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休烈传》精读挖空阅读练习.doc
5页史传高考文言精读 风格高峻——谢 弘 义长者——赵 憙文韬武略——许 将明练文法——曾 公 亮刚直抗疏——陈登云刚直忠谠——傅 珪为国而死——孙 傅志气英远——来护儿识远文详——韦 凑机鉴敏悟——于 休 烈凝厚刚 断——韩 文聪敏至性——谢贞矜庄仁顺——王充仁恕萧然——李元忠瑰奇多力——马文升聪敏性锐——李揆俭约质素——杜慧度任侠谪仙——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传 博学多艺——王维传机 鉴 敏 悟——于 休 烈于 休 烈 河 南 人 也 至 性 贞 悫 机 鉴 敏 悟 自 幼 好 学 善 属 文 举 进 士 授 秘 书 省 正 字 转 比 部 员 外 郎 郎中 杨 国 忠 辅 政 排 不 附 己 者 出 为 中 部 郡 太 守 值 禄 山 构 难 肃 宗 践 祚 休 烈 迁 太 常 少 卿 知 礼 仪 事 兼 修 国 史肃 宗 自 凤 翔 还 京 励 精 听 受 尝 谓 休 烈 日 君 举 必 书 良 史 也 朕 有 过 失 卿 书 之 否 对 日 禹 汤 罪 己 其兴 也 勃 焉 有 德之 君 不 忘 规 过 臣 不 胜 大 庆 时 中 原 荡 覆 典 章 殆 尽 无 史 籍 检 寻 休 烈 奏 日《国 史》《实 录》圣 朝 大 典 修 撰 多 时 今 并 无 本 伏 望 下 御 史 台 推 勘史 馆 所 由 令 府 县 招 访 有 人 别 收 得《国 史》《实 录》如 送 官 司 重 加 购 赏 前 修 史 官 工 部 侍 郎 韦 述 陷 贼 入 东 京 至 是 以 其 家 藏《国 史》 一 百 一 十 三 卷 送 于 官 休 烈 寻 转 修 国 史 献《 五 代 帝 王 论》 帝 甚 嘉 之 宰 相 李 揆 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 权 留 史 馆 修 撰 以 下 之 休 烈 恬 然 自 持 殊 不 介 意。
代 宗 即 位 甄 别 名 品 宰 臣 元 栽 称 之 乃 拜 右 散 骑 常 侍 依 前 兼 修 国 史 累 兼 东 海 郡 公 加 金 紫 光 禄 大 夫 在 朝 凡 三 十 余 年 历 掌 清 要 家 无 儋 石 之 蓄 恭 俭 温 仁 未 尝 以 喜 愠 形 于 颜 色 而 亲 贤 下 士 推 毂 后 进 虽 位 崇 年 高 曾 无 倦 色 笃 好 坟 籍 手 不 释 卷 以 至 于 终 大 历 七 年 卒 年 八 十 一 是 岁 春 休 烈 妻 韦 氏 卒 上 特 诏 赠 韦 氏 国 夫 人 葬 日 给 卤 簿 鼓 吹 及 闻 休 烈 卒 追 悼 久 之 褒 赠 尚 书 左 仆 射 赙 绢 百 匹 布 五 十 端 遣 谒 者 内 常 侍 吴 承 倩 就 私 第 宣 慰 儒 者 之 荣 少 有 其 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贞悫(què,坚贞诚信),机鉴(机警)敏悟(聪明)自幼好学,善属(写)文举(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古代官署名三国魏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隋、唐、宋属刑部元以后废其长官,三国魏以下为比部曹,隋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唐宋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归附自己)者,出 (离开朝廷)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gòu nán结成怨仇引申为发动叛乱),肃宗践祚(即位;登基),休烈迁太常少卿,知(主管,掌管)礼仪事,兼修(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听受(听从,接受),尝(曾经)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 “禹、汤罪己(归罪自己,引咎自责),其兴(兴起)也勃(蓬勃,旺盛)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规正过失),臣不胜(不禁)大庆(大可庆贺之事)时中原荡覆(动荡,颠覆),典章(典制,法令制度)殆(几乎)尽,无史籍检寻(翻阅,查寻)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重要典籍),修撰(撰写,编纂)多时,今并无本(刻本)伏望(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下(下诏)御史台推勘(考察,推求)史馆所由(来源),令府县招访(招收,寻访)有人别(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官府衙门),重加购赏(悬赏;奖赏)。
前(前任)修(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身陷贼营中),入东京,至是以(把)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kuí)矜能(夸耀自己的才能)忌贤(妒忌贤才),以(因为)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平列,平等),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暂且)留史馆修撰以(来)下(贬低)之休烈恬然(安然)自持(自处,自守,自固),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名品(名位,品级,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元载称之(于休烈),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照旧;仍旧)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总共)三十余年,历掌(多次掌管)清要(地位显贵、职司重要而政务不繁的官职),家无儋石(dàn shí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此处借指少量米粟)之蓄恭俭(恭谨俭约)温仁(温厚仁爱),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亲近)贤(贤才)下士(屈身交接贤士),推毂(gǔ,荐举;援引)后进(后辈),虽(虽然)位(地位)崇(尊贵)年高,曾无(连一点也没有)倦色笃好(十分爱好)坟籍(指古代的典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此处可翻译为特别下诏)赠韦氏国夫人(命妇的一种封号),葬日给卤lǔ簿bù (古代帝王驾出时随从的仪仗队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鼓吹(演奏乐曲的乐队)及闻休烈卒,追悼(追念死者表示哀悼)久之,褒赠(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官名使者的别称)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宣慰(宣旨,慰问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儒者(一般读书人)之荣,少有其比(少有能与之相比的)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