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第六章-2分解窑的煅烧操作.ppt
37页预分解窑的煅烧操作,2,一:挂窑皮的操作,1、什么是窑皮? 指:附着在窑内烧成带窑衬上的一层被烧结的熟料层 2、挂窑皮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是:物料要有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 窑内要有适合的温度 气、衬料、物料间要有一定的温差,3,一:挂窑皮的操作,3、如何形成第一层窑皮?,4,二:预分解窑的正常煅烧,(一)回转窑内烧成温度的判断 1、看火焰颜色:正常的火焰温度通过钴玻璃看到最高温度处火焰中部发白,两边呈浅黄色,前部发黑5,6,2、看熟料被带起的高度,,,7,,3、熟料颗粒的大小 正常的熟料颗粒为:5-15毫米,外观光滑致密有光泽 4、熟料立升重和游离钙的高低 优质熟料立升重为1300g/L~1500g/L±75g目标值: ± 75.最好控制在± 50 另外:关于通过窑内生料的“黑影”远近来判断窑温的方法,现在在窑外分解窑操作技术中已经不需要了,8,(二)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煤取决于风,风取决于料,料取决于窑速,窑速取决于窑内物料煅烧的情况(窑速取决于烧),这是适合于任何一种回转窑的煅烧工艺规律 由此可见:水泥熟料的煅烧风、煤、料、窑速的配合是多么重要 窑速的变化:中空窑0.5-0.75转/分;悬浮预热器窑1.0-1.5转/分;分解窑3转左右/分 (有2.5的,也有3.9的,还有4的),9,(三)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1、影响物料在窑内进程的因素: 窑内物料的填充率(一般5%-17%) 窑的斜度(分解窑在3%-3.5%) 窑的转速(分解窑每分钟3转左右),思考:这些数值基本上均为固定值,应该不会对物料的煅烧进程有太大的影响,那什么才是影响煅烧进程的原因呢?,物料在窑内停留的时间,10,2、物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窑内物料的停留时间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看火工的操作技术 判断、分析问题的技术 处理问题的技术,11,(四)分解窑系统温度控制的一般范围,1、窑尾烟气温度:控制在950-1100℃ 2、分解炉气料温度 3、一级旋风筒出口气体温度:一般350 ℃左右,12,(五)分解窑系统需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1、烧成温度 2、窑尾烟气温度 3、分解炉温度 4、最低旋风筒出口气体温度 5、最上级(C1)旋风筒出口气体温度 6、排风机或电收尘器入口气体温度 7、窑尾分解炉及预热器出口气体成分 8、预热器系统的负担 9、窑尾及窑头负压 10、窑速及生料喂料量。
13,三:预分解窑异常窑况的分析及处理,(一)预分解窑系统的结皮与堵塞,问题: 1、最常见的结皮、堵塞的部位在哪儿? 2、造成结皮的主要有害气体是什么? 3、阐述结皮的机理 4、预热系统堵塞时有何征兆 5、一旦形成堵塞怎么处理,14,,,15,,,16,,,分解炉内结皮,17,预热系统堵塞时的征兆,1、排灰阀静止不动 2、堵料部位以上各处负压剧烈上升;堵塞部位以下部位则出现了正压,捅料孔、排风阀等处向外冒灰;窑头通风不好,严重时往外冒火 3、排风机入口、一级筒出口、分解炉出口、窑尾等处温度异常升高,甚至达到或超过危险温度范围 4、预热器锥体负压急剧减小或下料温度减小如果发现不及时,旋风筒内几分钟就积满了料粉,但往窑内下料却很少当堵窑料量过大时,就会出现突然塌料,料粉冲出窑外,酿出事故18,形成堵塞后的处理,第一步:接到堵塞报告后,应立即止料、减煤、慢转窑 第二步:探明堵塞情况及堵塞部位 第三步:商定清堵方案、组织人力、物力,统一行动 第四步:堵塞较轻微,稍桶即可清堵时,可适当减煤,继续转窑;堵塞严重时,则停料,同时慢转窑 第五步:捅堵时,可用压缩空气喷枪对准堵塞部位直接桶捣 第六步:清堵时,应本着“先下后上”的原则,即先桶下部,后桶上部,保证桶下的物料顺畅排走。
第七步:清堵时,要关小排风机阀门(不得关闭排风机),保持预热器系统内呈负压状态,便于桶堵 第八步:捅堵完毕后,进行预热系统详细检查,确保各级旋风筒锥体、管道、撒料器、阀门等干净完好,确保所有人孔门、捅料孔等密封严密,各处压力、温度恢复正常 第九步:点火、升温、投料19,(二)窑内结圈,窑内结圈 的含义,窑圈的 类型,结圈的 害处,结圈是指窑内在正常生产中因物料过度粘结,在窑内特定的区域形成一道阻碍物料运动的环形、坚硬的物料圈前结圈,后结圈,阻碍物料运动、、影响窑内通风、造成窑内来料波动很大、破坏窑内正常的热工制度,直接影响窑的产质量20,,,后结圈,结圈部位,烧成带末端与过渡带的交界处,21,产生后结圈的原因,1、入窑生料成分波动大,喂料量不稳定 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的波动 2、原燃料中的有害成分的影响 碱、氯、硫含量过高的影响 3、煤粉的影响 如:灰分高、细度粗、水分大的煤粉着火温度高、燃烧速度慢、黑火头长,容易产生不完全燃烧,煤灰沉落也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就容易结熟料圈 4、操作或热工制度的影响:烧懒窑或风煤料配合不当,22,后结圈的形成后的症状,1、火焰短而粗,火焰前部白亮但发浑,窑内气流不畅,火焰受阻伸不进窑内;窑前温度升高,窑简体表面温度也升高。
