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最新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一.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40257198
  • 上传时间:2023-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2.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最新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一a考点复习目标1、知道:体液的组成2、识记:内环境中的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缓冲物质与人体血浆pH稳态3、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4、应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5、通过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相关的生理现象b知识要点提纲1、内环境含义:是指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组成: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淋巴血浆组织液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的稳态概念:生理学家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等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原理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概念:血液中存在着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作用: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可导致疾病c重点难点突破1、体液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的总称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为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隔着一层细胞膜,两者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由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组成,除此之外还包括眼球中的房水、脑和脊髓中的脑脊液等在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隔着一层毛细血管壁,血浆和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相互渗透,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就成为组织液,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在组织液与淋巴之间隔着一层毛细淋巴管壁,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淋巴,淋巴不能再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而成为组织液,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循环而成血浆所以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下图表示血浆淋巴组织液2、血液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虽然主要取决于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但血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机体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但是由于组织液的流动范围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血液在组织液与各内脏器官之间运输各种物质,然后才能通过内脏器官的活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其次,血液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例如,血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可以减轻由酸性代谢引起的pH值变化;血液的比热比较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而不使温度升高过快第三,血液可以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直接刺激分布在血管上的有关感受器,如颈动脉窦中的化学感受器可以感受血液中CO2的浓度,CO2升高,化学感受器感受到CO2浓度升高的刺激后,发放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使血液中更多的CO2排出体外也可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受细胞,如下丘脑中感受温度的细胞和渗透改变的细胞为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d典型例题讲解【例1】(1998高考试题)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解析】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选项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中的成分选项B、C、D中的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氧,乙酰胆碱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BCD【例2】(2001年广东高考试题)血液中O2+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结合这一反应过程判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的O2压力差 B.运动时,在肌肉中反应向左进行加快C.血液中的O2全部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D.在一定范围内,O2与血红蛋白结合随O2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解析】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性质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选项A、D是正确的运动时,肌肉中的耗氧量增加,因此氧合血红蛋白分离,释放出氧气供肌细胞的需要,选项B是正确的在肺部O2与血红蛋白结合,还有很少一部分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因此选项C是错的答案】C 【例3】(2001年理综合)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解析】把毛细血管壁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是:膜的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和血浆是能够保持渗透平衡的但发生过敏反应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浓度相对升高,血浆的浓度相对降低,即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增高,血浆的渗透压相对下降结果使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平衡被打破坏,使血浆中的水分更多地渗透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加,出现局部浮肿答案】C【例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解析】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不能完全看作是内环境的组织部分,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所以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答案】C【例5】血浆中的水分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解析】本题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毛细血管壁,水、盐、营养物质可以在两者之间相互交换;淋巴管中的淋巴可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中2)水分通过渗透、扩散等作用被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答案】D【例6】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解析】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子、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尿酸等小分子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由这些小分子物质溶解于水中构成的渗透压,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基本相等的,但由蛋白质构成的渗透压血浆大于组织液。

      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生成组织液的动力主要是毛细血管中的血压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的阻力是很大的,所以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的血压较低,与组织液的压力基本接近组织液回渗到毛细血管中的动力主要是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构成的渗透压如果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过少,远低于7%,就会使组织液中的水分难以回渗到毛细血管,水分在组织液中积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例7】(2001年广东高考试题)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A.组织发生水肿 B.组织发生脱水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解析】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其意义是:①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②可以将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回血液;③淋巴流经淋巴结,还具有防御保护作用因此,当某一部分的毛细淋巴管阻塞后,会引起所属于区域的组织水肿和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数量增加答案】AC【例8】当人屏息一段时间后,会明显地表现出( )A.呼吸作用加强 B.气体扩散速度减慢C.呼吸运动加强 D.细胞内呼吸减弱【解析】人屏息一段时间后,由于体肺中的CO2不能通过呼吸运动扩散到外界环境中,血液中CO2的浓度会升高,这时较高浓度的CO2刺激了动脉窦中的化学感受器,使该种化学感受器的发放的频率增加,经相关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呼吸中枢后,对呼吸中枢有极强的兴奋作用,从而使呼吸运动加快加强,使肺泡中更多的CO2排出体外,导致肺泡中的CO2浓度迅速下降,此时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便可扩散到肺泡中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

      选项D中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指有氧呼吸,当人屏息一段时间后,由于外界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而体内的氧气由于有氧呼吸的消耗而减少,此时应对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人体的外表是表现不出来的气体扩散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分压差,分压差越大,扩散的速度也越快,但在人体的外表也是表现不出来的答案】C【例9】右下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BA C血液中乳酸浓度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时间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 【解析】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内环境的其它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A【例10】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人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内环境的概念、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以及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等知识的理解综合性较强,属应用层次的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