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docx
8页精品学习资源其次部分 高中生物教材试验学问点梳理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 19 个试验可分为:〔1〕显微镜观看类试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探究性试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验证性试验:二、八;〔4〕模拟试验:五、十一、十六;〔5〕调查类试验:十四、十八;试验一 观看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必修一 P26〕1、原理、步骤、结论2、试验留意事项(1) 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 【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防止颜色的干扰】(2) 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3) 几种试剂在试验中的作用①0.9%NaCl 溶液 〔 生理盐水 〕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状;②8%盐酸:a. 转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 使染色体中 DNA与蛋白质分开, 有利于染色;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 现配现用 ;试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必修一 P18〕1、试验原理及步骤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试验留意事项〔1〕 复原糖鉴定试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复原糖含量高;【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 〔 含淀粉 〕 、甘蔗、甜菜 〔 含蔗糖 〕 ;】 〔2〕 唯独需要加热:复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假设不加热就无砖红色沉淀显现;(3) 非复原糖 〔 如蔗糖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 [Cu〔OH〕 2 的颜色 ] ;(4) 唯独需要显微镜—— 脂肪鉴定,试验用 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5) 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 〔 先加 A 液,后加 B 液〕 ;试验三 用显微镜观看多种多样的细胞 〔必修一 P7〕1、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镜使用的留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视野范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试验四 观看线粒体和叶绿体 〔必修一 P47〕1、试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看;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看;2、试验材料:①观看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看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3、留意问题①试验过程中的暂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②选鲜类、黑藻类叶:由于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晰,可取小叶直接制片;试验五 通过模拟试验探究膜的透性 〔必修一 P60〕1.渗透系统的组成 〔 如图 〕 及条件(1) 半透膜:可以是具挑选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2) 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2、留意事项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②到达渗透平稳后,只要存在液面差 Δh,就 S1 溶液的浓度仍大于 S2 溶液的浓度;③假设 S1 为 10%蔗糖溶液, S2 为 10%葡萄糖溶液 〔 假设都不能透过半透膜 〕 ,就水分子由漏斗进烧杯使漏斗液面下降;试验六 观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 〔必修一 P61〕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 2 、流程3、质壁别离发生的条件:活的植物细胞、大液泡、浓度差4、质壁别离的缘由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的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步别离;5、特殊提示〔1〕必需挑选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看;〔2〕假设用 50%蔗糖溶液做试验,能发生质壁别离但不能复原,由于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3〕假设用尿素、 KNO3 等溶液会显现自动复原现象;试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必修一 P78〕1、酶的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试验过程分析〔2〕试验留意事项试验时必需用新奇的肝脏作试验材料, 假设不新奇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可能在细菌的作用失活;2、酶的专一性该试验探究中的自变量可以是反应物不同,也可是酶种类不同;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试验过程分析〔2〕试验留意事项①由于过氧化氢酶受热会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底物;②由于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加热,所以应用碘液检测因变量;4、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摸索: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为底物探究 pH 的试验? 答: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这对于判定淀粉酶能否使得淀粉水解显现干扰;故不能使用;试验八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别离 〔必修一 P97〕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2、别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别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溶解并提取色素; 层析液:别离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中和液泡破旧时释放的有机酸,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4、别离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黄 a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试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必修一 P91〕1、原理:有氧条件: C 6H12O6+ 6O2+ 6H2O6 →CO2+ 12H2O+能量无氧条件: C 6H12O6 → 2C 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2、检测:〔1〕检测 CO2 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试验十 观看细胞的有丝分裂 〔必修一 P115〕1、材料:洋葱根尖〔或葱,蒜〕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育〔 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解离液〕→漂洗〔清水洗 3min 〕→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制片3、观看:〔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看: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留意问题:〔1〕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正确时间是何时?为何?答:由于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 10 时到下午 2 时;由于此时细胞分裂活跃;〔2〕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答:解离和压片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别离开来; 再加一块载玻片是防止盖玻片被压破;〔3〕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4〕为何要漂洗? 答:洗去盐酸便于染色;〔5〕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答:由于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 排列紧密;〔6〕所观看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 答:不能, 由于观看时细胞已死亡, 只停留在某一时期;〔7〕观看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答:不能, 由于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再分裂;〔8〕假设观看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可能的缘由是什么?答: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等;试验十一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必修一 P110〕 [ 模拟探究细胞外表积与体积的关系 ]1、试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 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 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2、结论:琼脂块的外表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试验十二 观看细胞的减数分裂 〔必修二 P21〕1、方法步骤:低倍镜观看→高倍镜观看→绘图2、争论:〔1〕如何判定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仍是减数其次次分裂?答:减数第一次分裂会显现同源染色体联会、 四分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别离、 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中期, 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 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 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其次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 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中期, 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试验十三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必修二 P88〕1、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细胞中染色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体数目加倍;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 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 4℃〕,诱导培育 36h;-1cm,用卡诺氏液中浸泡 0.5-1h ,固定细胞的形状,再用 95%的酒精冲洗 2 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看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 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转变的细胞;3、争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像之处? 答: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其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试验十四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必修二 P91〕1、要求:调查的群体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运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 ×100%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试验十五 探究植物生长调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必修三 P51〕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α - 萘乙酸〔 NAA〕, 2,4-D, ,苯乙酸〔 IPA〕,吲哚丁酸〔 IBA〕2、方法: 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 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 5s〕,深约即可;3、预试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试验进行探究 , 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试验;4、掌握无关变量:如处理的时间长短应当一样 , 所用到的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等;试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3、结果:试管内发生显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显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试验十七 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必修三 P68〕1、试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育基来培育,其增长情形与培育液中的成分、空间、 pH、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