2、窑尾温度降低,窑尾负压明显上升 3、窑头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发生倒烟现象 4、烧成带来料不均匀,波动大 5、窑传动电流负荷增加 6、结圈严重时窑尾密封圈出现漏料23,后结圈的处理,1、常用方法是冷热交替法 移动喷煤管或调节风煤比,移动火点,用热烧法或热胀冷缩法使其垮落 2、高压水枪冲击法 3、窑抢轰击法 对于质地较硬的熟料后圈采用此法,此方法处理速度快,但对于质地疏松的圈无效,具体做法为:①在距窑门1.5~2.0m处架好窑炮,止料止火停排风机,打开窑门,瞄准圈体射击;②射击位置以第一象限的圈根为最佳,先把圈根击穿,然后射击圈体,铅制弹头射入圈体后立即汽化,体积膨胀,使圈体松动、垮落24,,产生前结圈的原因 1、煤粉制备质量及煤粉本身的质量 2、熟料中熔剂矿物含量过高 3、燃烧器设计位置不合理 4、一次风量和二次风温度的影响 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内流风偏大,二次风温度又偏高,则煤粉一出喷嘴就着火,燃烧温度高、火焰集中,烧成带短,而且位置前移,容易产生前结圈前结圈,结圈部位,烧成带与冷却带的交界处,25,前结圈的处理,1、当结圈不高时,对煅烧操作影响不大,但会增加烧成的料层厚度,延长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
2、当结圈比较高时,对窑况或热工制度的影响较大 主要表现在:窑内通风差;窑头时有正压现象;火焰伸不进去,且火焰的形状也受到影响,而且大块熟料不易滚出,容易砸坏窑皮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喷煤管长时间在里面烧或者冷却效果较差,窑头温度过高,仍有液相存在而引起的处理时将喷煤管拉出,使火焰高温集中在结圈的位置,就可以逐步将其烧掉26,(三)窑内结蛋(结球),产生结蛋的原因,分解炉、烟室结皮及后窑皮的脱落,窑内结后圈,入窑生料喂料不均,原燃材料中有害成分的增加以及喂料量、喂煤量的不稳定等因素会增加分解炉及烟室的结皮,长厚窑皮随着温度的变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清堵等原因,会导致结皮及窑皮的脱落,这些脱落的结皮及窑皮进入窑内,形成蛋核由于窑内结圈严重,物料在入窑后受到了阻挡,大量物料积聚于结圈附近,在窑旋转筒体的带动下,物料在结圈处形成翻滚,再加上低温液相的出现,极易造成生料结球,形成蛋核由于入窑生料喂料系统的波动较大,导致大股低分解率的生料窜入窑内,在低温液相出现的情况下,随着物料的翻腾,易结大球,形成蛋核直 接 原 因,27,窑内结蛋的处理,1、发现窑内结蛋后,应适当增加窑内拉风,顺畅火焰,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并减料慢窑,让大蛋“爬”上窑皮进入烧成带,用短时大火把大蛋烧散或烧小,以免进入篦冷机发生堵塞,或者砸坏篦板,同时要避免大蛋碰坏喷煤管; 2、若已进入篦冷机,应及时止料,停窑,将大蛋停在低温区,人工打碎。
28,(四)红窑,1、红窑的表现形式 红窑的判定:筒体扫描仪观测,筒体局部温度大于350℃;夜间可发现筒体呈暗红色或深红色;白天则发现红窑处的筒体发白有“爆皮”现象,用扫把扫该处可燃烧 出红的范围:整片暗红、小圆点、大圆点、大块状出红、条状出红 出红程度:暗红、亮红 出红的位置:轮带内、轮带旁、筒体(烧成带、过渡带、冷却带),29,,,30,,,31,,,32,,,33,2、产生红窑的原因,,34,3、产生红窑后的处理,情况一:观察要筒体出现的红斑为暗红,并在窑皮区域,则不需停窑,可以通过改变火焰形状和补挂窑皮来消除红窑 情况二:红窑不在窑皮区域,这就是由于窑衬脱落所致,就要尽快让窑冷却下来,做好检修准备35,(五)堆雪人,1、什么是“堆雪人”? 所谓篦冷机堆雪人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实际就是堵溜子即在靠篦冷机前壁回转窑筒体转向后侧的卸料溜子处,活动篦板没有及时将细热熟料推走,使其越积越高,堆积形状就向冬季小孩堆砌的雪人,严重时可堵到窑口 2、形成原因: 篦冷机与回转窑配合不当 熟料飞沙料多或液相量大 篦床结构设计不合理 大窑煅烧操作不当,36,3 、“堆雪人”的处理及预防,处理:处理篦冷机堆雪人的难度很大,捅掉一块又堆上一块。
当细热熟料堆积到窑口时,就会剧烈磨损窑口护铁,使耐热钢护铁很快报废堆雪人还会影响窑内的热工制度和窑内通风,有时还会烧坏篦冷机,导致大梁变形等恶性事故发生 预防:正确布置篦冷机和回转窑的相对位置,窑口深出篦冷机前壁10-20mm ;稳定窑内热工制度,避免窑温过高,液相量过大,细心看火; 改进篦床的结构37,作业:查找资料,解释塌料、还原料、飞砂料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