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第17课实战演练轻松闯关.doc
5页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 文:同 “纹” ,纹理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盖音谬也 谬:错误解析:选 AA 项, “文”不是通假字,这里的意思就是 “碑文、文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B.①褒之庐冢也②予之力尚足以入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解析:选 D。
A 项, “者”都表停顿;B 项, “之”都是助词“的” ;C 项, “以”都是介词“因、因为” ;D 项, “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转折连词“然而”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服务的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的道理,同时也涉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解析:选 CC 项,应表述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志” “力” “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有个 )所谓“华山洞”的,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2)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而没能极尽那游览的快乐二、语言运用5.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 34 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后,首先确定这个句子的主干,而后再充实修饰成分。
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 34 岁任舒州通判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6.试在下面《执着》的短文空格内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执着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逐日,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执着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________________,有面壁静修的达摩,有________________执着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 ,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执着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着不了,而执着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执着,一曲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解析:此题考查仿写语句仿句必须能体现“执着”的内涵根据题意,空应该填相应的成语故事;空应该填相应的人物;空应该填相应的佳句答案: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闻鸡起舞的祖逖 程门立雪的杨时(萤窗雪案的车胤)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一致的一项是( )A.禅 chán 禅院 禅让 褒禅山B.仆 pú 僮仆 仆碑 前仆后继C.观 ɡuān 观察 景观 白云观D.罕 hǎn 罕有 罕见 人迹罕至解析:选 D。
A 项, “禅让”的“禅”读 shàn;B 项, “前仆后继 ”的“仆”读 pū;C 项,“白云观”的“观”读 ɡuàn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其孰能讥之乎B.①而记游者甚众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C.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解析:选 DA 项,代词,那时;语气词,难道B 项,代词“……的人” ;判断句的标志C 项,表修饰关系;介词,因为D 项,都表示并列关系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予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选 DD.“传” ,都是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A.“名” ,前者为“命名” ,后者为“说明” ;B.“得” ,前者为 “能够” ,后者为“心得、收获” ;C. “观” ,前者为“观察” ,后者为“景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选 C。
A 项, “十一” ,古义指十分之一,今为数词;B 项, “非常” ,古义为不平常,今为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D 项, “至于” ,古义“到” ,今义为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愚溪对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藏石走濑,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而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故其名曰恶溪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彰秽迹,故其名曰浊泾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恶、弱,六极也;浊、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与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左右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
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唯我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 ;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于是溪神深思而叹曰:“嘻!有余矣,其及我也 ”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注】 ①分寸:指很近②六极:疾、忧、贫、恶、弱、凶六种不好的事情③蒸郁:闷热的雾气④翰:毛笔⑤吕梁:水名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石走濑,连舻糜解 濑:湍急的流水B.有饮而南者 南:往南方C.汝欲穷我之愚说耶 穷:彻底弄清D.不足以申吾喙 喙:言论解析:选 B。
南:动词,往南走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汝不见贪泉乎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B.①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②故燕王欲结于君C.①是则汝之实也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D.①因俯而羞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选 A且:连词,况且,表递进 B 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和,跟;C 项,则:副词,表判断/连词,表转折; D 项,因:连词,于是/介词,经由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与《愚溪诗序》一样,也借溪名为题,假托自述己愚以发泄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对当时善恶颠倒、愚智莫辨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B.文章采用灵动变化的对话形式,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的种种“愚相” ,表达了自己虽面对黑暗现实而坚持“不知怵惕”的决心C.溪神自我表白的一段话,正是作者对自己的看法作者笔下的自我,是一个反常背俗的形象,表面看来是自矜自负,实际上是自嘲自责文章笔墨恣肆而条理井然,诙谐戏谑而寓意深长D.作者通过对“溪神”的回答,隐晦曲折地说明:愚者是“诚无其实”的,只不过被那些称为“智者”的人看成“愚”罢了。
自己被当作罪人贬到“远王都五千余里”的永州,只不过是因为触犯了那些自称“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的势力而已解析:选 C应是“表面看来是自嘲自责,实际上是自矜自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