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记成天寺夜游复习.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380129871
  • 上传时间:2022-09-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一、【课文全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衣:脱衣欲:想要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行走,散步点明时间和夜游的起因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念: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第一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原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ăo)、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里地面上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亦:也未:否定副词,没有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中庭:庭院里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zăo)、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交横:交错纵横盖: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原因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在院内漫步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积水澄澈透明,能够看见交错纵横的各种水草这是怎么回事呢?抬头一看,哦——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作者连用比喻,巧妙至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光的皎洁,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第二部分:描绘庭院月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罢了这三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这三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露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寄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令身处逆境的他聊以自慰的第三部分:抒发感情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承天寺美妙的月景,抒发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二、【作家作品】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受“乌台诗案”而招致弹劾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佑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被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美誉他是“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游记),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三、【问题探究】1、“念无与为乐者”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 贬居的痛苦和悲凉;②知音难觅的寂寞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是怎样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光的皎洁,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月夜浏览欣赏美景和愉悦心情。

      [“比喻”、“拟人”这类题目的答题模式: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现象地描写了……(景物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这三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露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4、怎样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5、谈谈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绘了承天寺美妙的月景,抒发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5年四川省南充市名校联测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中考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集团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中考模拟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宁夏九年级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数学试卷(二)[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