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0届文言文复习二研究报告.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2229807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9K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0届文言文复习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率尔:轻率地、毫不思索地样子千乘(shng)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摄:迫近进而作“夹”讲师旅:古时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后因以“师旅”为军队的通称饥馑:谷的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比(b)及:等到方:正道这里指辨别是非的道理哂(shn):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

      方,见方,方圆计量面积或体积的一种单位面积一方即一丈见方方六七十,即国土边长为六七十里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如会同:或者在诸侯的盟会典礼中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诸侯会盟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礼服章甫:礼帽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铿(kng)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莫(m)春: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莫:通假“暮”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 17)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18)浴乎沂(y):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状语后置,乎沂是状语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19)风乎舞雩(y):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20)与:赞许,同意八、于 1、作介词 2、作助词 3、作复音虚词作介词 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在,到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从,由,自,在,到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B、从径道亡,归壁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范围A、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B、于人为可讥,而在几为有悔游褒禅山记)作介词 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向,与,同,对,对于,给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胜过,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2作助词 作助词作动词词头,有补足音节,使语句和谐的作用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无衣)3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 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A、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B、于是余月叹焉游褒禅山记)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用法相同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九、焉 1、兼词 2、代词 3、语气词 4、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1、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他(它),他们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4、作助词 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十、且 1、连词 2、副词 3、复音虚词 4、句首助词1连词 (1)表并列关系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A河水清且涟漪B示赵弱且怯也。

      C磐石方且厚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例: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1连词 (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3)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2、副词 暂且,姑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2)将要,快要以为且噬己也 不出,火且尽且为之奈何若属皆且为所虏3、复音虚词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且住,你听我说!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再说”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句首助词 同“夫”,句首助词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罟(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zh)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ng)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古今异义1.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3.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否定判断肯定判断)、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宾语前置句:(1)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省略句】、何也省主语“此”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十一、若1用作代词2用作连词3.表示揣测如同,像4.复音虚词1用作代词 (1)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2)表近指这,这样,如此例如: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孟子梁惠王上)2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 (3)表另提一事至,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3.表示揣测如同,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4.复音虚词 4.复音虚词若夫: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再说,至于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go)暴(p),不复挺者,輮(ru)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n)省(x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之所学也吾尝跂(q)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ng)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j)一跃,不能十步;驽(n)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o),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