市彭厝学校郑明加明加•郑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朋友:我的学生就是我的朋友•案例案例2:厦:厦门竹竹坝中学中学代代课教教师 陈老老师• 陈说:离开他:离开他们是我一生的无奈是我一生的无奈•案例案例3:厦:厦门竹竹坝中学中学支教教支教教师 倪瑞琴倪瑞琴•倪倪说: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以学生: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以学生发展展为本本案例分析•共同点:全国农村初中教学典型分析•案例一:山案例一:山东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自主学自主学习,互相教学,共同,互相教学,共同进步步•案例二:江案例二:江苏洋思中学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因学定教,超前断后,精先学后教,因学定教,超前断后,精讲多多练•案例三:江案例三:江苏东庐中学中学•先学后先学后讲,,讲学稿的学稿的应用用案例分析•共同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一、以学生一、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的教学理念•二、以学生二、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本的课堂教学策略堂教学策略•三、以学生三、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中考本的中考试题命命题与复与复习策略策略•四、以四、以师生生发展展为本的本的农村化学教村化学教师成成长之路之路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1、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析本的教学理念分析•学生学生发展教学思想(理念)概述展教学思想(理念)概述•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精要本的教学思想精要•2、、农村学生村学生发展分析展分析•农村学生特点分析村学生特点分析•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程中的农村学生村学生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析•学生学生发展教学思想(理念)概述展教学思想(理念)概述•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是人本主本是人本主义思潮在教育思潮在教育领域的体域的体现之一,它之一,它强调学生的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展是教育的最的最终目的和意目的和意义。
以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本就是要在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教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育教学实践中体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分析•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精要本的教学思想精要•1)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就是要在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本就是要在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表位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程中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立正确的确的师生生观,确立,确立““学生是主体、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主体、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参与教学的主体、是自我教育和自我是参与教学的主体、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展的主体””的的观念•2)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就是要在教育教学本就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践中体现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具体表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两个方面:面:““一是学一是学习行行为的自的自觉性、刻苦性、性、刻苦性、积极性;二是极性;二是对教学的参与和教学的参与和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的认识、、筛选、、过滤和接受教教师在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践中应为每位学生提供展每位学生提供展现个性和个性和发挥才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才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力,促进学学生自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自主、自主求知、自主发展的互展的互动过程。
程2、农村学生发展分析、农村学生发展分析•农村学生特点分析村学生特点分析•较朴朴实:保留有中国:保留有中国农民特有的品民特有的品质•家庭教育的多家庭教育的多样化,学而化,学而优则士和士和读书无用无用论并存并存•阅读较少,社会少,社会发展的展的见识较缺少缺少•对他人的他人的评价敏感:有人价敏感:有人调查农村中学村中学87%乐学生学生认为教教师偏偏爱自自己;己;90%的的厌学生学生觉得教得教师对自己持岐自己持岐视态度•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己缺乏信心:乐学生学生84.29%上上课和做作和做作业时内心体内心体验到到““愉愉快和自信快和自信””,而,而88.57%的的厌学生上学生上课和做作和做作业时内心体内心体验到到““自自卑和无能卑和无能””2、农村学生发展分析、农村学生发展分析•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程中的农村学生村学生•朴朴实精神减少,精神减少,读书无用无用论增增强•见识有所增有所增强,但家庭城市化,但家庭城市化进程的收益影响巨大程的收益影响巨大•呈呈现明明显的同心园的同心园现状状•更加关注意教更加关注意教师、社会的、社会的评价价•更加需要更加需要纪律的律的约束束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1、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本的课堂教学特征堂教学特征•舍得舍得给学生以机会学生以机会•充分相信学生,适充分相信学生,适时多多样的的赞赏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形成互形成互动良好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亲其其师、信其道)、信其道)•教教师具具备引引领学生学生终身身发展的能力展的能力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2、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本的课堂教学策略堂教学策略案例案例1 案例案例2•教学目教学目标的的选取策略取策略•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化策略•教学教学线索的索的设计策略策略•教学形式的教学形式的设计策略策略•教学达成度的教学达成度的观察策略察策略•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设计的开放的开放设计策略策略•教学教学课堂堂练习设计和策略和策略•教学教学兴趣点趣点设计策略策略•教学教学设计和整体和整体优化策略化策略•教学教学试卷的卷的设计与与评评策略策略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1A概念——记忆——应用范围——应用练习•1B演示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概念——记忆——注意点——微观解释——练习•2A指导学生实验——报告——异常分析——得出概念——归纳方法•2B指导自学——设计验证实验——实验——异常解决——改进实验——得出结果•3A复习微粒组成——电解水微观动画——电解水模型实质——分析质量变化——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事例——学生观看分析教材实验——学生分析蜡烛燃烧、镁条燃烧的实验——分析原因。
