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pdf
16页2020 年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第一组 (30 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 图?(3 分) 答:_ _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 分) 答:_ _ 答案: (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 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 的气势不凡 ;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 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手法, 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 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 等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 映,光彩夺目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 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 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尾联以赞叹作结: 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 (其一 )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3 分) 答:_ _ (2)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景外有人,景中有情试作简要分 析 (3 分) 答:_ _ 答案: (1)在本诗中,叠字有三:寂寂,写出春雨初晴后农家春耕忙,家家无闲 人的特点 ;蒙蒙, 状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而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 描摹春水 流动时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 传情上各尽其妙,而且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2)晚春是农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之景, 由宁静之景中见农忙之人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家抢耕及时,不 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此诗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 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诗歌鉴赏: 贯休是晚唐诗僧, 这首诗是他在农家为客时的题壁之作。
前两 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 一场春雨过后, 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 由此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 雨之情自现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汽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 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 叽叽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 一切都是写春雨初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注: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 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 分成九条支流高唐:指父母 (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 ?(3 分) 答:_ _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 析 (3 分) 答:_ _ 答案: (1)没有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 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
故这首 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春 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 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首联说明友人 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颔联 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 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颈联注重细节描写,状物入微,通过草深花落 莺断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 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 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 县君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 (3 分) 答:_ 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3 分) 答:_ _ 答案: (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置腹、 促膝谈心的随意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 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 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 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 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 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 刚相逢的时候,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 谈笑风生, 畅叙亲情, 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 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 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 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 分) 答:_ _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3 分) 答:_ _ 答案: (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 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 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 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 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 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 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 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 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第二组 (30 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虞集 天阔秋高初夜长 浮尘消尽雾苍茫 澄澄孤月转危墙金井有声惟坠露, 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螀 (1)澄澄孤月转危墙一句中澄澄一词用得很好,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_ _ _ (2)全词渲染了怎样一种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什么作 用?(3 分) 答:_ _ _ 答案: (1)澄澄,光明澄澈的意思。
万里长空中,消尽了苍茫雾气,只有一轮孤 月闪烁着明亮的清辉运用澄澄一词,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渲染了环境 的宁静 (2)全词渲染了安宁清静的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反衬 作用 诗歌鉴赏: 此词境界清明高远,值得一读 首句以天阔秋高四字将大都秋 高气爽的境界推向无限之高远次句写入夜的大都,消尽了白日的喧嚣,但 心中感觉缺少什么,一片茫然直到那一轮明月从高高的宫墙上露出来,心 里才感到一片安宁静谧上片重点写出了秋月未显时的景象,为明月的出现 作铺垫下片着重写月亮出来时的情景金井坠露,滴滴有声;玉阶有月,仿 若凝霜 ;不闻人语,只闻秋虫低吟渲染出一派宁静的氛围全词纯然写景, 无一情语,但句句含情,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安宁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 分) 黄钟 节节高 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 别,闷倚篷窗睡些 注:这首小令作于卢挚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途中半夜心: 夜深人静时油然而生的离愁别恨三生梦:佛家以去、来、今,即前生、 来生、今生为三生梦,梦中的幻境 (1)此曲的最后一句闷倚篷窗睡些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3 分) 答:_ _ (2)此曲前四句和后四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_ _ 答案: (1)闷字用得好此处着一闷字,一是对上文闷的两个原因的总结,远离 京城,心怀离愁别恨,对自己前途命运难测的忧虑;二是画龙点睛,奠定本曲 的感情基调 (2)本曲前四句和后四句构成了反衬关系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雨晴云散, 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的美好情景后四句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怨 闷之情以美景衬哀情,使哀情更哀,更易使人受到感染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 浣溪沙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 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 石塘:苏州之小长桥头:指船头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 归家,你认为作者因何而愁?(2 分) 答:_ _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 分) 答:_ _ _ 答案: (1)作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2)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 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离家越 来越近的欢欣愉悦或以上片惨淡景象反衬下片归家之欢欣亦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写回家过年的欢欣之情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 过重云,飞向南方此一画面,恰成作者归心似箭的写照次句写出作者自 己,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又 有何愁 ?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春浦渐生 迎棹绿,河水涨绿, 渐生春意, 轻拍桨橹 小梅应长亚门枝, 揣想此时家中, 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以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 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 既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又写出作者归心之急切此是全词情感发展之必然 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 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 下片以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家的浓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 分) 答:_ _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3 分) 答: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