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训练】《苏州园林》同步习题第二课时.docx
7页《苏州园林》测试习题第二课时1.课内精读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 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④没有修 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 这是缺乏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 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 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B.讲究色彩的绚丽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D.讲究结构严谨(3)文段中“这是缺乏取的”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第一段的结构是 o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O(4)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 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5)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6)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选文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选文第 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7)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中的“深度”的意思是什么? “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能否除掉?为什么?2.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宗白华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兴旺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 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 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 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 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 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 美的感受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 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 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 增多了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 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 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 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 “望”,为了得到和 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 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 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 四射之烂漫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 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 征。
1) (2分)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2) (2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 具备那两种功能?(3) (2分)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4) (3分)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 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5) (1分)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6) (2分)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参考答案第二课时(1) 案:(1)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二段说明苏州园 林花墙和廊子的特点2) A(3) “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总分 打比方 作 比拟举例子(4)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霞在画意5) “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子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 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6)着眼在画意层次丰富、景致幽深(7)向下或向里的距离 不能。
大多”在句中起限制作用,以区别“全部” 除掉后就不准确分析】这篇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接着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 特点,接着具体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 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选文主 要介绍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以及花墙和廊子为到达图画 美的效果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解答】(1)此题考查说明文段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的基础上, 寻找段落的中心句去作作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每段都使用总分的结构来写作, 所以段首的句子交代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此题的答案2)此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后句中“这”指代的内 容,根据前后句子意思,可以看出“这”指代的就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而这种情况是“中国画审美观点中缺乏取的”,这就说明中 国审美观点中最切忌对称这种呆板的美应选:Ao(3)此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写作结构及说明方法的判断第一问,某句话 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这句话的前面或是后面根据前后句子的意思,可 知“这”指代的内容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第二 问,根据文段的第一句话与后面内容之间的关键,可以看出第一句总体交代本段 的内容,然后具体展开说明,所以是总分结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既有打比方,同时又有作比拟的说明方法;接着又举了 儿个园中的藤萝,来具体说明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4)此题考查句子说明内容的分析本段主要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 木也着眼于画意”,段落中的②〜④句重点说明的是在“栽种”树木方面着眼于 画意,然后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 句,列举几个园中的藤萝来表现苏州园林在修剪树木方面也着眼于画意5)此题考查说明语言特点的分析题干所给的句子,其中的“寂寞” 一词 是拟人化的写法这就表达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性、科 学性外,也可以出现生动性,目的是让读者理解更容易,感受更深刻结合句子 内容来看,就是以“寂寞”一词来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可以 看出绿树与不同的花,不会感到单调6)此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第五段也就是选文的第一段,作者的说明对 象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根据段首句,即可看出其特点为:”着眼在画 意”第六段也就是选文的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花墙和廊子”,根据其中的“有 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 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可以看出花墙和廊子的特点是层次多子,景 致更深了。
7)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说明语言准确性的理解深度”指的就是向下 或向里的距离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一句中的“大多”意思是大局部, 表示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廊子都如此,还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删去,就变 成了所有的廊子两边都是无所依傍的,这样就与事实不相符答题最后一定要强 调一下,这个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点评】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 服力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④作比拟:把—和—加以比拟,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打比方:将 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 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 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2.答案:(1)(2分)可行、可游、可居((1分),少一个扣0.5分);可望(1分)(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
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2) (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3) (3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1分),又“可望” (1分),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1分),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 近即可)(1分)不是…而是…(4) (2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错一字扣1分)【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引出说明内容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接着介绍了建 筑的空间美感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最后指出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表达了中 国一般艺术的特征解答】(1)第三段“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 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 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所以据此填写即可2)根据第④段“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 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 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 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 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内外发生交流所以窗子有通透功能,而每个窗子都等 于一幅小画,所以还有审美功能。
3)此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解答结构上的作用,可以从位置入手,因为 第七段位于中间,所以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走廊、窗子的介绍,引 起下文的亭台楼阁的介绍4)根据对第三段的内容的理解,因为中国园林建筑应该遵循可行、可游、 可居、可望的思想,而中国民间老式房子有天井、院子,符合中国园林建筑中的 可居、可望的思想,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园林5)划线句中的“这亭子本身就是画”和“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 画”是选择关系,填写的是选择性的关联词语,据此填写6)根据背诵积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据此即可写出具有“可望”的审美效果的 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 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 体会理解,进行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