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998年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52955953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5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表1 1998年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 目前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的70%要靠进口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外贸逆差有数百亿美元,1999年进口为700多亿美元,出口却仅为500亿美元先进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大体在40%到50%之间,最低的也在30%以上,中国只有25%,差距很大劳动生产率差距更大,中国只有0.338万美元/人,只相当于日本的3.2%、美国的3.5%和韩国的6.1%目前不少国内媒体声称,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外国媒体也趁机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让人觉得好像中国在制造业上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了而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还在依靠进口设备、零件发展,缺乏自主开发项目。

      许多本应由国内制造业提供设备的领域也在依靠进口      他说,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显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但大量的是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转移过来即使有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开发机构,也主要是一些需要本地化的技术工作   “中国基本上是承担了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我们还不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朱高峰强调   据报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前不久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 表2 1978、1998和1999年装备制造业产品占全国外贸出口总计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1978年 1998年 1999年 全国外贸出口总计 92.3 1837.6 1949.25 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总计 1.2 242.9 496.24 占全国外贸出口总计的比重 1.3 13.22 25.46   当今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公布的数据,1997年全球共有跨国公司4.5万家,其子公司25万家,平均一个公司拥有国外子公司5.5家这些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产品研究和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中,由世界权威性财经杂志美国(财富)每年评出的全球500强,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跨国公司总数的1%左右,但其销售额却占全部跨国公司总销售额的90%并且从行业集中度和其生产经营与其他跨国公司的相关性等经济指标来看,全球500强都有极强的代表性   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中,制造业无论从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还是利润额等指标来看,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4年的全球综合500强中制造业跨国企业达230家左右,1995年以后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从500强前10名的变化可以看出,近几年全球500强的前10名企业,1994年制造业企业有4家,1995年、1996年均占到5家,1998年上升为6家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大,在前10名中的数量继续保持在6家并且,从1996年开始制造业企业一直占据前2位(见表1)。

      而根据美国《商业周刊》资料,1999年“全球1000家”公司的前10名中,属于制造业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公司占了9家,其中美国占了7家(见表 制造水平六十年代,中国装备制造业制造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开发研制了一批新产品和重大成套装备,如3万吨级压力模锻水压机、原子反应堆和核原料加工设备、成套氮肥装置、成套炼油装置等,其中有些装备已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集中显示了新中国装备制造业提供尖端技术装备的实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装备制造业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500项以上,占全国引进技术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产50%达到80年代中后期的世界水平一些重要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如汽车280万辆以上(其中轿车120万辆以上),大中型发电设备1200万千瓦以上(火电1000万千瓦,水电2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1万台以上,金切机床10万台以上等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 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 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 国的46.4%;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 的49%、日本的38%、德国的48.5%;   在生产能力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产品“过剩”与“短缺”并存。

      据悉,同时,许多市场急需的装备产品又大量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这些差别使得中国目前的装备制造业还处在‘打小工赚小钱’的境遇,这不足以使我们同国际制造业巨头成为平等的竞争对手陆燕荪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点低,速度也比较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削弱,现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依靠进口;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仅为51.86%,约一半的生产能力闲置;主要机械产品的技术来源57%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受国外产品的冲击,一些曾经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国有大型企业当前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可以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带来极大影响 一直为我国制造业鼓与呼的朱高峰院士说:“我到沈阳看了3个企业,感到这些企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如我们的机床售价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3,价格低到如此程度令我吃惊。

      我国企业价格战越来越激烈,主要是由于技术雷同,缺乏自主创新造成的朱高峰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研究忧心忡忡:“这方面研究现在很少有人重视,若干年后,我们在装备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可能要完全依靠国外,沈阳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为消除这些差别,与会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围绕自身的比较优势,创造形成独立、完整、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加工制造体系,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融入这一体系,一方面培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的骨干力量,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还要大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制造业居全球第四位,几十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基本维持在40%;中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机器,创造了中国接近3/4的外汇收入  但是,首先,我国工业产值在全球市场的比重还不够大。

      1999年我国工业产值近5000亿美元,在全球市场的比重为5%相比,排名第四与美国的20%、日本的1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我国工业品的产量虽大,但产品品种较少、档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也较低这是因为我国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不高,真正有原创或控制核心技术的产品还不多比如2000年我国进口钢铁97亿美元,大量优质钢材、特殊钢材都需要进口近年我国虽然出口大量的电子产品,但它们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支需要进口   第三,我国目前真正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水平的制造业企业数还较少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上榜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企业2001年中国外贸200强中,前三名都是外贸代理公司,出口额最大的为61.8亿元,而出口额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只有20多亿美元从另一方面看,上海装备制造业通过近几年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加快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促使上海装备制造业向外向型转变济的影响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而且,在对外合资中,由于我们自身实力不济,外方绝对控股,显然受制于外方即使中方控股,由于我们是倾所有或倾精华投入合资公司,而外方的投入相对于其母公司是九牛一毛,一旦遭到损失,外方不过是折指,中方则是断臂或斩腰,所以,风险分担的悬殊,使中方无论控股与否,往往弱化了应有份额的决策权,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外方的附庸。

      近两年来, 6,西部大开发东西联动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发展战略,也与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 求相吻合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对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 源缺乏,土地稀缺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上海要赢得新的发展主动权,必须走出上海,积 极地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因此,上海装备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要求把自身的 技术、人才、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的资源、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以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上海工业正从重化工业后期向后丁业化过渡阶段转变这意味,未来15年上海工业结构的升级方向将与工业化国家过去30年的升级方向趋于一致,即朝着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方向发展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只会加快,不会趋缓,只会超前,不会滞后全世界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各国产业间、各大公司间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对生产资源的抢夺,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