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大学铁道工程考试重点2013版.docx
4页1.轨道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等组成2.铁路通过能力铁路通过能力该铁路线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其现有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够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3.轨道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等组成4.为适应钢轨热胀冷缩的需要,在钢轨接头处要预留轨缝预留轨缝应满足如下条件: 1.当轨温达到当地最高轨温时,轨缝应大于或等于零,使轨端不受挤压力,以防温度压力太大而胀轨跑道; 当轨温达到当地最低轨温时,轨缝应小于或等于构造轨逢,使接头螺栓不受剪力,以防止接头螺栓拉弯或拉断构造轨缝是指受钢轨、接头夹板及螺栓尺寸限制,在构造上能实现的轨端最大缝隙值5.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框架的基础,具有以下功能 (1)承爱来自轨枕的压力并均匀地传递到路基面上; (2)提供轨道的给横向阻力,保持轨道的稳定;\ (3)提供轨道弹性,减缓和吸收轮轨的冲击和振动; (4)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及减少基床病害; (5)便于轨道养护维修作业,校正线路的平纵断面6.道床断面包括道床厚度、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三个主要特征\ 7.无砟轨道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其高稳定性、高平顺 性和少维修等优点 8.铁路运营条件以行车速度、轴重和运量三个参数来反映 9.我国正线轨道类型:分为:特重型、重型、次重型、中型、轻型 10.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
11.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 16mm 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12. 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斜接. 自由内接. 楔形内接 13. 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1. 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 2. 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 式通过; 3. 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14.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在设置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 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方法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 的方法前者使用较普遍,后者仅在建筑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15. 缓和曲线(transition curve)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或不同半径的圆曲线之间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为使列车安全、平顺、舒适地由直线过渡到圆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要设置缓和曲线16. 缓和曲线具有以下几何特征: 1. 缓和曲线连接直线和半径为 R 的圆曲线,其曲率由零至 1/R 逐渐变化 2. 缓和曲线的外轨超高,由直线上的零值逐渐增至圆曲线的超高度,与圆曲线超高相连接。
3. 缓和曲线连接半径小于 350m 的圆曲线时,在整个缓和曲线长度内,轨距加宽呈线性递增,由零至圆曲线加宽值 因此,缓和曲线是一条曲率和超高均逐渐变化的空间曲线17. 单开道岔由转辙器、辙岔、护轨及连接部分和岔枕组成 18. 直通吸引范围直通吸引范围直通吸引范围直通吸引范围直通吸引范围::::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 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等距离的原则来划定吸引范围,即在直通吸引范围 内的运量,通过设计线要比其他路径运程短 地方吸引范围地方吸引范围地方吸引范围地方吸引范围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的经行地区 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可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的原 则来确定 19. 铁路运输能力用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来表示铁路运输能力用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来表示 通过能力通过能力(capacity of track)线路上每昼夜能通过的列车对数(单线)或列车数 (双数) 铁路输送能力铁路输送能力(traffic capicity)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货物的吨数或旅客人数铁 路的输送能力应当大于经济调查得到的相应年度货运量或客流量,并保留一定的储备 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部门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1] 20.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机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列车制动力 21. 机车牵引力是以轮周牵引力为计算标准,即以轮周牵引力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 大小 22. 机车运行的三种工况,牵引运行,惰力运行,制动运行 23. 牵引质量 就是机车牵引的车裂质量,也叫牵引吨数 新线设计以及运营线新线设计以及运营线上,一般情况下均是按列车在限制坡道限制坡道上,以机车的计算速度计算速度作 等速运动等速运动为条件确定牵引质量 快速线上快速线上,有时按列车在平直道上平直道上的最高速度最高速度运行,并保有一定的加速度余量保有一定的加速度余量为条件 确定牵引质量 24. 限制牵引质量的限制牵引质量的条件包括:起动条件,车站到发线有效长条件和车钩强度条件.25. 影响牵引吨数的主要技术标准: 牵引种类和机车类型,限制坡度, 到发线有效长度.26. 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数目., 车站分布, 闭塞方式27. 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 : 最小曲线半径, 机车交路,其他主要技术标准 28. 