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04333868
  • 上传时间:2023-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25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_期或减数第一次_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本节主要讲述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含: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的性质、油脂的主要用途、工业上生产肥皂的过程、酯和油脂的比较、糖类的相关知识、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质、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果糖的还原性、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和重要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组成和用途、蛋白质的性质、酶的定义、酶的催化作用的特点、核酸的化学组成、RNA、DNA等知识。

        这些知识主要都是些识记性的知识,重点掌握:油脂的性质、酯和油脂的比较、葡萄糖的化学性质、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性质  1、油脂的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酯类,具有酯的性质,可以发生水解若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则还兼有烯烃的一些性质  (1)油脂的氢化(还原反应)  (2)油脂的水解:跟酯类的水解反应相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有酸或碱或高温水蒸气存在),油脂跟水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  2、酯与脂的区别:  ①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尽相同: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纤维等均属于酯类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而油脂指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的油脂;动物体内的油脂是固态或半固态,一般称为脂肪,植物油脂呈液态,一般称为油;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们属于酯类从化学意义上说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类中特殊的一类  ②油脂和其他酯在结构上不尽相同,使之在性质及用途上也有区别。

        3、油和脂肪的比较:  4、葡萄糖:(最重要的、最简单的单糖)  ①葡萄糖的结构:分子式C6H12O6;实验式CH2O;结构式: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特点:葡萄糖结构中含有-OH和-CHO,应该具有-OH和-CHO的性质,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②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不溶于乙醚,存在于甜味水果、蜂蜜、人体血液中  ③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能加氢还原为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有五个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具有醇的其它性质,如与活泼金属反应、消去反应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  a、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Cu(OH)2反应;  b、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己六醇;  c、酯化反应: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例如与乙酸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d、发酵反应(制酒精):C6H12O62CH3CH2OH+2CO2↑  e、生理氧化:糖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能源,机体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人体每日所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5、氨基酸都是白色晶体,熔点高,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氨基酸结构中含有官能团-COOH和-NH2,既有酸性又有碱性)①氨基酸的两性: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②成肽反应  6、蛋白质的性质:  ①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②两性:因为有-NH2和-COOH  ③水解:在酸、碱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为多种α-氨基酸  ④盐析:少量的某些盐能促进蛋白质溶解,大量的浓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在溶液中使之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  ⑤变性:在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属化学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利用变性可进行消毒,但也能引起中毒  ⑥颜色反应:具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⑦灼烧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常用此性质鉴别丝、毛织物等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知识点概述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与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能流、物流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具体传递方式可分为物理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和行为信息传递无论哪种传递,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传递  知识点总结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__  _  、生态系统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