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doc
7页第一章提纲1、 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地球上的水,可以液态,固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2、 成人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重量的4/5是水分生物体含水量(质量分数):水母 98%、黄瓜95%、草本植物 70%~85%、一动物 70%~80%、物风干的种子 15%以下 3、 3种循环方式:1、海上内循环 2、海陆间循环 3、内陆循环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径流) 4、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5、 水的重要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液态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沸点:100℃ 凝固点:0℃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6、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单位:克/厘米3或千克/米3)1克/厘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是1克/厘米3或1000千克/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也有相同的) 7、 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积压而产生的压力特点:1、与物体表面接触 2、与物体表面垂直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1、压力的大小 2、接触面积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单位:帕斯卡(Pa)1帕=1牛/米2还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增大压强方法:1、减小受力面积 2、增大压力减小压强方法:1、增大受力面积 2、减小压力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跟水一样,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用于气体浮力计算):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9、 F浮=G排液=ρ液g V排液下沉:F浮<G 悬浮:F浮=G 上浮:F浮>G 漂浮:F浮=G 10、 溶液: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溶液: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发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1.均一:溶液的各个部分完全一样2.稳定:当条件(温度、水不蒸发等)不变时,自身也不变。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或悬浮液)分散质为固体小颗粒小液滴分散到液体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或乳状液)分散质为液体小液滴悬浊液、乳浊液中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它们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11、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溶解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室温(20℃)时物质的溶解度在10克以上,我们一般称它为易溶物质;1~10克为可溶物质;0.01~1克为微溶物质;小于0.01克为难溶物质特殊:氢氧化钙(熟石灰)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12、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100% 13、 溶液在稀释和浓缩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m浓A浓%=(m浓+m水) A稀%。
说明:m浓—浓溶液的质量 m水—水的质量 A浓%—浓溶液的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的质量分数)m质=m液-m剂 m质=m液 C% (m=ρV)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根据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即:m质前=m质后 14、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体)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的过程析出晶体方法:1、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时用)2、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时用) 15、 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这些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一个地区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面临着缺水的煎熬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16、 水的净化方法: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混合物分离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过滤法、沉淀法及蒸馏法 科学第三册第二章提纲 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范围之内,起保护作用,也带来各种天气大气温度的变化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可把大气层分为5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
大气由干洁的空气和水气杂质组对流层(0—12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热量来自地面),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状况复杂 平流层(12—5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中间层(55—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暖层(85—500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外层(500KM以上):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2. 大气层的作用可以保护地球,避免流星袭击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过度紫外线伤害水蒸气,尘埃能成云致雨 3.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一般出现春夏秋冬等季节和年的都不是天气)它反映了一个地方一段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天气的主要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比如:烈日炎炎,雷雨交加是天气,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不是 4. 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测量气温用具:气温计和百叶箱方法:放入白色的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5米,为人类正常活动的高度,放在草坪地面上,避免太阳直射产生温度误差),内有普通温度计(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一般门朝北开,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5.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摄氏度气温与生物关系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有很大影响 为什么百叶箱要涂成白色的? 因为首先百叶箱可以避免太阳,雨水等影响气温的准确测定,白色的百叶箱可以反射各种颜色光,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避免箱内温度过高,影响测定的结果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点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每天早上太阳刚要升起的时候 6. 气压:大气的压强向对侵入其中大气中的物体各个方向都有因为空气有流动性测量气压的工具有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单位有帕斯卡和毫米汞柱标准大气压是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1.01105帕斯卡或者760mm汞柱标准大气压就是一个大气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的降低而升高大气压随空气流动速度的增高而降低沸点随气压的增高而增高,降低而降低高压区:同一高度,气压高的区域高压区气压高,空气多,空气从上向下流,集中在这一高度上,因而上空空气减少,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减少,所以高压区是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同一高度,气压低的区域低压区气压低,空气少,空气从下向上流,集中在这一高度的上空,因而上空空气增多,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增多,所以低压区是阴雨天气。
一般冬天气压比夏天(水蒸气多)高;早晨气压比中午高;晴天气压比阴天高;晴天气压比阴雨天高很多物体,包括人都是内外气压平衡高原反应、飞机起飞鼓膜痛都是内外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7.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吹响低压区风速和风向是风的两个要素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风速仪测量,用风级表示 8. 湿度: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测量湿度:干湿球温度计干湿差: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9. 使用刻度:读出干球刻度,读出湿球刻度,算出温度差,对比相对湿度表 干球温度一样的前提下,干湿差越大,湿度越低 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多 降水的过程 10. 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的水器的能下降而达到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水汽凝结的条件:气温降到一定趁度;相对湿度到了100/100;空气中有微小尘粒降水过程: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凝结核)—形成云—云滴曾大,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降雨,降雪,下冰雹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是降雨,雪,冰雹的总合天气术语代表的意义:阴: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
多云:5/0——7/10 少云:3/10—5/10 晴:3/10以下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mm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2mm 大雨:12小时内降水15—25mm降水概率: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1. 天气图:又叫天气形式图,是一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天气系统:气压,锋面,台风等压线:区域内气压相等地区的连线,上面标有读数,可以表示气压在各个方向增加或减少的趋势高压区:一个区域内等压线闭合,气压最高的地区出现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一个区域内等压线闭合,气压最低的地区出现阴雨天气 12. 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多晴朗 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天气多阴雨风一般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动向暖气团冷锋过境形成猛烈的降水和大风,但持续时间不长,造成降温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动向冷气团暖锋过境形成持续长时间的小型降水和风,持续时间长,造成温度升高 13. 气候: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只多年平均的特征天气指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季风纬度:主要影响气温。
纬度低气温高 14.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山上雨多,山下雨少迎风坡多雨向阳坡温度高,背风坡温度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大的是陆地 15. 季风:在不同季节里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湿润温暖)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6. 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焦/(千克•℃)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00水的比热很大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多少无关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17. 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以东以南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非季风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区我国西部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区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台风: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半径一般有数百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
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可以带来丰富降水 18. 洪水造成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人类活动等等 科学第三册第三章提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