闭塞方式:铁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利用信号设备等来管理列车在区 间运行的方法 29. 闭塞方式的三种方法:人工闭塞,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 30.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 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应力争节约资金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应力争节约资金),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31. 列车运行轨迹有如下特点列车运行轨迹有如下特点 1 列车运行轨迹应当是连续且圆顺的 2 其曲率是连续的 3 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 32. 最小夹直线长度的要求最小夹直线长度的要求 1 保障线路养护维修的要求 2 车辆横向摇摆不至影响行车平顺 3 车辆振动不至影响旅 客舒适 33. 圆曲线半径选用原则圆曲线半径选用原则 1 因地制宜、由大大小合理选用 2 结合线路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 3 慎用最小曲线半径 34. 曲线半径对工程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 地形困难地段,采用较小的曲线半径一般能更好的适应地形变化,减少路基,桥涵, 隧道的工程数量,对降低工程造价有显著的效果,但也会相应引起运营费用而增加 增加线路长度,减低黏着系数,轨道需要加强,增加解除导线的支柱数量 35. 曲线半径对运营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 增加轮轨磨耗,维修工作量加大,行车费用增高 36. 线路的设计最大坡度线路的设计最大坡度是由货物列车质量要求决定的,在单机牵引路段称限制坡度,在 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路段称加力牵引坡度 37. 最大坡度最大坡度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铁路技术标准,他对设计线的输送能力,工程数量, 运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有时甚至决定线路的走向。
38. 线路的最大坡度值线路的最大坡度值主要取决与列车的牵引功率,牵引特性,制动性能 39. 限制坡度限制坡度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后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 坡度它是限制坡度区段的最大坡度, 40. 影响限制坡度选择的因素:影响限制坡度选择的因素:1 铁路等级 2 运输需求和机车类型 3 地形条件 4 邻线的牵 引定数 5 符合《线规》的规定 41. 加力牵引坡度:加力牵引坡度:是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规定牵引吨数的铍铜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 上,最后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它是客货共线铁路加力坡度路段的最大坡 度 42. 竖曲线:竖曲线:路纵断面的边坡点数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平顺设置的与坡段直线相加的 竖向曲线(抛物线型、圆弧型竖曲线) 43. 竖曲线半径的限制条件竖曲线半径的限制条件 1 旅客舒适条件 2 保证车轮不脱轨条件 3 保证列车不脱钩条件 4 附加纵向力限制的竖曲线半径 5 养护维修条件 44. 设置竖曲线的限制条件设置竖曲线的限制条件 1 需要设置竖曲线的最小坡度代数差 2 竖曲线不应于缓和曲线 相叠加 3 竖曲线不应设置在明桥面上 4 竖曲线不应与道岔重叠 5 竖曲线不应与平面曲 线重叠 45. 最大坡度折减最大坡度折减线路纵断面设计时,在需要用足限制坡度和加力牵引坡度的路段,当平 面上出现曲线和遇到长于 400m 的隧道时,因为列车附加阻力增大和轮轨间黏着系数降 低,而需要将最大坡度值减缓,以保证普通货物列车受到的总阻力和机车所能产生的 牵引力相等,使列车能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通过该路段。
46. 在曲线地段曲线地段,类车受到的坡度阻力和曲线阻力之和,不得超过最大坡度的坡度阻力, 以保证列车以不低于计算速度运行 47. 铁路定线(railway location) 在地形图上或地面上选定铁路线路方向,确定线路的 空间位置通过定线,决定有关设备与建筑物(桥涵、隧道、路基、车站、道口等建 筑物)的分布和类型 48. 影响铁路定线的自然条件影响铁路定线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文,工程地质,土壤及植物 49. 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 1 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径地区建设的配合 2 设计线的经济效 益和运量要求 3 自然条件 4 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 50. 线路走向选择的选择要点线路走向选择的选择要点经济定线的影响 2 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 3 通过工矿企业的选定 4 交通走廊选择 5 中间站站址的影响 6 长大复杂桥址选定 7 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 8 地质条件的影响 51. 车站按技术作业车站按技术作业和设备的不同分为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区段站和编组站告诉 客运专线铁路分为越行站,中间站,始发站中间站按车站运量大小分为大中小型车 站 52. 缓坡地段缓坡地段: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 这时主要矛盾在平面一方,只要注意绕避平面障碍,按短直方向定线既可的到合理的 线路位置 53. 紧坡地段:紧坡地段:线路不仅受平面障碍的限制,更要受高程障碍的控制,主要矛盾在纵断面这 一方54.紧坡地段选线要点紧坡地段选线要点:1 紧坡地段通常应用足最大坡度定线 2 为使线路达到预定高度, 需要用足最大坡度结合地形展长线路称为展线 3 在坡度设计上适当留有余地 4 展线地 段一般不采用反向坡度 5 一般从困难地段想平易地段引线 55. 展现方式 1 套线 2 灯泡线 3 螺旋线 56. 技术经济方案,原则:完成规定运输任务,不遗漏有比较价值的方案,各方案应同等 精度的基础上比较。
57. 选线设计汇总,通常要从,技术特征,工程条件,运营条件,经济效果等方面对方案 进行评价和比选 58. 方案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包括投资和运输支出等数据 59. 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 60. 车站按其技术作业和作业性质的不同,客运专线铁路可分为越行站,中间站,始发站, 客货共线分为,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 61. 车站的任务:1 铁路运输的各种客货运业务 2 铁路运输的条件技术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