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doc
10页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姓 名: ****8 身份证号: ************888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888888 所在单位: 88888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工作差错引起焦虑情绪的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的案例,通过采用摄入性会谈、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家庭作业等技术,进行心理咨询通过5次心理咨询,逐步减轻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不佳等症状,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得到了初步的认识和澄清,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求助者及咨询师均感到效果满意合理情绪疗法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心理问题 个案报告 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求助者,孙某,女,25岁,汉族,未婚2、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自幼在父母身边长大, 7岁上学,学习用功,成绩良好,自小学到大学顺利父母农民,从小对她要求严格,寄予厚望有一妹妹3、精神状况:求助者性格开朗,合群,但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不喜欢体育活动,无宗教信仰。
4、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最近医疗检查无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5、社会功能:原来工作热情、勤奋、认真、努力;近一月来自觉工作有影响,不如原来努力,同事关系也受影响6、心理测试: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45;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6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有中度焦虑情绪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一月余个人自述:我感到目前工作压力太大,经常烦躁,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总担心再次出现工作差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很顺利父母没读多少书,但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能出人头地,给他们争气我也希望能干出一番成就,对得起辛苦养育我的父母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离家千里之遥的宁波,在一家综合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我喜欢这座城市,也喜欢这份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勤奋,对病人也很负责,多次得到病人和护士长的表扬护士长对我也很赏识,让我上责任班,负责带教新上岗护士,负责科室的业务学习,提供机会安排我外出进修学习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争取更好的成绩近期医院开设新病区,我作为骨干被抽调到新病区,新病区的护士长管理严格,对下属较挑剔我告诫自己不能出什么差错,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而导致丧失进一步晋升的机会。
一个月前,因为工作忙碌,核对不仔细,将口服药错发给另外一位病人,被病人投诉到护士长处第二天,护士长就在晨会上严厉的点名批评了我,并将此事上报了护理部我心里很难过,懊悔自己太过大意,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差错,担心这件事情会让领导留下坏印象,影响我的前途又觉得护士长太严格,不尽人情,不认可我,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差错,被护士长报告上去越想越觉得心烦,越想越担忧近来更是脾气增大,一改往日的温和性格,常常因为工作冲病人和同事大声说话,心烦焦躁,晚上很难入睡,睡着了也很多梦日常工作尚能够正常应付,但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室友建议我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我尝试过,但无明显效果为避免影响工作,帮助自己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前来咨询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陪同求助者前来咨询的室友说: “以前她性格活泼,待人热情,工作积极进取,得到同事和病人的好评近一段时间,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发现她睡眠不好,情绪变得焦虑,常常皱着眉头,无缘无故发脾气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得体,举止言行正常,面带愁容,神疲乏力,说话声音响亮,谈话心情紧张、担忧,言谈间可见神志清楚,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情绪较焦虑、紧张,对工作差错感到懊悔不已。
四、评估和诊断 (一)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评估1、精神状态:心烦、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2、生理状态:睡眠质量不高,无其他身体异常情况,体格检查无异常 3、社会功能状态:主动沟通能力良好,工作注意力不够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工作不如原来努力,基本能按要求完成日常工作 4、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心理自控力下降,意识水平降低,自信心不足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三)诊断依据:1、根据郭念锋精神诊断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心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工作的范围内,逻辑思维正常,没有泛化,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从病程看,只有一月余时间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心理测验: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45;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60;求助者有中度焦虑情绪,支持本诊断三)鉴别诊断1、与器质性疾病相鉴别:求助者在医院做过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2、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锋精神诊断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者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工作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只限工作,且持续时间一月余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由于该求助者的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映尚在理智控制之下,未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表现为焦虑、心烦,工作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睡眠欠佳,但没有早醒,没有自杀倾向,没有思维迟缓、自责自罪等症状,且心理测验时SDS分值在正常范围内,因此不支持抑郁症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确定以下咨询目标:(一)近期目标:改善焦虑情绪,SAS测验分低于45分;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提高二)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的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一)咨询方法: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促进自我成长;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解决失眠问题二)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放松疗法原理:用放松取代焦虑三)双方责任与义务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有权提出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四)咨询时间和收费:与求助者约定会见的时间,依据她的要求每周会见一次,每次50分钟,疗程估计需要4-5次咨询。
咨询收费标准为每次50元,SAS、SDS测验:每次15元七、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咨询1、目的: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作出初步的问题分析;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2、方法:摄入性谈话、心理测验、放松训练3、过程:咨询师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主动接触求助者,并运用谈话、倾听等咨询技术,引导求助者对自身状况的诉说,使其内心的忧愁、恐惧、焦虑、痛苦等各种消极情绪疏发、宣泄出来,促进求助者情绪稳定,为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打下基础;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该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验;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学会进行肌肉和情绪的放松建议求助者学会自我减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体力和精力4、作业:(1)运用ABC理论,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2)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训练,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二)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第二次咨询1、目的:加深咨询关系。
进一步解说和证明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不良认知,求助者应对自己的问题负责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家庭作业3、过程:求助者精神有所好转,反馈睡眠质量较前有所改善,自觉心烦减轻就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的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其明确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指出诱因(工作差错)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求助者对该事件所持的信念(B我必须做最好,不能出任何差错,必须得到护士长的认可)才是引起结果(C焦虑、心烦、失眠、注意力下降)的直接原因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使求助者认识到她对该事件负有责任4、作业: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归纳的11条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第三次咨询1、目的:巩固咨询效果;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是没有根据的,学会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2、方法:会谈,家庭作业3、过程: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并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对工作差错,不要过分责备自己,用“我希望做到最好”去代替“我必须做到最好 4、摘要咨询师:“谈谈你的工作吧?”求助者:“我工作一向都很认真负责,对病人耐心细致……”咨询师:“你说你必须做到最好,工作中不能出任何差错?” 求助者:“是的,我必须这样做咨询师:“是什么原因使你认为必须这样做呢?”求助者:“这……难道我做到最好有错吗?”咨询师:“这不是对错的问题你可以希望自己做到最好,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这样的,但是你无法要求你必须做到最好因为这很难做到,事实证明了这点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当工作出差错时,你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求助者:……(沉默思考)“是的,你的说话有道理若我没有这种“必须”的要求,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