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辽宁省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939761
  • 上传时间:2017-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6.7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页 1 第辽宁省鞍山一中 2014 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以礼论酒:孔子的酒文化观 撰文/马特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是人 们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推孔子为酒之饮宗,他在《觞政· 八之祭》中言:“ 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 ”《诗经》、《礼记》、 《论语》中的许多篇章均体现出孔子的礼制思想对中国酒文化的深远影响,可以 说,孔子的酒文化观中渗透有传统礼制文化的印记《诗经》谓:“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 饮食之事也 ”在孔子看来,饮酒不单单是口舌味蕾的享受,而是一种文化符号,实际上发挥着仪式的作用孔子重视“民、食、丧、祭”四事, 强调各种仪式都应合乎礼制要求,包括酒类器物的陈列关于酒和酒器的 陈列, 《礼记·礼运》中说:“故玄酒在室,醴酤(酢)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

      ”此外,酒器的 铸造也要符合礼制要求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看到不符合西周礼制的酒器时,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的叹息觚是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约有二升 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 认为觚不像觚这些感慨针对了当时社会文化符号体系混乱的现状,也是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体现在酒宴中,应当礼让年长 者例如,在《论语·为政》中孔子 对子夏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 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即是主张凡有酒食,必先礼 让 年长者食用另外, 《论语·乡党》谓:“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坐席时尊长让贤,酒宴结束时,也要让年长者先离席位, 维护尊者、贤者、长者的地位,以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井然有序的氛围饮酒时要依礼而饮按仪 礼饮酒, 约分为四步:拜、祭、啐、卒爵首先举杯拜天地,表示敬意;接着把第一杯倒地上,祭谢大地养育之德;然后倒上酒浅 尝一口, 颂 美酒香令主人高兴;最后一饮而尽, “卒爵”即干杯之意 《礼记·玉藻》篇还对君臣同饮时的礼节做出了说明:“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臣下陪国君饮酒接受第一杯酒, 应表情庄重地 饮,接受第二杯 时态度则要温和恭敬,饮完了第三杯才可以告退如果拒而不饮, 则属非礼饮酒者的酬酢互敬也是讲究礼仪的客人 间互敬称为 “旅酬”,依序向人敬则叫“行酒”敬酒时,敬酒者和被敬人都要“避席” ,即起立以示尊敬,敬酒者在碰杯 时要将自己的酒杯放低三分,示为礼敬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而晚辈 在长辈面前饮酒,亦称 “侍饮 ”,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席次如若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 饮尽, 长辈命晚辈喝,晚辈才可举杯 《礼记·乡饮酒议》还记载了饮酒时应当“弟长而无遗” ,即不论长幼都要喝酒而不遗漏酒为礼而设,参加者应当 饮酒有度孔子在 《论语·乡党》中告诫弟子:“肉虽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 ”饮酒过量则 醉,醉则昏乱丧德 饮酒不能致醉,饮酒者应做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免得发生酒祸儒家思想反对“酗酒废政”,将酒礼与邦国兴亡的政治教化联系起来孔子晚年整理六经, 鲁哀公向其问政,他总结三代兴亡,作了一番概括:“禹崩十有七世,乃有末孙桀即位桀不率先王之明德,乃荒耽于酒,淫泆于乐,德昏政乱,……乃有商履代兴, ……武丁卒崩,殷德大破,九州乃有末孙纣即位。

      纣不率先王之明德,页 2 第乃上祖夏桀行,荒耽于酒,淫泆于乐,德昏政乱……忽然几亡”孔子用因酒亡国的夏桀和商 纣来告诫人们饮酒适量,勿要因酒丧志酩酊大醉固然失礼,而如若不饮酒示敬示亲,也是失礼的在不醉的前提下,饮酒的多少也是宾主诚意的表示 《仪礼·燕礼》记述了君臣饮酒时关于饮酒的约定:“君曰, ‘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 ‘诺!敢不醉?’皆反(返)坐 ”《仪礼·射礼》中诸侯与卿大夫射礼上的饮宴,亦以痛饮为约定醉而无礼,固然可耻;醉而不失礼,亦属可嘉 《诗·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 归 ”毛传:“不醉而出,是不亲也 ”那么在孔子看来,人们饮 酒应当遵循一个怎样的“ 度”呢?孔子主张,人们饮酒应当达到“酡”的状态,即微醺只有饮得微醺而不醉,才是最佳境界饮酒多至乱了礼仪法度,则又失去了人的尊严,失去了 应有的礼貌惟有用酒而又不失礼仪,才是应该遵循的合理标准1.下列关于孔子酒文化观的表述,不能体现传统礼制文化思想的一项是A. 故玄酒在室,醴酤(酢)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B.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C.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D. 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礼记》中记载的玄酒、醴酤、鼎俎等酒类和酒器都是用于重大活动时敬奉神灵所用,目的是稳定伦理关系,祈福长治久安B. 孔子的思想中,酒器的制作也应该符合周礼的礼制要求他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是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社会文化符号体系混乱C. 酒宴中,应该礼让长者,让长者先坐先饮,没有长辈之命,晚辈不得举杯敬酒,敬酒时要将自己的酒杯放低三分,酒宴结束时,应该让长者先走以示礼敬D. 仪礼饮酒有四步,要先拜天地,洒酒于地,再颂美酒,最后才能干杯,而面对君主饮酒应该注意表情和态度,拒而不饮有犯上之嫌这些都出自《礼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酒是用来表示一种礼仪、文化符号人们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要自我控制,不至于醉,不乱为限不要影响早晚省视君王(或长辈) B. 人们常说 “酒至微醺 ,花看半开” 是最佳境界,在当今社会,饮酒有节制,喝酒有礼节,对于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中国酒文化中渗透了传统礼制文化,饮酒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口舌的享受,更多在饮酒之外的礼仪文化,从帝王到庶民,都可以享受着美酒带给生命的多姿多彩与愉悦情趣。

      D.在饮酒过程中有许多礼节,宾客的入座、举杯、举爵、敬祖、答礼等,均有一定之规,长幼尊卑、人际关系准则、邦国兴旺都可以通过饮酒来体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 齐妻以子,用 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 事帝以示韩琦,琦 对之“ 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 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 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 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 汉 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 为国家长利 ”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 ①,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页 3 第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

      庠计一路 ②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 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 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 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 ”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庠言非所以祗天戒 祗:恭敬B. 在继先志,隆大业 隆: 兴盛C. 宜损其制 损: 损害D. 储嗣未正 正:确立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 分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竟不往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念奴娇·过洞庭 ① 张孝祥洞庭青草 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 ③经年 ④,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 ⑤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 ⑥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⑤萧骚:萧条稀少 ⑥尽挹:舀尽8.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 分)页 4 第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