知识传授型启发式知识传授型科学研究1型科学研究2型观念建构型案例2 酸和碱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B 一、中和反一、中和反应1、定、定义2、微、微观3、判断、判断4、、盐二、中和反二、中和反应的的应用用1、、农业2、工、工业3、医、医疗4、生活、生活 •C 1、复、复习酸和碱的性酸和碱的性质 2、学生分、学生分组实验::氢氧化氧化钡和硫酸、和硫酸、氢氧氧化化钙((浑浊液)和液)和盐酸;引酸;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分析现象,指出确象,指出确实有反有反应的的证据据3、教、教师演示:演示:氢氧化氧化钠和和盐酸混合,无明酸混合,无明显变化化4、、讨论:怎:怎样证明此反明此反应确有确有发生?生?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酚,学生提出了酚酞、石蕊、、石蕊、pH试纸等方等方法;法;5、分、分组进行行实验验证6、微、微观分析后,提出了中和反分析后,提出了中和反应的概念,的概念,并并进行化学方程式行化学方程式练习•D 1、事例引入:运、事例引入:运输浓硫酸硫酸车辆侧翻,如何翻,如何处理?(理?(讨论))2、分、分组实验::氢氧化氧化钠和和盐酸3、学生、学生讨论::现象象—分析分析—酚酚酞作用。
作用4、、动画展示:微画展示:微观分析中和反分析中和反应 5、引伸、引伸讨论::氢氧化氧化钠和硫酸;和硫酸;氢氧氧化化钙和和盐酸等,引酸等,引导学生学生发现中和反中和反应规律6、、练习: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写练习•E 1、复、复习酸、碱、酸、碱、盐性性质,从,从电离方程式的角度分析酸、碱的特点离方程式的角度分析酸、碱的特点2、引入新、引入新课:揭露道士做法;:揭露道士做法;3、、实验:(:(1)生石灰)生石灰+水,后加入水,后加入盐酸;(酸;(2))氢氧化氧化钠溶液溶液+酚酚酞,后逐滴加,后逐滴加盐酸;(酸;(3)酚)酚酞作画,作画,喷雾器器喷氢氧化氧化钠溶液,再溶液,再喷稀硫酸;稀硫酸;4、、动画分析:微画分析:微观原理原理5、完成、完成上述反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6、、归纳出中和反出中和反应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2、以学生、以学生发展展为本的本的课堂教学策略堂教学策略•教学目教学目标的的选取策略取策略•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化策略•教学教学线索的索的设计策略策略•教学形式的教学形式的设计策略策略•教学达成度的教学达成度的观察策略察策略•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设计的开放的开放设计策略策略•教学教学课堂堂练习设计和策略和策略•教学教学兴趣点趣点设计策略策略•教学教学设计和整体和整体优化策略化策略•教学教学试卷的卷的设计与与评评策略策略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3、初中化学几种、初中化学几种课型教学思考型教学思考•绪言言课•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课•概念概念课•技能技能课•实验课•社会性社会性课题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考试题命题与复习策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考试题命题与复习策略略•1、、试题、、试卷命卷命题的思考的思考•保持保持应有的水准有的水准•坚持多持多维视角的角的试题设计•注意城注意城乡差差别•2、复、复习教学的高效和有效教学的高效和有效•强化学生的思化学生的思维参与(知参与(知识记忆理解、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理解、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意化学生意识(目(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引伸拓展)明确、重点突出、引伸拓展)•23..(9分分)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
请填空: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取样:如右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取样:如右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 kg,,•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以下称为土样)•实验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土壤酸碱性的测定•(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取实验方法:取5 g土样,放人碗底加入自来水土样,放人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用玻璃棒,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充分搅拌均匀,待• 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试纸(可精确到小数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点后一位)上,上,• 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3)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分别为:3.6、、3.5、、3.7;;•(4)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①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 (填填“酸酸”或或“碱碱”)性;性;• ②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 ;;•实验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2)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500 g,分别加入,分别加入0.2 g不同改良剂和约不同改良剂和约l L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3)实验记录:见右表实验记录:见右表•(4)结果分析:结果分析:①①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 ;;• ②②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 ;;•实验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使实验目的:研究使500 g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 •(3)此实验结果的作用是:此实验结果的作用是: 。
加入的改良剂加入的改良剂重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熟石灰熟石灰草本灰草本灰有效成分化学有效成分化学式式Ca(H2PO4)2Ca(OH)2K2CO3测得的测得的pH3.110.34.1•实验1::证明酸和碱明酸和碱发生了反生了反应•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海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的依据是•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1)①、②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实验3 测量酸和碱反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程的pH、温度、温度变化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匀速逐滴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2)由图3分析,酸的碱有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四、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农村化学教师成长之路四、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农村化学教师成长之路•教教师成成长之路:之路:•1、、爱心之路(非智力因素)心之路(非智力因素)•学生学生热爱的教的教师——学生因学生因热爱教教师,,进而而热爱这个学科个学科——学生学生热爱这个学科,并个学科,并获得成得成绩•2、教学之路(教学思想、教学之路(教学思想发展之路)展之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选择——思思维教学教学——观念教学念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